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哀愁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确定的打破了,出现的消失了,看见的熄灭了,李商隐的《春雨》就这样带着我们飘到凄风苦雨的情境中,体验当初繁陈复杂的情绪。虽有哀愁,却是美丽的哀愁。
  【关键词】李商隐 春雨 哀愁
  
  怅卧新春白袷衣_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确定的打破了,出现的消失了。看见的熄灭了,当意愿在现实的大海中被时间激荡的翻腾不止最终倾覆散落的时候,追问伴随思念由心袭来。迫不及待的向往昔张望试图将断章接连,于是回忆带着我们飘飞……
  飘飞到一座孤寂寥落的处所,飘落在一场清冷迷愫的雨中,飘来一个独自怅茫的身影《春雨》就这样带着我们飘到凄风苦雨的情境中,体验当初繁陈复杂的情绪。
  一切都是飘忽捉摸不定与不可预知的。诗人的情绪在“怅卧”中开始回想:寥落凄清的“红楼”与缠绵愫冷的“春雨”在对峙中相融,楼空院冷,隔雨相望,倍感寂寥,在雨帘飘灯的陪伴下“独自归”去。从“怅卧”到“独自归”,诗人的思绪在回忆中转回到起点,思念却并未在回忆转圈中一味纯粹。中间夹杂着疑问:白门为何寥落,伊人所向何方?诗人的无数绞结万千情感显然被寥落的白门击碎的凌乱不堪。期待被滚滚现实在时间中碾成碎末,当然要问原因,不问原因死不休。当在自我追问中逐渐澄澈明朗出那个最接近真实的原因时,诗人的失望如翻滚的乌云瞬间让天空变色。“意多违”三个字象闪电般将心霹碎,片片散落在春雨中,不知飘向何方?所有的情绪体验在这个结论中停滞,迸发出残酷却真实的感叹:是啊,有什么比承认彼此心不相通更悲哀的呢?“呼唤的与应答的不能相应”,美好的憧憬在诗人眼前陨落了,万水千山的外在阻隔加上灵犀不通的心灵隔阂。让诗人痛感自身的孱弱,这也是一种悲哀,一种通彻心扉实实在在的悲哀,一种颠覆打破最初的设想的悲哀,一种否定自己的悲哀,这悲哀后面传递出来的孤寂冷冰冰凉飕飕的遍及全身每一寸肌肤。“意多违”残酷的席卷了还未成形的相见,空留无限怅茫的身影伫立在风雨中。这是一种心累心痛独孤独冷的情绪体验,如天上看见深渊,希望中预见绝望,喜乐中听见悲乐。生存意义在质疑中变得孱弱,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在交换转变中越发迷惑,我被自己剔除在外,带着惶恐与茫然向内窥望,试图找到生存坐标。
  回头再看首联,“怅卧”表面上是对“白门寥落”的惆怅,其实却是对“意多违”的惆怅。诗人“怅卧”、“白门寥落”是因为曾经“白门”欢声过,“怅卧”、“意多违”是因为曾经“意不违”,那应该是一段美丽如花的日子《廊桥遗梦》中四天的美丽引来了余生的惆怅,但主人公说到底是幸福的,当泪水滴落在已经泛黄成固定象征物的留言条上时,法西嘉那一刻明白何为永不退色的爱,老泪纵横的脸上挂着蓄积了30年的思念,声声凝结成“一切都是值得的”。纵隔千山万水。纵在海角天涯,纵是今生永无相见,心却彼此相系,这力量超越时空,足以温暖余生的孤寂。可诗人并未这般幸运,此刻,当他站在伊人楼前,仰望凄清的楼空院冷的时候,感受的是千倍万倍的落寞,“冷”实实在在的浸透身心,伊人不在本寥落,哪堪风雨助凄凉?雨冷心冷交融相汇,雨下在心里,心跌在雨中,在喧嚣鼎沸幽光狂歌的苍茫人海中,感受不到彼此的存在,诗人只能在雨幕垂帘中孤独的提起归家的脚步,象是行走在单调、空旷、沉寂如槁木的沙漠上,跌跌撞撞的前行。
  可是心真的可以随着身体的归来而归来吗?走出视野却走不出心灵的思念绞结纠缠不顾一切的撕扯着诗人已经破碎的心,片片飞荡,飘落到万水千隔的“远路”天涯。诗人用一个“应”字去设想伊人此刻的心绪,用一个“梦”字去重现伊人已经消失的身影。前者是由己及人的推测,后者是由己及己的梦影,都不真实,都是虚幻。都很恍惚,都无法在现实中得到验证,也无从说服自己的痴念狂想能得到回应。但梦究竟是美的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情节可以在梦中构思,现实中留存的遗憾也可以在梦境中补缺,在那似真非真似假非假中或许可以完成生命的另一种重生。梦构筑的造型世界是一个美丽的外观,我们用心灵参与建筑,用眼睛躲避甑别,只愿停留在片刻的美丽中,用美丽的外壳遮蔽住人世间的苦难,抵挡住生存本质痛苦意志的侵袭。它是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生命的短暂停靠与舒心逗留,它是另一种方式的成全与圆满。但梦怎能圆现实?当美梦醒来,心中用爱用美用朴实而纯粹的意念堆积的世界被现实赤裸裸的告知是虚幻时,绞着的情思被涌起的悲哀覆盖。一切都面目全非,一切建立的在瞬间轰然倒塌……
  “一寸相思一寸灰”“更隔蓬山一万重”,诗人在无限怅茫中只能寄希望于“青乌”将思念送达,寄希望于“飞雁”将“玉珰缄札”送至,但是,面对着“万里云罗”的遮蔽,路在何方?诗人也是一片茫然……
  这是一种可怕的幻灭,目光被世界缠得如此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视线里伸进来的一片天地,象月亮一样荒芜,话语里居住着陌生人,眼睛呆滞的还停留在昨天,距离的根叶生长在亲密中,取暖的火焰熄灭在笑容里,促膝间的虚浮,群居里的落寞,崇高的谎言、真诚的欺骗,心的天空被仍掷的石子砸的千疮百孔,不再澄净与明亮。心天难补心友难求,一切如此有序如此无序,如此真实如此荒谬,一场游戏一场空,我们永远在不可逆转的悖论中热闹而孤独的生存,生命的根在质点上归属同一,与彼此分隔,热闹是事实,只有孤独才是真相。
  读罢《春雨》全身浸透着一种凄冷的哀愁。这哀愁扎根在一颗孤独的灵魂里与生命相依相伴,义山的一生是爱的一生,义山的生命熔铸在奔涌的情感中。融化在爱的潮流里,义山用生命之光去呵护清冽的爱情之泉,希求在温润明澈中享受所赐予的一切,然而,一生纠葛在朋党倾轧旋涡中并锥刺的忍受着中年丧妻的义山独立在晚唐的废墟中寂寞的绽放,这位伟大落寞的艺术心灵悲切而孤独的舔舐着片片伤口,有时在“梦”中,有时在“雨”中,有时在“弦柱”声里,有时在“郊园”树下,“伤口”无处不在,“寂寞”无处不留,这是一种切实的哀愁。这种哀愁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悲愁,更是一种生命深处大寂寞大悲凉大冷清,独寂于繁华的孤愁。心中的城楼打开,容纳一切、生长一切、洞察一切。那永不消失的“无言悲愁”成为生命的原色,在上面,远离自己的“大千世界”孜孜不倦的涂抹着各种不同色调,义山的诗作中或“追忆”或“寄托”,在凄凉孤苦中身无所依的徜徉于对往昔的回忆,托付起无所依傍的心灵。《春雨》亦然,“雨”吞噬带走了灵动的世界,加剧了孤独薄脆的身影,“梦”则凝聚托起了散落飘飞的心灵,“雨”和“梦”承载了义山,其实雨又何尝是为义山的悲苦而哭泣,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梦何尝又是因为怜悯义山破碎的心而存在呢,它也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而已。如此而
其他文献
爱普生数码伴侣的照片浏览效果让众多的专业摄影人折服,爱普生的打印技术更是无须赘述。将这两项技术融为一体,对于爱普生而言可能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技术整合,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照片播放与输出技术合二为一所产生的却是一种全新的影像处理概念。    一台机器,两种选择    2010年3月10日,爱普生发布了一款集合了数码相框和照片打印的一体机PictureMate PM310。这款跨界产品集合了高品质影像
医务工作者,每天面对着被各种病痛折磨的患者,面对着一张张渴求解除痛苦的脸,竭尽所能,将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社会大众,他们自身就是真善美的代表。而在他们心中,也同样向往美、追寻美,在他们的眼中、镜头中,又会捕捉到如何独特美?由《大众摄影》杂志社主办,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生影像》杂志社协办的大型公益项目“我遇见最美的光”第四届全国医务人员摄影大展刚刚落幕,从入选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
[摘要]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建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他高呼“上帝死了”,否定理性对人的束缚,用自然和生命来解救处于思想危机的人们。深受尼采影响的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通过描写处于工业社会异化下的男女之间灵与肉的矛盾表达人类内心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撞击,指出人类只有追求生命能量依靠血性肉体为病态社会开出良剂。  [关键词] 尼采 酒神精神 劳伦斯 血性肉体 病态社会    尼采借助古希腊时期的酒神狄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整体增长、数码相机的不断翻新,人像、风光、旅游等传统类型的摄影已无法满足摄影爱好者日益高涨的摄影需求。自国内著名自然摄影师奚志农先生在2001年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中获奖,到后来“野性中国工作室”和“西南山地”两大组织的相继成立,越来越多的摄影人逐渐接触到了这一在国内新兴的摄影门类——生态摄影。    生态摄影并不只是一些尽善尽美的动物、植物肖像照片,就好比一张蜥蜴的照片
Fujifilm X-E1  X-Trans CMOS传感器,画质不打折  继X-Pro1之后,X-E1是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里第二弹。X-E1同样采用X-Pro1上所使用的1630万像素APS-C画幅X-Trans CMOS传感器,其独特的色彩滤镜阵列能够在不使用光学低通滤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摩尔纹和伪色的产生。这一设计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能够将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大幅度的提高,带来更为清晰的拍摄效果。
[摘要] 2012年新版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前作相比在拍摄手法采用了舞台剧的创新方式,是一次对传统叙事的大胆挑战,然而在人物塑造和内容思想上却显得相对单薄,导演乔怀特用英国人特有的矫饰主义融合舞台剧的绚丽转场再现了他心目中19世纪俄国贵族的生活风貌。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舞台剧 保守 创新  一、创新:舞台剧转场  本片在拍摄手法上给观者带来一种置身于舞台剧的绚丽幻觉之中,美工、布
[摘要] 《二次曝光》作为当下电影文化环境中试图重塑主流价值的文本之一,对社会现实与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与批判,并且延续了《苹果》与《观音山》市场与艺术并重的思路,是对中国文艺片市场化做出的重要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影片叙事结构与风格呈现出明显的断裂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道德批判的窠臼,其价值表述呈现出种种艰难的迹象。这一现象值得分析。  [关键词] 叙事学 母题 价值表述  d
【摘要】电影《霸王别姬》以小癞子、菊仙和程蝶衣三人自杀身亡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的尴尬与无奈,表达了编导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切忧虑,充分体现了经典影片关怀生命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霸王别姬》 自杀 解读    作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自1993年问世以来。一举荣获第4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赢得了亿万影迷的青睐,在香港被评为港人百年电影的最爱。电影《霸
摘要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是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力图复兴古典主义或古典主义以前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征。  关键词 音乐流派 新古典主义 美学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经过残酷的炮火和动乱的洗礼,文艺界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现实粉碎了人们的梦想,反映到意识形态,人们对音乐的要求和观念发生变化。像晚期浪漫主义那种过分夸张的语言,人们
[摘要]通过对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名作《黛西·米勒》的文本结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其蕴含的主题,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两种相异文化及道德观念产生的强烈碰撞。  [关键词]《黛西·米勒》 文本结构 主题 解析    一    《黛西·米勒》(Daisy MiLler,1878)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一篇短篇名作,它是亨利·詹姆斯热衷的“国际主题”小说,它首次为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