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阅读的实践”因而我们就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张显个性,使他们养成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阅读 个性 怒放
【中图分类号】G633.34
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当中。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教学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景,自由表达。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善于去开启他们幽闭的心灵,让他们想自己所想,想他人所不能想。根据需要,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自己积累的素材充分展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续写《边城》结尾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尽情想象,畅所欲言,并且以绘画的方式创设情境。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展示自我。同是绘画,各尽其妙,同是文章,各有秋千,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学生个性的再现吗?同时在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有了这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才产生了我想说,我会说的欲望。
二、不拘形式,快乐习作。
文无定法,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积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如果给学生习作提出各种要求,学生的表达则无自由,只会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类同文章。这样的文章中看不到学生个性化的痕迹。只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则会不拘形式,将自己的情感、个性,淋漓尽致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下面谈谈在平常教学中我所用到的几个作文训练形式:
1、音乐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富有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教师将听音乐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在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2、图画作文——作文与美术的巧妙结合。
与看图作文所不同的是,图画作文的图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画,写成一篇文章。这种作文练習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如让学生想象年后的家乡变化、家庭变化;再如,让学生给学校规划理想的设计蓝图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想的设计的也一定是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3、睹物想象——依据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
如:面对一个小小的地球仪,面对学校的规划图,看着厚厚的大雪,看着一张获奖证书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4、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
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5、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
如,练习写《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6、续写想象——依据一个前提条件或情节,顺着这一思路进行的想象练习。
7、鼓励学生将优秀作品发表
许多著名的作家之所以能在写作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都与作品的发表有着直接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作品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为此,我在作文讲评时常常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佳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哪怕只有一段,也会让学生把那一段在班上“发表”。当然,我也不放弃班内的“学习园地”和校园专栏等阵地,鼓励学生勇于张贴自己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的兴趣浓了,写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才能、兴趣、情感、追求,并促使其不断发展,而且应当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实践与体验的途径和方法,体验成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性和创造力都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霞. 开放式作文教学浅谈[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 (32):19-21.
[2]黄炳正. 作文教学浅谈[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5, (5):27-27.
[3] 陆丽华. 中学作文教学浅谈[J]. 文教资料, 2011, (4):64-65. 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1.04.032.
关键词:阅读 个性 怒放
【中图分类号】G633.34
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当中。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教学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景,自由表达。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善于去开启他们幽闭的心灵,让他们想自己所想,想他人所不能想。根据需要,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自己积累的素材充分展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续写《边城》结尾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尽情想象,畅所欲言,并且以绘画的方式创设情境。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展示自我。同是绘画,各尽其妙,同是文章,各有秋千,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学生个性的再现吗?同时在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有了这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才产生了我想说,我会说的欲望。
二、不拘形式,快乐习作。
文无定法,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积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如果给学生习作提出各种要求,学生的表达则无自由,只会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类同文章。这样的文章中看不到学生个性化的痕迹。只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则会不拘形式,将自己的情感、个性,淋漓尽致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下面谈谈在平常教学中我所用到的几个作文训练形式:
1、音乐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富有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教师将听音乐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在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2、图画作文——作文与美术的巧妙结合。
与看图作文所不同的是,图画作文的图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画,写成一篇文章。这种作文练習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如让学生想象年后的家乡变化、家庭变化;再如,让学生给学校规划理想的设计蓝图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想的设计的也一定是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3、睹物想象——依据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
如:面对一个小小的地球仪,面对学校的规划图,看着厚厚的大雪,看着一张获奖证书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4、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
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5、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
如,练习写《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6、续写想象——依据一个前提条件或情节,顺着这一思路进行的想象练习。
7、鼓励学生将优秀作品发表
许多著名的作家之所以能在写作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都与作品的发表有着直接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作品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为此,我在作文讲评时常常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佳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哪怕只有一段,也会让学生把那一段在班上“发表”。当然,我也不放弃班内的“学习园地”和校园专栏等阵地,鼓励学生勇于张贴自己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的兴趣浓了,写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才能、兴趣、情感、追求,并促使其不断发展,而且应当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实践与体验的途径和方法,体验成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性和创造力都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霞. 开放式作文教学浅谈[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 (32):19-21.
[2]黄炳正. 作文教学浅谈[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5, (5):27-27.
[3] 陆丽华. 中学作文教学浅谈[J]. 文教资料, 2011, (4):64-65. 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1.0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