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尚意书风的原创性及当代意义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苏、黄、米为代表的北宋书家们在学习、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具风采的审美范式——尚意书风.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潜心研究和把握古代法帖,始终坚持“我”的在场,坚定地以自我的审美理想、学识才情,以自己的心灵与传统碰撞交融,化古为己,最终实现了对晋唐书法的突围,成就了属于自己、属于自己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的成功对我们探讨当代书法的原创性及其与传统的关系富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工艺品的分工生产与士绅、精英文化场域两个角度分析明清之际外销欧洲紫砂器款识的特点.明清之际外销欧洲紫砂不钤款识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文人的精英意识,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艺术品与商品等同,因而不钤款识;另一方面是当时外销紫砂壶的制作存在分工合作的可能性,一件茶器制作往往要经数人之手,无法对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署名.
非裔美国艺术家、批评家阿德里安·派珀身兼艺术家与哲学家两种身份,被誉为“艺术—哲学家”.她致力于艺术创作,活跃于当代艺术界,并于2015年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另一方面,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研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一位分析哲学家.作为在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都取得不俗成就的艺术家与学者,派珀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提出的元艺术、失视的艺术界、反面现代主义等重要概念,丰富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批评理论.论文从艺术批评策略、目的 、话语方式等构成要素出发,深入其理论的内在理路,不仅还原了西方当代艺术批评理论的复杂性,也为国内逐
中国城市转型正在步入“美学时代”,而公共艺术往往成为彰显城市气质的点睛之笔,如何传达城市文化精神?传统的表征观念重视对事物本体的“发现”和“准确呈现”,公共艺术充当了城市文化的“镜子”;而建构思维则更强调“知识生产”的过程,对文化因子进行建设、构造、重组和再造,强调文化构成的社会性、相对性、生长性以及公共艺术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城市文化的传达不仅需要精准的表征,更呼唤公共艺术媒介的创造性建构,从而促进城市人文生长,激发创新活力,文章分析当前公共艺术表现的问题与难点,并探讨适宜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