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与生活》模块以学生经验为基础,立足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参与生活,设计生活化实验;走入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 《化学与生活》模块 化学教学 教学设计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学习应该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到生活中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化学与生活》模块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立足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融入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空气质量的改善”单元的学习中,空气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空气质量报告”时,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总结”的程序组织教学。首先以一份空气质量日报为切入点,给学生展示一段空气质量报告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大家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等术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然后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总结和归纳。
根据教材内容还可以设置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如在“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课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准备好色泽鲜艳的果冻、彩虹糖、薯片、火腿肠、饮料等学生熟悉的食品,上课时学生感到很好奇:“怎么上化学课还有吃的东西?”接着组织学生选择几种食品,阅读这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学生认真查看标签,了解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很想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危害。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食品添加剂,就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一类食品添加剂进行具体了解,制作一期板报向大家宣传食品添加剂。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是关于不法厂家为牟取暴利,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于不顾,滥用食品添加剂,给消费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防腐剂、除根药、速长剂催生豆芽你敢吃吗?”等。于是查找有关防腐剂的相关知识,在板报中介绍了“防腐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如何正确对待防腐剂”“防腐剂与健康”“防腐剂的危害”“天然防腐剂是首选”等小知识,给食品添加剂正名,同学们受益匪浅。
利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的课题,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获得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生都十分愿意自己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还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参与生活,设计生活化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建立家庭实验室,使实验生活化,为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用提供平台。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
以上这类实验的设计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看待化学的视角,而且是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种“化学的生活化”手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实验素材。教学实验的生活化需要我们设计和加工,同时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多关注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实验成为培养和保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应有的“生活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生活化”教学功能。
三、走入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所以要带领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源泉。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消毒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学习了消毒剂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做个小调查,收集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查阅资料了解它们的有效成分,消毒原理,等等,指导学生写出活动报告,在一定范围进行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化学学习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我们的教学要“跳出化学教化学”,跳出学科的束缚,让化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与生活靠得更近一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磊主编.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化学与生活》模块 化学教学 教学设计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学习应该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到生活中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化学与生活》模块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立足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融入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空气质量的改善”单元的学习中,空气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空气质量报告”时,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总结”的程序组织教学。首先以一份空气质量日报为切入点,给学生展示一段空气质量报告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大家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等术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然后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总结和归纳。
根据教材内容还可以设置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如在“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课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准备好色泽鲜艳的果冻、彩虹糖、薯片、火腿肠、饮料等学生熟悉的食品,上课时学生感到很好奇:“怎么上化学课还有吃的东西?”接着组织学生选择几种食品,阅读这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学生认真查看标签,了解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很想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危害。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食品添加剂,就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一类食品添加剂进行具体了解,制作一期板报向大家宣传食品添加剂。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是关于不法厂家为牟取暴利,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于不顾,滥用食品添加剂,给消费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防腐剂、除根药、速长剂催生豆芽你敢吃吗?”等。于是查找有关防腐剂的相关知识,在板报中介绍了“防腐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如何正确对待防腐剂”“防腐剂与健康”“防腐剂的危害”“天然防腐剂是首选”等小知识,给食品添加剂正名,同学们受益匪浅。
利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的课题,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获得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生都十分愿意自己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还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参与生活,设计生活化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建立家庭实验室,使实验生活化,为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用提供平台。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
以上这类实验的设计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看待化学的视角,而且是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种“化学的生活化”手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实验素材。教学实验的生活化需要我们设计和加工,同时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多关注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实验成为培养和保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应有的“生活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生活化”教学功能。
三、走入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所以要带领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源泉。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消毒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学习了消毒剂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做个小调查,收集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查阅资料了解它们的有效成分,消毒原理,等等,指导学生写出活动报告,在一定范围进行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化学学习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我们的教学要“跳出化学教化学”,跳出学科的束缚,让化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与生活靠得更近一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磊主编.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