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育教学主张与策略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儿童体育教育主张的内涵
  综观当今社会,我们有“幼儿体育”“幼儿画报”“儿童文学”“儿童音乐”“儿童绘画”“儿童戏剧”“儿童医院”,但很少提“儿童体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儿童体育的关注不够,也说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和综合性还未得到真正重视。其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小学体育教师不同于中学的要求。绝不能程式化和成人化的发展和过度开发。
  由于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从懵懂的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年龄跨度达六年(6—12岁),这个阶段正处于少儿运动的敏感期,孩子这时候的发展应该是一切按照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所谓的“儿童体育”教育就是要根据人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切为了儿童,一切通过儿童,一切基于儿童,透过身体活动对儿童进行的教育,以达到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今天与将来主动而独立去健身心、强体魄的教育。
  二、儿童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1. 站在儿童立场,促进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与挖掘儿童的天性,并加以尊重、引导和鼓励,教师不要吝惜表扬,“被表扬”是儿童的天性需要,儿童在表扬和鼓励中更能形成积极的运动参与意愿,形成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尤其是针对体育意识差、体质弱、性格内向、运动技能掌握慢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从学生运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去寻求突破,技术练习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其“争强好胜”的优良品质;根据儿童“好面子”的天性,利用集体项目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并且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行为”批评语气要委婉而真诚,使他们能够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和信任,教学实践证明,像“真不错”“加油”“我相信你”“没问题”“你真勇敢”等语言会激发儿童产生一种“我也行”的天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关注儿童经验,促进强身健体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方面的考虑是比较少的,如所有体操项目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和动作难度变化相联系的,很少去关注学生生活中所需的平衡、滚动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是从老师这里获取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基本都是凭借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通过原有的经验与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机结合便有了学习效果。
  如在水平一《四面转法》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左右分不清的情况,这成了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幼儿经常穿鞋子不分左右为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紧接着因势利导,问学生都有什么样的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感而发谈了许多有趣且容易记忆的方法,然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开始进入基本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有趣方法进行理解和记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得,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必须先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并以此进行切入设计,让学生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已经达到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让儿童明白自己取得什么经验,还将怎样获得经验,以促进新旧经验的更新与结合,生成新的兴趣点,随时调整和生成教学内容。
  3. 关爱儿童成长,养成健身习惯
  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无疑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最佳途径。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要有童心、童趣,并在教学互动中和他们心灵相通,必须用自己的爱心播洒爱的种子,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传递心的激情,要把爱放在学生身上,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要把脚站在操场上,耐心坚持养成教育,让每位儿童每天进步一点点。小学体育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要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阳光向上的性格养成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仰卧推起成桥》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模仿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物(采用启发谈话方法),通过语言引导,形象地导入,从生活引入课堂,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习惯,说出所看到的桥有什么特征(拱形)。今天,我们所要造的桥是不一样的,要用你们的身体来造桥,看谁的桥建得最牢固,并能让“车辆或船只”通过,这样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进入角色,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不必要的畏惧心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出桥拱形的特征。有的学生拿到垫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这样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会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特长,这就是新教学观念下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形象说明。
  4. 回归儿童世界,善用游戏精神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目标描述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儿童认识、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是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了如下尝试。
  例如在《加速跑》教学中,我借助“吹泡泡”和“塑料袋”这一载体,将简单的技术动作与生动的游戏活动融为一体,以模仿小动物和“吹泡泡”的游戏,把跑的辅助巧妙地融入,从中学到一些简易的动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的肥皂泡满空飞舞着,同学们满场地奔跑着,扑打着嬉笑着……学生正玩得有趣的时候,老师再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泡泡装在塑料袋里,从而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加速跑,老师把塑料袋贴在胸前,做加速跑的示范动作,塑料袋贴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来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加速跑的感觉。这样,把单一、无味的加速跑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发展个性。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舒展儿童天性,注重身心体验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本能、需要、兴趣爱好是我们落实新理念的必需。杜威认为教育历程中所应用的利器就是儿童的天性,具体包括儿童自觉的需要,儿童已具有的动作经验。他指出儿童在没有教育之前,有一种天性的本能,惰性与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和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不要把儿童当作是单纯接受知识和观念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着不同需要与天性的鲜活生命,以儿童的天性为前提,倡导身心体验符合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
  “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儿童的天性蕴含着积极的生命情感及巨大的潜能,它总是与情感、希望、想象、回忆、欢乐、痛苦等内在感性活动紧密相连的,因此体验激情、体验自由、体验快乐、承受失败、忍受痛苦需要在天性中加以体验,才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承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社会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身心体验是儿童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元素。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探寻天性特征,创设适合天性发展的体育课堂环境,营造相应直观化、情感化与形象化特征的运动情境,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儿童真正进入积极和旺盛的学习“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达到精神上的激励和对体育“兴奋点”的形成,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地学习。
  6. 运用儿童言语,满足身心愉悦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一文指出:“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高效的体育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语言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于小学体育教师他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儿童语言是小学教师工作的特殊工具,是一把开启心灵启迪儿童智慧的钥匙。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程式化”和“成人化”。在教授新动作时,开始可先用儿童语言,学生理解后,使他们逐渐熟悉和运用简单的体育术语。
  总之,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和成果的关键。“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凸显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理念,彰显了小学体育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思维,与小学生平等对话,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亲近儿童、研究儿童,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儿童体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吴楠)
其他文献
2015年年初,笔者有幸前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下文简称“巴符州”)参观学习。在三周的学习时间里,通过聆听教育专家讲座、观摩德国中小学课堂、与校长教师座谈交流,笔者对德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所见、所思、所感摘录成文,希冀为我国的英语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德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概况  整体而言,德国人对英语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德国人掀起保卫德语运动,保守党投票通过决议
近些年来,在艺术学学科领域,产生了一批成绩耀眼的学术成果,其作者都是年轻的博士。他们的“背景”是田野,田野中先有导师的足迹,后有弟子的脚步。他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我国多民族多地区民间保存的稀有传统艺术种类,开展了艺术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的交叉研究活动。他们还将这种研究带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种学术倾向值得关注。  这些艺术学的新成果之所以让人刮目相
本刊讯(马潇潇)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这意味着,连续实施了13年的高校本科扩招将画上句号,中国高校规模扩张时代将落下帷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教育
山东省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位于青岛市即墨经济开发区,2010年由即墨创新学校整体搬迁而来并更名。我校现有82个教学班,4 500余名学生,440余名教职员工,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重点高中,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全国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单位等80余项称号。近年来,我校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这些好评和荣誉得益于学
一、“圆融”数学教学的内涵概要  圆融数学教学,既是用圆融的意境引领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美丽色彩、创造气息、生命活力和智慧生成。圆融的数学课堂,是“三维目标、四种基本”学科本质的和谐共生,是学生进步和教师成长的圆满共长,是学科教学与人格发展的圆融统一。  众所周知,主体、客体及主体接受客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三大要素。主体—人的数学素质本身就是一个融各种素质因素为一体的不可割裂的圆融体,是多种因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国教育文化,并以此推进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是广州市新民六街小学(以下简称“新民六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新民六小一直秉承“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根据办学理念,立足自身实际,重点打造“养正教育”,不仅引领学校的整体建设,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颇具品质的教育服务。  一、在传承、创新中孕育的“养正教育”  “养正教育”的提出,
编者按: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及其“高端备课”团队多年研究教师之间的合作备课,并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认知发展、提升其关键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本期《特别关注》采撷该团队于第八届中学化学高端备课研讨会上的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编者按  顾明远教育研究发展基金(简称“明远教育基金”)是一个致力于推进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专业发展的公益基金,1998年正式成立,并于2013年开始增设“明远教育奖”,每两年评选一次。2015年1月,第二届“明远教育奖”评选活动启动。  第二届“明远教育奖”主要做了以下调整:调整奖项名称,由“优秀奖”改为“明远奖”;取消特等奖;增设两名“海外中国教育研究杰出贡献奖”,奖励为中国教育做出贡献的海外研
早在孔子时期、柏拉图时代,就出现了对话教学。儒家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论语》,里面的模式就是最典型的对话教学,有师者孔子循循善诱的提问、答语,也有其弟子的回答。  德国的克林伯格(L.Klingberg)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编者按:随着2011年首批免费师范生步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已近一年。期间,社会各界对免费师范生制度存在问题的讨论频频见诸媒体。按照温总理提出的要“持续关心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的指示,关注与跟踪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真实地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他们的生存现状,可以及时调整免费师范生在校培养的思路与方向,为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国策的不断完善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