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起,财政部等五部委依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从2001年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具体规范至今,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铁路企业财务工作者,就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谈些个人认识。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施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一位跨国大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我们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是防范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二、铁路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近年来铁路通过实施政企分开、客货运输组织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铁路企业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管理特点,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习惯于把安全生产经营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健全,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和内部监督,仅仅与审计与监察部门有关,正是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发挥作用。
(二)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
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之间互相监督,互有制约,共同决定着公司运作与发展的质量。而目前不少铁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角色交叉,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机构重叠;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不完善;议事决策程序繁琐,领导主观意愿较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三)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中会计与审计的色彩比较重,关注重点集中在企业现存的、微观方面的事物,与企业业务平台和业务拓展关系不大。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内部审计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事后查证,审计对象也仅仅是会计凭证帐簿合同及相关资料,对管理层次的内部控制监督尚有缺项。
三、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逐步涉入深水区,将给铁路带来一系列变化甚至是冲击,2015年起,铁路企业实施新的盈亏考核办法,确定了“分配与利润挂钩”的考核原则。铁路企业进一步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亟需优化完善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集中显现,笔者认为,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核心是围绕内部控制要素,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环境方面: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铁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及早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二是应当结合业务特点设置相对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明确内部控制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管理末梢。三是改革人力资源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控制活动方面: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控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对于不相容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在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必须按照规定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会计系统控制。内容主要包括:(1)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2)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3)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
4.财产保护控制。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时,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5.运营分析控制。企业应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6.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紧紧围绕“考核什么,得到什么”的思路,主要环节有:(1)确定绩效考评目标。绩效考评目标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同时还应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三)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及时有效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为企业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流畅进行。只有企业的人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了解了企业目前的状况,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做出反应,从而及时报告,以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四)内部监控方面:实现管理持续改进
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监督形成的报告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能及时送达治理层和经理层;同时,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企业应当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实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财会[2008]7号《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2008年5月22日
〔2〕财政部. 财会[2010]11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2010年4月15日
〔3〕高级会计实务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施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一位跨国大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我们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是防范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二、铁路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近年来铁路通过实施政企分开、客货运输组织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铁路企业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管理特点,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习惯于把安全生产经营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健全,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和内部监督,仅仅与审计与监察部门有关,正是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发挥作用。
(二)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
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之间互相监督,互有制约,共同决定着公司运作与发展的质量。而目前不少铁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角色交叉,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机构重叠;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不完善;议事决策程序繁琐,领导主观意愿较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三)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中会计与审计的色彩比较重,关注重点集中在企业现存的、微观方面的事物,与企业业务平台和业务拓展关系不大。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内部审计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事后查证,审计对象也仅仅是会计凭证帐簿合同及相关资料,对管理层次的内部控制监督尚有缺项。
三、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逐步涉入深水区,将给铁路带来一系列变化甚至是冲击,2015年起,铁路企业实施新的盈亏考核办法,确定了“分配与利润挂钩”的考核原则。铁路企业进一步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亟需优化完善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集中显现,笔者认为,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核心是围绕内部控制要素,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环境方面: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铁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及早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二是应当结合业务特点设置相对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明确内部控制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管理末梢。三是改革人力资源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控制活动方面: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控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对于不相容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在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必须按照规定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会计系统控制。内容主要包括:(1)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2)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3)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
4.财产保护控制。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时,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5.运营分析控制。企业应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6.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紧紧围绕“考核什么,得到什么”的思路,主要环节有:(1)确定绩效考评目标。绩效考评目标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同时还应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三)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及时有效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为企业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流畅进行。只有企业的人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了解了企业目前的状况,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做出反应,从而及时报告,以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四)内部监控方面:实现管理持续改进
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监督形成的报告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能及时送达治理层和经理层;同时,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企业应当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实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财会[2008]7号《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2008年5月22日
〔2〕财政部. 财会[2010]11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2010年4月15日
〔3〕高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