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基础和主导的教学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更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语文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载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典文学素材以及经典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民族信念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基础。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外在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语文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载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典文学素材以及经典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民族信念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文化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多元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压缩,其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新课改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有利于學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正是学生思维活跃以及价值理念形成确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1]。
3、有利于发挥语文的传承作用。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我国数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和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和结晶,其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传承作用。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传统文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缺少足够的重视
在固有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仍旧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使得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过于形式化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不在于传统文化的形式教学和讲解,而是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表现过于形式化,没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精神情感作用[2]。
3、学生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十分强烈,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少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增强传统文化渗透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创设生动的古典语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和热情是支持学生对语文知识不断学习和前进的动力来源,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高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可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古典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感悟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进行创建,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例如,在讲解刘禹锡的《秋词》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秋天的萧瑟和落寞,并播放一段悲怆的音乐,配合诗歌朗诵,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虽然作者在描写秋天,但更多的是通过秋季的萧瑟和荒凉体现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但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身处逆境也不能放弃的精神。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接触、阅读传统文学作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突破的重要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接触、阅读传统文学作品,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4]。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其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到动容,感受到一代忠臣的一片丹心,学生能够从此问中学会忠诚、感恩的重要性。阅读苏轼的《赤壁赋》、《赤壁怀古》、《定风坡》等篇目,能够见证苏轼的一生风雨、一生挫折,然而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学生从苏轼的篇目中能够学会淡然、豁达与宠辱不惊。此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篇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仙太白真的带有“仙气”,学生能够从中感受李白的与众不同,学习李白的豪放不羁。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并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开拓视野的同时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修养。
3、借助传统节日帮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这都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在教学时借助传统节日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极的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认知。例如:在课文《云南的歌会》以及《端午的鸭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开展传统知识文化的竞赛,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实践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从各方面着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分析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传统风俗节日,立足初中语文教材,更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运用传统文化。教师除要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外,还应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传统文化真正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宋旸.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黑河教育,2019(01):6-7
[2]王勇.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01):149
[3]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J].学周刊,2019(03):31-32
[4]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外在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语文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载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典文学素材以及经典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民族信念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文化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多元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压缩,其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新课改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有利于學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正是学生思维活跃以及价值理念形成确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1]。
3、有利于发挥语文的传承作用。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我国数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和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和结晶,其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传承作用。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传统文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缺少足够的重视
在固有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仍旧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使得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过于形式化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不在于传统文化的形式教学和讲解,而是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表现过于形式化,没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精神情感作用[2]。
3、学生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十分强烈,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少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增强传统文化渗透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创设生动的古典语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和热情是支持学生对语文知识不断学习和前进的动力来源,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高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可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古典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感悟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进行创建,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例如,在讲解刘禹锡的《秋词》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秋天的萧瑟和落寞,并播放一段悲怆的音乐,配合诗歌朗诵,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虽然作者在描写秋天,但更多的是通过秋季的萧瑟和荒凉体现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但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身处逆境也不能放弃的精神。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接触、阅读传统文学作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突破的重要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接触、阅读传统文学作品,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4]。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其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到动容,感受到一代忠臣的一片丹心,学生能够从此问中学会忠诚、感恩的重要性。阅读苏轼的《赤壁赋》、《赤壁怀古》、《定风坡》等篇目,能够见证苏轼的一生风雨、一生挫折,然而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学生从苏轼的篇目中能够学会淡然、豁达与宠辱不惊。此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篇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仙太白真的带有“仙气”,学生能够从中感受李白的与众不同,学习李白的豪放不羁。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并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开拓视野的同时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修养。
3、借助传统节日帮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这都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在教学时借助传统节日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极的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认知。例如:在课文《云南的歌会》以及《端午的鸭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开展传统知识文化的竞赛,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实践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从各方面着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分析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传统风俗节日,立足初中语文教材,更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运用传统文化。教师除要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外,还应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传统文化真正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宋旸.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黑河教育,2019(01):6-7
[2]王勇.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01):149
[3]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J].学周刊,2019(03):31-32
[4]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