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书笔记的理性之思
(一)阅读的底色——心灵丰盈
教语文为什么一定要注重阅读?这是每个语文老师一定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课文是“例子”。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我们要花大量的精力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的技术。叶老说“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不是学习的目标,借助这个“例子”让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训练语言运用才是目标。
语文是“场”。课文里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文化内涵。课文不等于语文,语文它应该是个“场”,生命的场、文化的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与人的精神内心最为息息相关。学生如能广泛而自主地阅读,就可以接受来自道德、艺术、审美等众多文化的熏陶。如果学生能沉浸到这个场中,学生的视野一定会更开阔,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更丰盈。
(二)读书笔记——增添阅读底色
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到底记什么?下面我借助学生的读书笔记表达我的理性之思。
1.读书笔记是“记”更是“思”,是思想的成熟
最近在读《海子传》和《城南旧事》,海子与林海音一样都从事文学创作,但是两人的童年却大不相同。海子生在大山,一辈子只指望读书然后走出大山,不再是农民,但他的童年仍旧是快乐的。林海音出生于广东,她的童年没有太多的管束,自由自在。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人的童年,我会不假思索选择林海音的,但每个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不必怨天尤人,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笔记应从摘录开始,摘录是最初级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但是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抄,更应是记录阅读时的感想、心得、启发,是人生的思考。
2.读书笔记是“悟”更是“行”,是人生的修为
我这些天在读一本书《遇见世界最好的爱》。这里的文章都是写“爱”,用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爱的真谛。就像老师说的,书能改变我们的思想。读过这本书后,我慢慢能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对他们越来越好,不怎么对他们大呼小叫了,我们的矛盾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
学生通过作品与站在作品中背后的作者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获得某种感悟。当感悟和自己的处境发生某种关系的时候,读者会使文章的意义成为自己的意义,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践行这种意义。此时,读书笔记已经不是语文范畴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而是心灵的成长,人生的修为。
3.读书笔记是心灵的“赏识”
当我那拿到本子的时候,我喜欢的那句子下多了两条红线,我相信别人和它也产生了共鸣。我的读书笔记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件激动的事。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换阅读书笔记,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的换阅能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互相加以促进。
阅读是灵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笔记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成熟的思想、获得人生的修为、心灵的赏识,它让阅读的底色在人身上熠熠生辉。
二、读书笔记的实践之旅
(一)初一读书笔记教学
1.形式规范?摇每天阅读
初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一本厚点的本子。在要求写读书笔记前,先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样式。然后要求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写下读书笔记。
2.以本为本?摇采撷精华
对学生而言,读书笔记记什么是最大的问题,我选择以语文课、语文书为本,向四围延伸。如语言、经典课文以及相关的延伸文章等。
3.熟读成诵?摇朗诵展示
每周我都会安排一节早读课请学生读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争取能背诵一部分内容。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请每组学生推荐出一到两名学生从一周的读书笔记中选出一段文字进行朗诵展示,朗诵的内容提前做成PPT以便于其他同学欣赏。
(二)初二、初三读书笔记教学
学生进入初二,褪去了童年的稚气,多了些理性。在初一读书笔记教学的基础上,初二读书笔记的教学更注重理性。
1.含英咀华
初二的读书笔记教学中,我开始鼓励、建议学生使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做读书笔记。红色的笔主要是用来记录学生对摘记中的部分字、词的点滴体会。由于读书时的心境、情境不同,同一段文字会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有些经典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所以每周有一天,读书笔记的内容安排为回过去阅读本周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出阅读的新体会。
2.八面来风
严格地说学生的读书笔记不能叫读“书”笔记,因为学生不光读书,还读同班同学的文章、读歌词、读动漫、读广告、读电视剧的台词、读纪录片解说词……当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信息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
3.如切如磋
读书笔记中许多智慧的做法都来自于学生,在交流中互相砥砺,取长补短。读书笔记一周上交一次,老师一方面了解学生读书情况,一方面也把好的做法或学生正在阅读的好的书籍在班级推广。一个月安排一次同学们之间交换着看读书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就更多了。
成绩的提高与否不是读书笔记教学的追求,成功的读书笔记教学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成熟的思想、获得人生的修为、心灵的赏识。无论读书笔记的形式如何变化,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读书笔记,不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并获得个体的意志、气质、情感等心理品质,为一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这就是阅读的底色。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
(一)阅读的底色——心灵丰盈
教语文为什么一定要注重阅读?这是每个语文老师一定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课文是“例子”。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我们要花大量的精力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的技术。叶老说“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不是学习的目标,借助这个“例子”让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训练语言运用才是目标。
语文是“场”。课文里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文化内涵。课文不等于语文,语文它应该是个“场”,生命的场、文化的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与人的精神内心最为息息相关。学生如能广泛而自主地阅读,就可以接受来自道德、艺术、审美等众多文化的熏陶。如果学生能沉浸到这个场中,学生的视野一定会更开阔,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更丰盈。
(二)读书笔记——增添阅读底色
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到底记什么?下面我借助学生的读书笔记表达我的理性之思。
1.读书笔记是“记”更是“思”,是思想的成熟
最近在读《海子传》和《城南旧事》,海子与林海音一样都从事文学创作,但是两人的童年却大不相同。海子生在大山,一辈子只指望读书然后走出大山,不再是农民,但他的童年仍旧是快乐的。林海音出生于广东,她的童年没有太多的管束,自由自在。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人的童年,我会不假思索选择林海音的,但每个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不必怨天尤人,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笔记应从摘录开始,摘录是最初级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但是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抄,更应是记录阅读时的感想、心得、启发,是人生的思考。
2.读书笔记是“悟”更是“行”,是人生的修为
我这些天在读一本书《遇见世界最好的爱》。这里的文章都是写“爱”,用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爱的真谛。就像老师说的,书能改变我们的思想。读过这本书后,我慢慢能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对他们越来越好,不怎么对他们大呼小叫了,我们的矛盾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
学生通过作品与站在作品中背后的作者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获得某种感悟。当感悟和自己的处境发生某种关系的时候,读者会使文章的意义成为自己的意义,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践行这种意义。此时,读书笔记已经不是语文范畴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而是心灵的成长,人生的修为。
3.读书笔记是心灵的“赏识”
当我那拿到本子的时候,我喜欢的那句子下多了两条红线,我相信别人和它也产生了共鸣。我的读书笔记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件激动的事。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换阅读书笔记,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的换阅能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互相加以促进。
阅读是灵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笔记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成熟的思想、获得人生的修为、心灵的赏识,它让阅读的底色在人身上熠熠生辉。
二、读书笔记的实践之旅
(一)初一读书笔记教学
1.形式规范?摇每天阅读
初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一本厚点的本子。在要求写读书笔记前,先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样式。然后要求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写下读书笔记。
2.以本为本?摇采撷精华
对学生而言,读书笔记记什么是最大的问题,我选择以语文课、语文书为本,向四围延伸。如语言、经典课文以及相关的延伸文章等。
3.熟读成诵?摇朗诵展示
每周我都会安排一节早读课请学生读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争取能背诵一部分内容。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请每组学生推荐出一到两名学生从一周的读书笔记中选出一段文字进行朗诵展示,朗诵的内容提前做成PPT以便于其他同学欣赏。
(二)初二、初三读书笔记教学
学生进入初二,褪去了童年的稚气,多了些理性。在初一读书笔记教学的基础上,初二读书笔记的教学更注重理性。
1.含英咀华
初二的读书笔记教学中,我开始鼓励、建议学生使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做读书笔记。红色的笔主要是用来记录学生对摘记中的部分字、词的点滴体会。由于读书时的心境、情境不同,同一段文字会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有些经典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所以每周有一天,读书笔记的内容安排为回过去阅读本周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出阅读的新体会。
2.八面来风
严格地说学生的读书笔记不能叫读“书”笔记,因为学生不光读书,还读同班同学的文章、读歌词、读动漫、读广告、读电视剧的台词、读纪录片解说词……当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信息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
3.如切如磋
读书笔记中许多智慧的做法都来自于学生,在交流中互相砥砺,取长补短。读书笔记一周上交一次,老师一方面了解学生读书情况,一方面也把好的做法或学生正在阅读的好的书籍在班级推广。一个月安排一次同学们之间交换着看读书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就更多了。
成绩的提高与否不是读书笔记教学的追求,成功的读书笔记教学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成熟的思想、获得人生的修为、心灵的赏识。无论读书笔记的形式如何变化,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读书笔记,不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并获得个体的意志、气质、情感等心理品质,为一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这就是阅读的底色。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