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登封唐庄乡南坡村的70岁老人乔庆和退休后,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和养牛卖牛的钱,再加上到处举债,在自家的房子里创办起老年之家,服务200多位老人。
在乡里工作了一辈子,乔庆和不同于普通的农村老人。他有自发的使命感;父辈为人厚道、乐善好施,他也有天然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善別人的生活质量。
1999年,老乔因为身体不好内退在家,农村老人的生活、精神状况引起了他的注意:农村家庭里,老人被认作“包袱”。有孝顺的孩子,懂得老人为他出力一辈子,不容易;也有不孝顺的子女,嘴上不说啥,心里嫌弃老人没本事,他们之间,相处融洽得不多;可老孬、让老人们下不来台的,也不多。大多数农村家庭,面儿上过得去,磕磕碰碰不断。老人心里存着委屈、无奈、自责,却不敢说出来,担心惹孩子们不乐意。老乔心中盘算为这些老人做点事情。
起初乔庆和设想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组织开展活动,但那时唐庄乡西北山区多属贫困村,无资金、无场地、无设施,谁也不愿当牵头人。老乔的心思被老伴儿看透:“要是老年人活动没地方,把咱家腾出来做老年活动室中不中?”老乔豁然开朗:“对,农村的敬老助老,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家做起!”1999年7月,一个将自家宅院改造成老年之家的计划一步步付诸实施。
“家要有个家的样子”
“硬件设施不能太差,得说得过去。”乔庆和说。
他请来工匠,改造自家上房。粉刷了墙壁,吊了顶,铺了地板砖,买了桌子、凳子,购置彩电、影碟机、功放机、音响,装上空调,活动室就建成了。
来的人多了,“家”还得扩容。他硬化了院子地面,四周挨墙砌成了50厘米高的长凳,怕脏了衣服,周边还贴上了瓷片;后来,又相继购进100多个方凳,人多的时候,上房、两边厢房和院内都是人;院中栽有乘凉树,即便夏天也不热。
一些必备的设施不能缺少。乔家大门外一块空地,硬化后建起男女厕所。包括村口到家门口115米水泥路、住宅南边的蓄水池,无一不是老乔为方便老人出行、生活修建的,这条路后来被称为“爱心路”,蓄水池被称作“便民池”。
建设老年之家对一个农村退休老干部来说开支巨大,老乔节衣缩食,夫妇俩的生活异常抠门,老两口常年不吃肉,营养品基本不买,衣服基本不增,爱人衣着全靠女儿,自己一套中山装10年不离身。但倾尽工资仍难以保证老年之家的正常开支,老乔于是买了两头母牛,靠产犊年收入的几千元补充经费不足,就连房前屋后以前栽植的几十棵树也卖掉充做建老年之家的费用。十几年来,他用在老年之家上的开支超过16万元。
评选健康之星,老人的节日
最初,乔庆和考虑得简单,“就是让大家来看看戏、学点保健知识、说说话解解闷儿”,活动日为每月农历逢九,一月三次,每次一个上午。
没多久,大家就觉得不过瘾,每次的时间就延长为一整天。
老乔购进VCD、DVD等戏剧及红色影视光盘700多本,还请来民间文艺团体和剧团助兴,有才艺的老人想来露一手,老乔就买来乐器供他们一展风采。渐渐的,每月逢九,不但本村老人来,外村老人也来,外乡镇老人来,邻近巩义也有老人不远几十里赶来,有的看电视、有的看大戏,有的展才艺,说说笑笑、热闹非凡。
中午几十人上百人的用餐对乔庆和老两口是大事一件,逢九的前两天就得筹备着操办。买馍就得跑遍周边几里、十几里的村镇,有一次把附近张庄、焦河的烧饼全买光还不中,老伴儿又蒸了几笼馍才够。现在村里不少热心者到伙房帮工才缓解了筹备午饭的忙碌。活动日里,老人们一人一碗豆腐菜、一碗面条、一个馍,却倾尽了老乔两口子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弘扬孝道,乔庆和多次举办孝道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让老人们带着儿女前来接受教育,周边乡村爱老敬老助老之风日渐浓重。
“健康之星”表彰,是老人们最看重、也是老乔最用心经营的一个活动。从2000年开始,除了有针对性地增加保健知识讲座外,老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健康之星”,他称之为开“大会”。
入选的标准是老乔自己定的,这么多年没有变过:年龄75岁以上,每年至少看25场戏(参加25次活动),本人身体健康。入选的人员也是老乔自己定的,由最初的6名到去年的16名,从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健康之星”还有毛巾被、雨伞、拐杖之类的奖品。
去年8月的大会,来自巩义、新密和登封本地的老人足有300多人。做饭用的是特大号的大铁锅,碗筷还要挨家挨户再借,全村老少都来帮忙。欢快喜庆的乐曲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比过年还要热闹。这一天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南坡村的节日。
“只要我手脚还能动,
就要把老年之家办下去”
看到那些老人无论盛夏酷暑,从几里、几十里外蹒跚赶来,来到老年之家参加活动时幸福满足的笑容,耳边听到老人们、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对父亲善举的赞誉,儿女们渐渐理解了父亲,活动日一到,或在厨房中帮忙,或在大门外引导参加活动的老人,大大减轻了乔庆和的负担。
即使在父母病逝、前妻病重的情况下,乔庆和也没有耽搁一次活动。2013年,乔庆和年届古稀,且因提供活动日午餐财力难济,不得不把每月三次的老年之家活动变为逢初九一次,但他决心不让老人失去这样一个精神乐园。他总是对劝他放弃老年之家的人说:“我要放弃了,老人们就失去了一个家,很多人的心会没有着落,办老年之家需要付出很多,不知道有没有人接续下去,所以只要我手脚还能动,我就要把老年之家办下去!”
这些年,乔庆和先后获得郑州市文明市民、2012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等荣誉,他的老年之家,为留守、空巢的山区老人搭建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平台,开创了一种互助式的农村敬老助老方式。听场戏、吃顿饭、发个暖水壶的心意,让无数人孤寂的晚年生活,有了光。他自己,同样得到安慰,他享受着“办会”带来的满足感。
(责编:孙展)
在乡里工作了一辈子,乔庆和不同于普通的农村老人。他有自发的使命感;父辈为人厚道、乐善好施,他也有天然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善別人的生活质量。
1999年,老乔因为身体不好内退在家,农村老人的生活、精神状况引起了他的注意:农村家庭里,老人被认作“包袱”。有孝顺的孩子,懂得老人为他出力一辈子,不容易;也有不孝顺的子女,嘴上不说啥,心里嫌弃老人没本事,他们之间,相处融洽得不多;可老孬、让老人们下不来台的,也不多。大多数农村家庭,面儿上过得去,磕磕碰碰不断。老人心里存着委屈、无奈、自责,却不敢说出来,担心惹孩子们不乐意。老乔心中盘算为这些老人做点事情。
起初乔庆和设想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组织开展活动,但那时唐庄乡西北山区多属贫困村,无资金、无场地、无设施,谁也不愿当牵头人。老乔的心思被老伴儿看透:“要是老年人活动没地方,把咱家腾出来做老年活动室中不中?”老乔豁然开朗:“对,农村的敬老助老,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家做起!”1999年7月,一个将自家宅院改造成老年之家的计划一步步付诸实施。
“家要有个家的样子”
“硬件设施不能太差,得说得过去。”乔庆和说。
他请来工匠,改造自家上房。粉刷了墙壁,吊了顶,铺了地板砖,买了桌子、凳子,购置彩电、影碟机、功放机、音响,装上空调,活动室就建成了。
来的人多了,“家”还得扩容。他硬化了院子地面,四周挨墙砌成了50厘米高的长凳,怕脏了衣服,周边还贴上了瓷片;后来,又相继购进100多个方凳,人多的时候,上房、两边厢房和院内都是人;院中栽有乘凉树,即便夏天也不热。
一些必备的设施不能缺少。乔家大门外一块空地,硬化后建起男女厕所。包括村口到家门口115米水泥路、住宅南边的蓄水池,无一不是老乔为方便老人出行、生活修建的,这条路后来被称为“爱心路”,蓄水池被称作“便民池”。
建设老年之家对一个农村退休老干部来说开支巨大,老乔节衣缩食,夫妇俩的生活异常抠门,老两口常年不吃肉,营养品基本不买,衣服基本不增,爱人衣着全靠女儿,自己一套中山装10年不离身。但倾尽工资仍难以保证老年之家的正常开支,老乔于是买了两头母牛,靠产犊年收入的几千元补充经费不足,就连房前屋后以前栽植的几十棵树也卖掉充做建老年之家的费用。十几年来,他用在老年之家上的开支超过16万元。
评选健康之星,老人的节日
最初,乔庆和考虑得简单,“就是让大家来看看戏、学点保健知识、说说话解解闷儿”,活动日为每月农历逢九,一月三次,每次一个上午。
没多久,大家就觉得不过瘾,每次的时间就延长为一整天。
老乔购进VCD、DVD等戏剧及红色影视光盘700多本,还请来民间文艺团体和剧团助兴,有才艺的老人想来露一手,老乔就买来乐器供他们一展风采。渐渐的,每月逢九,不但本村老人来,外村老人也来,外乡镇老人来,邻近巩义也有老人不远几十里赶来,有的看电视、有的看大戏,有的展才艺,说说笑笑、热闹非凡。
中午几十人上百人的用餐对乔庆和老两口是大事一件,逢九的前两天就得筹备着操办。买馍就得跑遍周边几里、十几里的村镇,有一次把附近张庄、焦河的烧饼全买光还不中,老伴儿又蒸了几笼馍才够。现在村里不少热心者到伙房帮工才缓解了筹备午饭的忙碌。活动日里,老人们一人一碗豆腐菜、一碗面条、一个馍,却倾尽了老乔两口子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弘扬孝道,乔庆和多次举办孝道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让老人们带着儿女前来接受教育,周边乡村爱老敬老助老之风日渐浓重。
“健康之星”表彰,是老人们最看重、也是老乔最用心经营的一个活动。从2000年开始,除了有针对性地增加保健知识讲座外,老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健康之星”,他称之为开“大会”。
入选的标准是老乔自己定的,这么多年没有变过:年龄75岁以上,每年至少看25场戏(参加25次活动),本人身体健康。入选的人员也是老乔自己定的,由最初的6名到去年的16名,从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健康之星”还有毛巾被、雨伞、拐杖之类的奖品。
去年8月的大会,来自巩义、新密和登封本地的老人足有300多人。做饭用的是特大号的大铁锅,碗筷还要挨家挨户再借,全村老少都来帮忙。欢快喜庆的乐曲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比过年还要热闹。这一天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南坡村的节日。
“只要我手脚还能动,
就要把老年之家办下去”
看到那些老人无论盛夏酷暑,从几里、几十里外蹒跚赶来,来到老年之家参加活动时幸福满足的笑容,耳边听到老人们、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对父亲善举的赞誉,儿女们渐渐理解了父亲,活动日一到,或在厨房中帮忙,或在大门外引导参加活动的老人,大大减轻了乔庆和的负担。
即使在父母病逝、前妻病重的情况下,乔庆和也没有耽搁一次活动。2013年,乔庆和年届古稀,且因提供活动日午餐财力难济,不得不把每月三次的老年之家活动变为逢初九一次,但他决心不让老人失去这样一个精神乐园。他总是对劝他放弃老年之家的人说:“我要放弃了,老人们就失去了一个家,很多人的心会没有着落,办老年之家需要付出很多,不知道有没有人接续下去,所以只要我手脚还能动,我就要把老年之家办下去!”
这些年,乔庆和先后获得郑州市文明市民、2012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等荣誉,他的老年之家,为留守、空巢的山区老人搭建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平台,开创了一种互助式的农村敬老助老方式。听场戏、吃顿饭、发个暖水壶的心意,让无数人孤寂的晚年生活,有了光。他自己,同样得到安慰,他享受着“办会”带来的满足感。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