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儿童体育教育主张的内涵
综观当今社会,我们有“幼儿体育”“幼儿画报”“儿童文学”“儿童音乐”“儿童绘画”“儿童戏剧”“儿童医院”,但很少提“儿童体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儿童体育的关注不够,也说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和综合性还未得到真正重视。其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小学体育教师不同于中学的要求。绝不能程式化和成人化的发展和过度开发。
由于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从懵懂的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年龄跨度达六年(6—12岁),这个阶段正处于少儿运动的敏感期,孩子这时候的发展应该是一切按照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所谓的“儿童体育”教育就是要根据人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切为了儿童,一切通过儿童,一切基于儿童,透过身体活动对儿童进行的教育,以达到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今天与将来主动而独立去健身心、强体魄的教育。
二、儿童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1. 站在儿童立场,促进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与挖掘儿童的天性,并加以尊重、引导和鼓励,教师不要吝惜表扬,“被表扬”是儿童的天性需要,儿童在表扬和鼓励中更能形成积极的运动参与意愿,形成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尤其是针对体育意识差、体质弱、性格内向、运动技能掌握慢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从学生运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去寻求突破,技术练习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其“争强好胜”的优良品质;根据儿童“好面子”的天性,利用集体项目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并且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行为”批评语气要委婉而真诚,使他们能够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和信任,教学实践证明,像“真不错”“加油”“我相信你”“没问题”“你真勇敢”等语言会激发儿童产生一种“我也行”的天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关注儿童经验,促进强身健体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方面的考虑是比较少的,如所有体操项目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和动作难度变化相联系的,很少去关注学生生活中所需的平衡、滚动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是从老师这里获取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基本都是凭借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通过原有的经验与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机结合便有了学习效果。
如在水平一《四面转法》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左右分不清的情况,这成了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幼儿经常穿鞋子不分左右为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紧接着因势利导,问学生都有什么样的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感而发谈了许多有趣且容易记忆的方法,然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开始进入基本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有趣方法进行理解和记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得,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必须先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并以此进行切入设计,让学生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已经达到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让儿童明白自己取得什么经验,还将怎样获得经验,以促进新旧经验的更新与结合,生成新的兴趣点,随时调整和生成教学内容。
3. 关爱儿童成长,养成健身习惯
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无疑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最佳途径。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要有童心、童趣,并在教学互动中和他们心灵相通,必须用自己的爱心播洒爱的种子,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传递心的激情,要把爱放在学生身上,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要把脚站在操场上,耐心坚持养成教育,让每位儿童每天进步一点点。小学体育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要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阳光向上的性格养成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仰卧推起成桥》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模仿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物(采用启发谈话方法),通过语言引导,形象地导入,从生活引入课堂,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习惯,说出所看到的桥有什么特征(拱形)。今天,我们所要造的桥是不一样的,要用你们的身体来造桥,看谁的桥建得最牢固,并能让“车辆或船只”通过,这样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进入角色,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不必要的畏惧心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出桥拱形的特征。有的学生拿到垫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这样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会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特长,这就是新教学观念下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形象说明。
4. 回归儿童世界,善用游戏精神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目标描述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儿童认识、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是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了如下尝试。
例如在《加速跑》教学中,我借助“吹泡泡”和“塑料袋”这一载体,将简单的技术动作与生动的游戏活动融为一体,以模仿小动物和“吹泡泡”的游戏,把跑的辅助巧妙地融入,从中学到一些简易的动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的肥皂泡满空飞舞着,同学们满场地奔跑着,扑打着嬉笑着……学生正玩得有趣的时候,老师再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泡泡装在塑料袋里,从而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加速跑,老师把塑料袋贴在胸前,做加速跑的示范动作,塑料袋贴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来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加速跑的感觉。这样,把单一、无味的加速跑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发展个性。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舒展儿童天性,注重身心体验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本能、需要、兴趣爱好是我们落实新理念的必需。杜威认为教育历程中所应用的利器就是儿童的天性,具体包括儿童自觉的需要,儿童已具有的动作经验。他指出儿童在没有教育之前,有一种天性的本能,惰性与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和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不要把儿童当作是单纯接受知识和观念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着不同需要与天性的鲜活生命,以儿童的天性为前提,倡导身心体验符合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
“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儿童的天性蕴含着积极的生命情感及巨大的潜能,它总是与情感、希望、想象、回忆、欢乐、痛苦等内在感性活动紧密相连的,因此体验激情、体验自由、体验快乐、承受失败、忍受痛苦需要在天性中加以体验,才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承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社会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身心体验是儿童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元素。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探寻天性特征,创设适合天性发展的体育课堂环境,营造相应直观化、情感化与形象化特征的运动情境,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儿童真正进入积极和旺盛的学习“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达到精神上的激励和对体育“兴奋点”的形成,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地学习。
6. 运用儿童言语,满足身心愉悦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一文指出:“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高效的体育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语言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于小学体育教师他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儿童语言是小学教师工作的特殊工具,是一把开启心灵启迪儿童智慧的钥匙。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程式化”和“成人化”。在教授新动作时,开始可先用儿童语言,学生理解后,使他们逐渐熟悉和运用简单的体育术语。
总之,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和成果的关键。“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凸显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理念,彰显了小学体育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思维,与小学生平等对话,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亲近儿童、研究儿童,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儿童体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吴楠)
综观当今社会,我们有“幼儿体育”“幼儿画报”“儿童文学”“儿童音乐”“儿童绘画”“儿童戏剧”“儿童医院”,但很少提“儿童体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儿童体育的关注不够,也说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和综合性还未得到真正重视。其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小学体育教师不同于中学的要求。绝不能程式化和成人化的发展和过度开发。
由于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从懵懂的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年龄跨度达六年(6—12岁),这个阶段正处于少儿运动的敏感期,孩子这时候的发展应该是一切按照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所谓的“儿童体育”教育就是要根据人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切为了儿童,一切通过儿童,一切基于儿童,透过身体活动对儿童进行的教育,以达到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今天与将来主动而独立去健身心、强体魄的教育。
二、儿童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1. 站在儿童立场,促进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与挖掘儿童的天性,并加以尊重、引导和鼓励,教师不要吝惜表扬,“被表扬”是儿童的天性需要,儿童在表扬和鼓励中更能形成积极的运动参与意愿,形成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尤其是针对体育意识差、体质弱、性格内向、运动技能掌握慢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从学生运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去寻求突破,技术练习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其“争强好胜”的优良品质;根据儿童“好面子”的天性,利用集体项目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并且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行为”批评语气要委婉而真诚,使他们能够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和信任,教学实践证明,像“真不错”“加油”“我相信你”“没问题”“你真勇敢”等语言会激发儿童产生一种“我也行”的天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关注儿童经验,促进强身健体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方面的考虑是比较少的,如所有体操项目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和动作难度变化相联系的,很少去关注学生生活中所需的平衡、滚动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是从老师这里获取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基本都是凭借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通过原有的经验与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机结合便有了学习效果。
如在水平一《四面转法》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左右分不清的情况,这成了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幼儿经常穿鞋子不分左右为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紧接着因势利导,问学生都有什么样的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感而发谈了许多有趣且容易记忆的方法,然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开始进入基本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有趣方法进行理解和记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得,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必须先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并以此进行切入设计,让学生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已经达到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让儿童明白自己取得什么经验,还将怎样获得经验,以促进新旧经验的更新与结合,生成新的兴趣点,随时调整和生成教学内容。
3. 关爱儿童成长,养成健身习惯
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无疑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最佳途径。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要有童心、童趣,并在教学互动中和他们心灵相通,必须用自己的爱心播洒爱的种子,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传递心的激情,要把爱放在学生身上,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要把脚站在操场上,耐心坚持养成教育,让每位儿童每天进步一点点。小学体育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要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阳光向上的性格养成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仰卧推起成桥》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模仿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物(采用启发谈话方法),通过语言引导,形象地导入,从生活引入课堂,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习惯,说出所看到的桥有什么特征(拱形)。今天,我们所要造的桥是不一样的,要用你们的身体来造桥,看谁的桥建得最牢固,并能让“车辆或船只”通过,这样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进入角色,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不必要的畏惧心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出桥拱形的特征。有的学生拿到垫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这样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会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特长,这就是新教学观念下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形象说明。
4. 回归儿童世界,善用游戏精神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目标描述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儿童认识、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是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了如下尝试。
例如在《加速跑》教学中,我借助“吹泡泡”和“塑料袋”这一载体,将简单的技术动作与生动的游戏活动融为一体,以模仿小动物和“吹泡泡”的游戏,把跑的辅助巧妙地融入,从中学到一些简易的动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的肥皂泡满空飞舞着,同学们满场地奔跑着,扑打着嬉笑着……学生正玩得有趣的时候,老师再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泡泡装在塑料袋里,从而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加速跑,老师把塑料袋贴在胸前,做加速跑的示范动作,塑料袋贴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来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加速跑的感觉。这样,把单一、无味的加速跑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发展个性。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舒展儿童天性,注重身心体验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本能、需要、兴趣爱好是我们落实新理念的必需。杜威认为教育历程中所应用的利器就是儿童的天性,具体包括儿童自觉的需要,儿童已具有的动作经验。他指出儿童在没有教育之前,有一种天性的本能,惰性与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和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不要把儿童当作是单纯接受知识和观念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着不同需要与天性的鲜活生命,以儿童的天性为前提,倡导身心体验符合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
“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儿童的天性蕴含着积极的生命情感及巨大的潜能,它总是与情感、希望、想象、回忆、欢乐、痛苦等内在感性活动紧密相连的,因此体验激情、体验自由、体验快乐、承受失败、忍受痛苦需要在天性中加以体验,才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承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社会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身心体验是儿童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元素。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探寻天性特征,创设适合天性发展的体育课堂环境,营造相应直观化、情感化与形象化特征的运动情境,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儿童真正进入积极和旺盛的学习“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达到精神上的激励和对体育“兴奋点”的形成,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地学习。
6. 运用儿童言语,满足身心愉悦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一文指出:“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高效的体育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语言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于小学体育教师他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儿童语言是小学教师工作的特殊工具,是一把开启心灵启迪儿童智慧的钥匙。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程式化”和“成人化”。在教授新动作时,开始可先用儿童语言,学生理解后,使他们逐渐熟悉和运用简单的体育术语。
总之,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和成果的关键。“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凸显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理念,彰显了小学体育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思维,与小学生平等对话,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亲近儿童、研究儿童,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儿童体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