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机理不明的问题,建立了双激励受迫Van der Pol理论模型,用于指导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参数选取及揭示其流动控制机理.该理论模型基于弱非线性稳定性理论,通过对不同参数下模型方程的求解,将理论模型与典型分离流场中双脉冲射流的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在频率、相位等特性上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中,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双脉冲射流在折合频率都为1且同相位时控制效果最好.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脉冲射流依靠流动不稳定性增强主流与分离流间的动量传递以抑制流
【机 构】
:
南京工业大学 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1800;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西安 71008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 210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机理不明的问题,建立了双激励受迫Van der Pol理论模型,用于指导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参数选取及揭示其流动控制机理.该理论模型基于弱非线性稳定性理论,通过对不同参数下模型方程的求解,将理论模型与典型分离流场中双脉冲射流的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在频率、相位等特性上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中,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双脉冲射流在折合频率都为1且同相位时控制效果最好.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脉冲射流依靠流动不稳定性增强主流与分离流间的动量传递以抑制流动分离,邻近双脉冲射流的相位具有相干效果,且双脉冲射流通过预锁频效应产生相比单脉冲射流的控制效果增益.针对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的机理为脉冲射流器的设计和应用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
其他文献
为提高汽车紧急制动系统对复杂工况的适应能力,提出安全距离-时间模型相结合的汽车紧急制动系统分层控制策略,分析了危险目标判断控制器的判断逻辑.基于安全时间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以本车、相邻车辆的侧向相对距离与相对速度为输入变量,以相邻车道车辆切入本车道的概率为输出变量的车辆换道模糊判断控制器,对相邻车道换道车辆进行判断.通过安全时间模型分别计算换道车辆的“横向碰撞时间TTCy”和本车道前方车辆的“纵向碰撞时间TTCx”,综合判断系统前方危险目标车辆.根据本车与危险目标的相对位置,设计了安全距离和安全时
提高车速预测精度是制定车辆预测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关键.而采用传统ARI-MA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恒定阶数预测的方法预测车速,在车辆非平稳工况下的累积预测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各个驾驶行为下的车速预测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行为预判的改进ARIMA车速短期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原理建立车辆3自由度车速估计模型,实现车速的最优估计;其次,将驾驶行为分为直行、
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车领域发展势头迅猛,但因为其能量密度高,在加热、过充、撞击等滥用条件下比其他已有电池更易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其推广应用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安全测试,本文针对NCM811锂电池进行了加热下的热失控实验,并设计了锂电池热失控气体收集装置,且对收集的电池气体进行配气完成了爆炸极限测试实验,得到0%、50%、90%SOC下锂电池热失控火灾特征和热失控后气体爆炸危险性参数.结果表明,NCM811电池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随SOC的增大而增大,90%SOC产气量达124.21 mol,火焰温度达6
为了提高路噪主动控制系统对不同类型路面激励的适应性,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分类不同路面,根据不同路面输入下路噪主动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来调节收敛因子,优化路噪主动控制系统的降噪性能,使车辆在不同路面下达到最优降噪效果.通过采集3种典型路面图像,采用一种迁移学习的方法训练和测试网络,根据路面识别结果,调整路噪主动控制系统中LMS算法的收敛因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VGG16对路面进行识别,可以准确识别不同路面类型.基于路面识别和LMS算法的路噪主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类型调节收敛因子,提高车辆的降噪效果.
为研究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泄压阀打开之后,释放的气体在模组中扩散行为,本文基于实际100%SOC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模组尺寸建立1:1几何模型,模拟电池模组内部电池发生热失控、泄压阀打开及释放气体的扩散行为;通过FDS软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时释放H2、CO、CH4和CO2气体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泄压阀打开后,在8s内气体充满整个电池模组箱内部上侧,在电池模组箱上方内部的温度维持在55℃;在30 s之后,模组箱内气体空间分布逐渐趋于平衡,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为评价混合动力汽车声品质特性,并对混合动力汽车声品质进行优化,建立了粒子群和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混合动力汽车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计算响度、AI指数、波动度、粗糙度、尖锐度和A声压级对声品质的贡献度,提出了利用聚酯与聚丙烯多孔吸音材料,联合丁基橡阻尼材料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宽频域的减振降噪来提升车内声品质.通过对车内声品质优化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车内声品质客观参数明显改善,声品质预测值提升了24.8%,说明所采取的声品质优化策略可靠有效.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来临,大量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将其规模化应用于储能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梯次储能的经济性对促进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梯次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并采用平准化成本模型分析了梯次储能的成本参数敏感性.其次,分析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现状,探讨了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梯次储能规模化应用时在实现盈利和优于新电池情况下的边界值,为梯次利用提供参考.
空腔阻隔结构对车身旁路噪声和车内噪声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基于统计能量法开展阻隔结构布置研究,细化车身侧围结构,并建立整车SEA模型,进行激励源至响应点的声能量传递分析,得到噪声在侧围空腔内的传递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传递路径的阻隔结构预布置方案,利用路径隔声量分析对每条传递路径的方案进行优化,得到阻隔结构最佳安装位置.结果表明:路径隔声量分析能够快速有效地优化阻隔结构预布置方案,使空腔阻隔结构可以显著降低侧围空腔噪音和驾驶员耳旁噪声.
为了进一步减小圆柱型锂电池在高热负荷下的温升、最大温差及轴向温差,提出一种基于石蜡/膨胀石墨(EG)的蜂窝状相变材料(PCM)水冷复合式电池散热结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环境温度40℃时,冷却液流速、微型流道数量、CPCM厚度及EG的质量分数对该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体流速超过0.05 m/s时,流速的继续增加对该系统散热性能的提升不明显.与纯PCM相比,添加EG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对系统散热性能有显著提升.EG质量分数为12%时,在不同液体流速下既可以满足电池最大温差的要求,也可以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事业迅速发展,装机建设规模与水力发电量稳步增长.但是受系统调峰能力、市场机制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新能源发展存在能量消纳困难、对电能贡献小以及发电调度灵活性差、价格波动性强等问题,弃风弃光已成为能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的关键是解决好消纳问题,而储能是电网能源消纳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该环节既影响发电又影响输、变、配,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涉及多运营板块的综合性设计和管控.区块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专业术语,每一个区块都是一个单元,单元内部可进行信息的存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