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经济强势崛起,伴随而来的网络谣言等负面产物严重影响到了当代高校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只凭借传统的预防常识已经难以辨别,高校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环境,寻找新方法,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谣言;大学生
一、“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的滋生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顾名思义,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谣言。“在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下,网络使用者通过对公众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及问题的阐述或诠释,这种阐述和诠释没有经过证实并且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1网络谣言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即谣言本身就会引导群众作出不合理的举措。借助民众知识匮乏或者平时难以接触的领域,诱导他们信谣,并自发传谣。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谣言的特征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个点连接多个面即“1+N”的模式,也是当下经济创新,产业升级的新思路。如果传统的谣言模式是“现实——现实”,前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谣言模式是“虚拟——现实”,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谣言模式则是开启了“虚拟——虚拟”的新模式。因此,新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多样性。结合“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各行各业加入到信息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网络谣言的种类不再局限于热点事件或者时政新闻,而更加“丰富”了。小到零食饮料,大到行业内幕,都可以被不法分子加工成一条条谣言。
第二,隐蔽性。结合第一个多样性的特征,“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谣言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传播。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现在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可能会超过上个世纪人们的几十倍。这就给人们辨别信息真伪造成了难度,乃至主观上会倾向于直接接受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思考。
二、网络谣言在高校中的扩散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讨论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显然,当代的大学生们与二十年前乃至十年前的大学生们都有了明显的不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网络的普及及运用。二十年前手提电脑开始进入高校,十年前笔记本电脑普及,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基本成为大学生的标配。那么在当代的社会,高校大学生们又有着哪些新特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第一,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第二,自我独立性强。第三,道德认知高于道德行为。2第四,政治意识较高。
(二)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经济强势崛起,伴随而来的网络谣言等负面产物严重影响到了当代高校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不时出现的“生活常识”等。这些网络谣言冠以生活常识的名号,列举一些不知所谓的原理来蒙骗浏览者。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假。网络谣言造成部分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下降,极易诱发狭隘的网络民粹主义。3谣诸如“钓鱼岛”和“萨德”事件发生后,经过一系列谣言的煽动,大量高校大学生盲目抵制韩货日货,甚至走向街头对日系韩系车辆进行打砸。不仅对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也违背了爱国主义的核心精神,反而为境外势力和邪恶组织所利用,扰乱社会稳定。
三、高校大学生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一)外部环境的支持
当前的网络警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网警数量和网民数量呈现极大差距,其次网警是以人力为主要方式进行网络治理,精力效率不高,最后由于网络信息量过大,网警处理事件往往偏被动,以网民举报为主要手段。
现阶段正是我国网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滞后的管理制度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产生更是给传统管理体制造成更大的困难。上文提及“互联网+”即“1+N”的经济融合新模式,那么是否可以把其中的“N”带入为法律或行政管理制度。笔者认为,要治理好“互联网+”时代,首先要做到“互联网+”的管理体系。既然互联网现在可以做到越来越多的事情,那么也可以为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所用。国家如果开发出一种程序替代网络警察的职能,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管,对净化网络环境有積极影响。
(二)高校内部的教育
开设相关课程或针对网络谣言组织师生参加讲座与培训,旨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很多时候,网络谣言不是无法判断,而是没有去判断。随着网络谣言的蔓延趋势,高校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高校不仅要教会他们专业知识,也要将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新时代大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鲜明,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如何把握正确的大方向,不仅是大学生自身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也责无旁贷。
构筑并建设好校园网是保护大学生抵制网络谣言的重要途径。4
(三)大学生思想素质
互联网,只是一个中立的载体,不法分子可以用它传播网络谣言,而我们也可以用它来破解谣言。这之中的关键就是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常常使信息出现不对等性,运用自身学识将有益信息为我所用,将有害信息不该仅仅是为我所弃,更应该为我所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和平年代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士大夫。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义务对社会各种负面信息进行抵制,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味放任谣言肆意,乃至信谣传谣只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后果,并最终反馈到自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指导项目“‘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及高校大学生应对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710299076X)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超(1995.3-),男,江苏常熟人,本科,江苏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林恒毅.“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赵迎欢,吴峰,刘莉,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08-112.
[3]胡中月.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3):45-48.
[4]李姚丽.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以及应对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24).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谣言;大学生
一、“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的滋生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顾名思义,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谣言。“在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下,网络使用者通过对公众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及问题的阐述或诠释,这种阐述和诠释没有经过证实并且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1网络谣言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即谣言本身就会引导群众作出不合理的举措。借助民众知识匮乏或者平时难以接触的领域,诱导他们信谣,并自发传谣。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谣言的特征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个点连接多个面即“1+N”的模式,也是当下经济创新,产业升级的新思路。如果传统的谣言模式是“现实——现实”,前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谣言模式是“虚拟——现实”,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谣言模式则是开启了“虚拟——虚拟”的新模式。因此,新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多样性。结合“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各行各业加入到信息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网络谣言的种类不再局限于热点事件或者时政新闻,而更加“丰富”了。小到零食饮料,大到行业内幕,都可以被不法分子加工成一条条谣言。
第二,隐蔽性。结合第一个多样性的特征,“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谣言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传播。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现在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可能会超过上个世纪人们的几十倍。这就给人们辨别信息真伪造成了难度,乃至主观上会倾向于直接接受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思考。
二、网络谣言在高校中的扩散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讨论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显然,当代的大学生们与二十年前乃至十年前的大学生们都有了明显的不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网络的普及及运用。二十年前手提电脑开始进入高校,十年前笔记本电脑普及,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基本成为大学生的标配。那么在当代的社会,高校大学生们又有着哪些新特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第一,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第二,自我独立性强。第三,道德认知高于道德行为。2第四,政治意识较高。
(二)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经济强势崛起,伴随而来的网络谣言等负面产物严重影响到了当代高校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不时出现的“生活常识”等。这些网络谣言冠以生活常识的名号,列举一些不知所谓的原理来蒙骗浏览者。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假。网络谣言造成部分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下降,极易诱发狭隘的网络民粹主义。3谣诸如“钓鱼岛”和“萨德”事件发生后,经过一系列谣言的煽动,大量高校大学生盲目抵制韩货日货,甚至走向街头对日系韩系车辆进行打砸。不仅对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也违背了爱国主义的核心精神,反而为境外势力和邪恶组织所利用,扰乱社会稳定。
三、高校大学生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一)外部环境的支持
当前的网络警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网警数量和网民数量呈现极大差距,其次网警是以人力为主要方式进行网络治理,精力效率不高,最后由于网络信息量过大,网警处理事件往往偏被动,以网民举报为主要手段。
现阶段正是我国网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滞后的管理制度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产生更是给传统管理体制造成更大的困难。上文提及“互联网+”即“1+N”的经济融合新模式,那么是否可以把其中的“N”带入为法律或行政管理制度。笔者认为,要治理好“互联网+”时代,首先要做到“互联网+”的管理体系。既然互联网现在可以做到越来越多的事情,那么也可以为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所用。国家如果开发出一种程序替代网络警察的职能,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管,对净化网络环境有積极影响。
(二)高校内部的教育
开设相关课程或针对网络谣言组织师生参加讲座与培训,旨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很多时候,网络谣言不是无法判断,而是没有去判断。随着网络谣言的蔓延趋势,高校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高校不仅要教会他们专业知识,也要将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新时代大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鲜明,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如何把握正确的大方向,不仅是大学生自身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也责无旁贷。
构筑并建设好校园网是保护大学生抵制网络谣言的重要途径。4
(三)大学生思想素质
互联网,只是一个中立的载体,不法分子可以用它传播网络谣言,而我们也可以用它来破解谣言。这之中的关键就是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常常使信息出现不对等性,运用自身学识将有益信息为我所用,将有害信息不该仅仅是为我所弃,更应该为我所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和平年代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士大夫。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义务对社会各种负面信息进行抵制,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味放任谣言肆意,乃至信谣传谣只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后果,并最终反馈到自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指导项目“‘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及高校大学生应对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710299076X)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超(1995.3-),男,江苏常熟人,本科,江苏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林恒毅.“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赵迎欢,吴峰,刘莉,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08-112.
[3]胡中月.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3):45-48.
[4]李姚丽.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以及应对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