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与禅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许多都与禅及禅宗思想有关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门》。本文首先对明治时期禅宗概况进行介绍,接着描述漱石学生时代与禅的关联以及他的两次参禅体验。最后分析作品《门》与禅的关系,其中主要分析“风吹碧落浮云尽”和“本来面目”的内涵,分析其中蕴含的禅宗观念,从而剖析出夏目漱石对于自我存在的危机感问题。
  关键词:参禅 《门》 本来面目 自我存在
  一、明治时期的禅宗
  明治八年政府允许信教自由后,佛教在时代变迁中开始向新的方向前进。在禅界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军人物——释宗演。少年时代他在越溪身边受到禅宗的熏陶,后在曹源寺仪山、圆觉寺洪川的门下修行。后来释宗演进入庆应义塾学习,毕业后受校长福泽谕吉推荐去锡兰留学,回国后担任圆觉寺管长。当时在日本有很多慕道的在俗者,夏目漱石也是其中一员。
  在宗演门下的铃木大拙是世界有名的禅学家。铃木大拙把禅的日语读音“Zen”作为禅推向了全世界。大拙少年时代在金泽的雪门下学禅,后在镰仓圆觉寺见到洪川并在宗演门下学禅。铃木大拙运用禅理去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从而使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和谐统一,在这一方面和漱石的宗教观念相契合。
  二、漱石与禅
  (一)学生时代与禅
  在第一高等中学时代, 对禅学颇感兴趣的同学“天然居士”米山保三郎给漱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明治二十年九月,进入预科一级的漱石出于“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就安心了”的原因下选择了建筑专业作为前进的方向。但是米山认为比起建筑学,文学更有生命。衣食问题根本不在米山的眼中,因此漱石对米山感到十分佩服,于是当下改变主意,又决心做一个文学者。后来漱石去圆觉寺参禅也是米山的推荐,可以看出米山对漱石的影响之大。
  在学生时代,另一位好友太田达人也对漱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玻璃门内》有关于太田达人的描述:
  他时常思索着一些我当时想都不曾想到过的问题。
  他偶然视及这一景色后,曾低声叫道:“啊,我有所悟了。”/所以他这蕴含着某种哲理的言语,就像什么密码似的,把不寻常的响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有所悟这玩意儿真是奇妙哪。”/我听后,还是一句话也接不上去。
  在修禅悟道的同学面前,漱石始终是“接不上話”“感到有愧”的,可以看出学生时代的漱石受同学与好友的影响,对禅宗十分憧憬。
  (二)圆觉寺参禅
  明治二十三年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在他给好友正冈子规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厌世”情绪,表达了他对烦恼此岸的嫌恶和对涅槃彼岸的向往。明治二十年三月漱石的长兄逝世,同年六月二哥逝世。明治二十四年漱石的三哥和三弟的妻子去世。夏目漱石既有作为寄子、养子之痛的原体验,又经历了多位亲属相继去世的死别之苦,还有作为时代精英阶层期待实现自身价值却难以实现的“求不得”之苦。正是这些痛苦的体验和这些契机使漱石走向宗教,寻求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
  明治二十六年六月初到七月初,漱石在宗演门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参禅。第一次参禅,老师宗演交给他的题目是“赵州‘无’字”。在得到这一“公案”后,漱石力图按照要求去参悟。但是由于“本来想象力敏锐,很难把念力集中在一点上”,最终参禅失败,没有特别的收获。
  漱石第二次到圆觉寺参禅是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末到二十八年一月,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其动机,按照他给正冈子规的信中的说法,是“为了冷却三四年来沸腾的脑浆,精进向学”。漱石第二次参禅从宗演老师处得到的“公案”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次参禅虽然结局也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参禅给漱石的人生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小说《梦十夜》和《门》中关于主人公参禅的描写可以说也都是来自于漱石年轻时候的参禅体验的。
  三、作品——《门》与禅
  (一)安井与禅
  《门》是夏目漱石明治四十三年三月一日-六月十二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的小说。《门》中的主人公宗助在京都帝国大学读书时,好友安井曾带着他游览了京都许多地方。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对安井的思想倾向做出推测。文中先回顾了宗助夫妻与安井的过往,紧接着描写道,夫妻“两人从不到教堂的长椅上坐一坐,也从不跨进寺院的大门。”“归根结底,他们的信仰既不指望神明,也不仗恃佛陀。”这样的手法不由得让读者感受到宗助夫妻和安井信仰的强烈对比。也就是说,与宗助夫妻相反,安井对宗教抱着强烈的关心。
  “有时两个人还登上大悲阁,瞻仰即非所题的匾额,倾听溪谷里摇橹的声响。那橹声宛如天上大雁的鸣叫,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从安井带着宗助去大悲阁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安井对于这所寺庙(千光寺)的文艺和哲学知识是十分熟悉的。即非指的是高增即非如一,他是黄檗宗(禅宗中的一派)的祖师隐元的弟子。安井带宗助去瞻仰即非的匾额,可以看出他对于即非以及禅宗的思想十分熟悉。
  同时,据文中描写,安井爱说“然るに(然而)”这句口头禅。和他一样出生在福井的同时代的禅僧释宗演也常说一样的口头禅。由释宗演的讲演记录可以看出,释宗演频繁地使用了“然るに ”一词。因而可以认为安井听了不少释宗演的讲演,并对其十分敬畏。综上所述,安井对于禅宗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而这也对后来主人公宗助选择去参禅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关于“风吹碧落浮云尽”
  在宗助去看牙医的接待室里面,翻看一本叫《成功》的杂志时突然看到了两行没有掺杂假名的方块字,“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东山玉一团”。宗助“看到这两句诗觉得好极了”,“想到如果能有和这景色一样的心情,那做人该是多么开心啊”,“放下杂志之后,这两句诗仍不停地在他脑海中徘徊。”
  这两句诗是禅宗经典《禅林句集》中的句子,它描绘了一幅自然之风拂过,碧空如洗的无垢景象,体现出了禅宗的自然观。小说中还有一处关于这种心境的描写,“天气好的时候,在那被风吹得十分明净的天际,可以看到白雪如带的险峻的山峦。 ”   禅宗的自然观认为,山川草木乃至世间万物在本质上都只不过是人自性的印证。禅宗认为人的自性本清净,不受世俗煩恼所污染。只要“净心”,传统的“心”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逆转,不再是“我”去看“物”,而是“物”自显现。就像是天空被风吹得十分明净后,就自然会出现白雪如带的山峦。而要达到“明心见性”这一境界的关键则是要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三)关于“本来面目”
  当宗助去参禅时,师父给宗助提出了“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这个公案。关于明心见性和本来面目的内涵与《门》中出现的《碧岩集》一书中提及的五祖弘忍选择继承者一事有关。这件事在漱石藏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也有详细记载。五祖弘忍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詩偈,谁做得好谁就能继承衣钵。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对此,弘忍认为神秀的禅宗修养水平只是到了门口,却还未入门,这和宗助参禅时伫立在门口而不得入内的情形十分类似。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后弘忍将衣钵传给了慧能。神秀常常拂拭灯台说明了他心中还存有善恶的自我意识,因而未能真正进入门内。慧能说过:“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要摒弃自己的自意识,然而宗助即使去了山上参禅,“心中始终放不下阿米、安井”。每当思考这个公案时,“宗助感到了恐惧,便急忙唤醒了日常的自我,”而当他起了“俗念”时反而觉得轻松欢喜。他“不久便厌倦了思考。宗助想起自己应该写信告诉阿米自己已经到达此地了。他仿佛喜于这一俗念,立刻从包中取出信纸和信封来,开始给阿米写信”。所以宗助参禅的失败而返也是必然。
  慧能认为认识本来面目的关键在于内省。然而文中既没有描写宗助与安井争夺阿米时的自我省察,也没有对安井、阿米内心揣测的描写。这揭示了宗助缺乏对他者的意识,因而他也无法将自己作为反省的对象。也就是说他丧失了他者眼中的自己的身份认同。因而宗助去参禅的原因不仅是自意识给他带来的不安和烦恼,更深层的是他对自我存在的危机感。
  四、结语
  明治八年政府允许信教自由后,禅宗复兴显著。学生时代的漱石深受同学“天然居士”米山保三郎和好友太田达人的影响,漱石对于禅以及对于与禅亲近的好友十分憧憬与钦佩。漱石两次参禅均失败而返,但这份经历却反映在了作品《门》中。
  《门》体现了漱石的禅宗观念,也揭示了参禅失败的原因。禅宗要求人反省自己并清除自我的善恶意识,以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从而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然而主人公既无法将自己视为审视对象,又无法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就是说主人公丧失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其深层蕴涵的其实是对自身存在的危机感。而漱石的危机感既有对天皇制近代日本暗部所蕴含的恐惧和不安,也有从小被家人抛弃,缺乏童年关爱的内心阴影,乃至对自己出生与存在的拒绝。
  参考文献
  [1] 柄谷行人.意識と自然[A]//漱石論[M].第三文明社,1992.
  [2]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M].中华书局,2002.
  [3] 杨曾文.本佛教史[M].版社,2008.
  [4] 野網摩利子.石『門』における能動的知性の回復[J].日本研究,2012.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电解铝行业经历了产能过剩、供需“再平衡”、短缺、产能显著过刺的不同阶段,产能利用率从2004年以后就低于70%。目前我国电解铝行业整体处于供给过剩和
期刊
2007年11月27日,海尔武汉高端热水器生产基地第200万台热水器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海尔武汉高端热水器生产基地投产3年后发展日趋成熟,这是海尔在整个发展战略中下的重要一棋.
摘 要 行政问责制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和构建责任政府的一种具体的制度安排,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后新公共管理视角,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后新公共管理 行政问责制 政府问责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非典后,我国开始了对行政问责制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对行政问责制探索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着问责主体
一、当下我国农村建设现状调研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发展也不均衡。以地域来说,呈现出江浙地区发展好于革命老区,东部地区发展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的分布态势;以模式来说,主要集中在城郊型建设模式、集镇型建设模式、村落型建设模式三大块,其中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第三种较为常见,东部等发达地区以前两种较为常见;就建设的过程来说,有的农村地区以领头羊的方式进行,主要依靠个人的示范力量
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提升了人民币全球影响力和外溢效应.不过,笔者对人民币全球净溢出效应进行测算对比发现,近二十年人民币汇率仍然受制于人,受其他货币影响较多,但人民币
期刊
2016年11月,境外人民币外汇期货成交211833手,环比增加37%,总持仓72083手,环比增加18%,交易金额190亿美元,环比增加74%。本轮人民币贬值超出市场预期,离岸人民币期货提供了良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职体育教学实践出发,认真剖析了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问题。中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对足球的爱好,从而使学生爱上足球运动,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足球;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G84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