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把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物理作为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与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探索乐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不难发现,科学探究过程与高效课堂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将科学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高效的首要保证。
1. 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针对物理现象提出科学问题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后续的教学就会变成生拉硬拽。
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衔接紧密的问题,步步为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知识上,以“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六节内能”的教学设计为例,我们不是开门见山的给出内能的定义,而是类比机械能,设计了一下一系列问题: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子有没有能量?
你认为是什么能?为什么?
分子有没有势能?为什么?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些问题浅显易答,学生每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很自然的完成了向下一个问题的过渡,这样环环相扣,,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率。
2. 以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加强探究
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我们的探究历程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解释之后,我们的发现学习任务才算最终完成。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一种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探究任务,从综合能力最强的小组长到基础最薄弱的组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由教师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创意小组。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组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论知识基础的好与差,他们已经是利益相关的一个整体了,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必然会急切地向好的学生靠拢,而基础好的学生俨然就是一位 “小老师”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受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这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各有所得,各有所长。
3. 学案辅助教学
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案辅助教学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一方面,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课改版教材过于强调发现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学习,缺少可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案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物理组在初二年级开始探索用学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1)主体实施思想。
通过调研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初二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我们论证了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确立了“每课一学案”的主体实施思想。
(2)学案的设计。
在这种模式下,学案的科学性和使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是工作的重头戏。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形式制作学案,在制作过程中,组内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考纲、相关中考题以及练习题,并利用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每一份学案都由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制作,其他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最后共同审议通过。这样,每名教师都是参与者,既保证了学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各抒己见的审议过程也是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对教师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水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学案的形式。
学案作为课堂中师生共用的一种辅助材料,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要体现导向性、梯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所设计的学案均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环节、知识回顾环节、学习过程环节和课堂反馈环节,如图 (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大气压强学案”所示。
在学习目标环节中,我们系统地给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知识回顾环节是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复习;学习过程环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章节做不同的调整。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前置一些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必要的时候还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示或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反馈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精选了三到五个习题或实验设计,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程度。
(4)学案的使用过程。
学案的使用情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的学案使用贯穿于整个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活动。首先,在知识回顾环节,学生要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几个小问题,教师检测评价。接下来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学生要阅读学习目的模块,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反映在学案上都是思考或是填空的形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并且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教师会做个别指导。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点,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达到“生教生”的效果。最后的课堂反馈练习也是学生需要当堂完成的内容。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学案提供的思路,紧跟教师的步伐,动脑想问题,动笔记知识,课堂 45 分钟不再纯粹是教师的说教,而是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而学生又完成了学案之后,学案上留下的将是本节课的所有重点和难点知识,这样,学案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又可以是日后很好的复习资料。
(5)学案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
首先,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其次,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更好的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再次,学案辅助教学能充分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检测与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步的实施效果来看,学案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
但是由于我们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之前的实践及数据作为对比,因此我们无法定量的反映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效果,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期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研究。
(6)学案辅助教学的思考。
定性分析来看,学案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是不是只用学案?当然不是。高效课堂是开放与展示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是不是学案的使用一成不变?当然不是。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那么学案的导学方式也要随着学生的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案的合理使用方式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1. 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针对物理现象提出科学问题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后续的教学就会变成生拉硬拽。
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衔接紧密的问题,步步为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知识上,以“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六节内能”的教学设计为例,我们不是开门见山的给出内能的定义,而是类比机械能,设计了一下一系列问题: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子有没有能量?
你认为是什么能?为什么?
分子有没有势能?为什么?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些问题浅显易答,学生每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很自然的完成了向下一个问题的过渡,这样环环相扣,,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率。
2. 以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加强探究
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我们的探究历程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解释之后,我们的发现学习任务才算最终完成。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一种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探究任务,从综合能力最强的小组长到基础最薄弱的组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由教师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创意小组。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组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论知识基础的好与差,他们已经是利益相关的一个整体了,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必然会急切地向好的学生靠拢,而基础好的学生俨然就是一位 “小老师”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受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这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各有所得,各有所长。
3. 学案辅助教学
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案辅助教学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一方面,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课改版教材过于强调发现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学习,缺少可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案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物理组在初二年级开始探索用学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1)主体实施思想。
通过调研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初二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我们论证了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确立了“每课一学案”的主体实施思想。
(2)学案的设计。
在这种模式下,学案的科学性和使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是工作的重头戏。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形式制作学案,在制作过程中,组内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考纲、相关中考题以及练习题,并利用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每一份学案都由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制作,其他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最后共同审议通过。这样,每名教师都是参与者,既保证了学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各抒己见的审议过程也是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对教师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水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学案的形式。
学案作为课堂中师生共用的一种辅助材料,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要体现导向性、梯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所设计的学案均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环节、知识回顾环节、学习过程环节和课堂反馈环节,如图 (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大气压强学案”所示。
在学习目标环节中,我们系统地给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知识回顾环节是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复习;学习过程环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章节做不同的调整。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前置一些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必要的时候还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示或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反馈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精选了三到五个习题或实验设计,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程度。
(4)学案的使用过程。
学案的使用情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的学案使用贯穿于整个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活动。首先,在知识回顾环节,学生要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几个小问题,教师检测评价。接下来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学生要阅读学习目的模块,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反映在学案上都是思考或是填空的形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并且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教师会做个别指导。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点,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达到“生教生”的效果。最后的课堂反馈练习也是学生需要当堂完成的内容。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学案提供的思路,紧跟教师的步伐,动脑想问题,动笔记知识,课堂 45 分钟不再纯粹是教师的说教,而是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而学生又完成了学案之后,学案上留下的将是本节课的所有重点和难点知识,这样,学案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又可以是日后很好的复习资料。
(5)学案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
首先,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其次,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更好的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再次,学案辅助教学能充分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检测与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步的实施效果来看,学案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
但是由于我们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之前的实践及数据作为对比,因此我们无法定量的反映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效果,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期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研究。
(6)学案辅助教学的思考。
定性分析来看,学案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是不是只用学案?当然不是。高效课堂是开放与展示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是不是学案的使用一成不变?当然不是。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那么学案的导学方式也要随着学生的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案的合理使用方式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