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作为育人的专门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贫困家庭学生作为社会和学校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学校给予特殊的关心与帮助。本文从学校层面就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进行了管理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贫困家庭学生 管理对策
北京团市委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达62.8%,其次才是家庭和学校。因此,我们应确立目标,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教育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状,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入手,寻求教育对策。
一、远离心理危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人都应该乞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的一个健康的心灵。因此,学校要在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然后由老师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倾向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干预与辅导,予以特别关注。通过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学会交往,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日臻完善,贫穷既不是自己的错,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变现状。
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由于大部分贫困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根本没有能力或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是帮助其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的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智力水平,帮助他们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辅导过程中,要使这些孩子“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使其有成就感,有成功的喜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忧虑。
三、保护求知欲
人是有个性的,因此要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对于贫困家庭学生也是一样。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并遵循着这个生长点去培养、促进贫困家庭学生的最佳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就有了学习的动机,而这个强烈的求知欲就是那个点燃智慧的火把。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只要老师有耐心,善于倾听,就能使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就能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榜样的作用
一是家长的榜样。同样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动机强,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优良,而有的则相反呢?其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机会,让贫困家庭学生的家长来到学校,讲述自己育子的经历和好的方法,使其他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的不足。
二是学生的榜样。自古就有“寒门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在贫困家庭学生中不乏优秀学生。他们不仅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而且十分珍惜学习机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较高的学习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其生活现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也远胜于一些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
五、增强学习动机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模仿性”“ 可塑性”等特点。显然教师要有当学生“偶像”的自我追求。因为立志当学生的“偶像”,即表明了教育志向与教育理想,显示了教育责任与教育风格。“偶像”式的教师,具有深远的思想,永恒而科学的追求。如果一个教师谦逊、博学而又懂得教学艺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将自己塑造成值得推崇的模范,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形成。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一旦教师树立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偶像”形象,就可以利用课内外的各种有效活动激发和增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贫困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参加课外补习班和兴趣班的机会本身就很少,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弥补贫困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利用自身的魅力,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自觉地完成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他们被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就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一定要给予贫困家庭学生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和关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努力学习,真正用知识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秦启庚,王新法.贫困优秀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7.
[2]张兴华,王铁军.教师职业道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
【关键词】贫困家庭学生 管理对策
北京团市委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达62.8%,其次才是家庭和学校。因此,我们应确立目标,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教育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状,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入手,寻求教育对策。
一、远离心理危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人都应该乞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的一个健康的心灵。因此,学校要在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然后由老师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倾向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干预与辅导,予以特别关注。通过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学会交往,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日臻完善,贫穷既不是自己的错,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变现状。
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由于大部分贫困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根本没有能力或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是帮助其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的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智力水平,帮助他们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辅导过程中,要使这些孩子“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使其有成就感,有成功的喜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忧虑。
三、保护求知欲
人是有个性的,因此要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对于贫困家庭学生也是一样。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并遵循着这个生长点去培养、促进贫困家庭学生的最佳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就有了学习的动机,而这个强烈的求知欲就是那个点燃智慧的火把。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只要老师有耐心,善于倾听,就能使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就能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榜样的作用
一是家长的榜样。同样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动机强,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优良,而有的则相反呢?其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机会,让贫困家庭学生的家长来到学校,讲述自己育子的经历和好的方法,使其他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的不足。
二是学生的榜样。自古就有“寒门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在贫困家庭学生中不乏优秀学生。他们不仅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而且十分珍惜学习机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较高的学习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其生活现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也远胜于一些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
五、增强学习动机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模仿性”“ 可塑性”等特点。显然教师要有当学生“偶像”的自我追求。因为立志当学生的“偶像”,即表明了教育志向与教育理想,显示了教育责任与教育风格。“偶像”式的教师,具有深远的思想,永恒而科学的追求。如果一个教师谦逊、博学而又懂得教学艺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将自己塑造成值得推崇的模范,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形成。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一旦教师树立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偶像”形象,就可以利用课内外的各种有效活动激发和增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贫困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参加课外补习班和兴趣班的机会本身就很少,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弥补贫困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利用自身的魅力,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自觉地完成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他们被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就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一定要给予贫困家庭学生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和关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努力学习,真正用知识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秦启庚,王新法.贫困优秀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7.
[2]张兴华,王铁军.教师职业道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