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真正科学有效解题方法与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在审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复杂的题通常先选择己知量充分的物体入手,再考虑它与涉及所求量的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
[关键词]认真审题 弄清题意 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解题思路 纵向思路 横向思路 解物理题的一般原则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若加之解题方法不得当,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将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甘当“差生”,造成“英才”升学深造,“庸才”推向社会的现象,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发现,要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真正科学有效解题方法与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
但物理计算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初学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明确而清晰呢?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是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审题,发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建立一幅关于所求问题的比较清晰的物理图景,初步构成解题的思维框架。在审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间接的、隐含的条件往往隐含在关键的文字、符号、图表、数据词语之中,甚至在题目的所求之中。因此,审题时绝不能轻易放过每个细节,挖掘并转化隐含条件。
例1.如图所示,一块冰浮在水上,露在水上部分冰的体积为1m3,求这块冰的总体积。
分析:“一块冰浮在水上”隐含了三个条件:物体是冰,密度已知;其中“浮在水上”则水密度已知,还说明冰是漂浮,受力平衡,F浮=G物。
“露在水上部分冰的体积为1m3”分析发现V露与所求V总有关,V排=V总-V露,这样V排和V总就存在数量关系
二、确定研究对象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复杂的题通常先选择己知量充分的物体入手,再考虑它与涉及所求量的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如涉及到力学就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受力分析注意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物体所受的全部外力;如是电学问题,首先要分析电路图中各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
例2.如图所示,巳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为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1A,则R2=______Ω,通过R2的电流等于________A。
分析:首先判断出R1和R2并联,等压分流,
在图中标出已知,R1己知量更多,可求出I1=U/R1=6V/10Ω=0.6A;而要求的是I2和R2,联想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已知I总,所以可求I2=I总-I1=1A-0.6A=0.4A再根据R2=U/I2=6V/0.4A=15Ω
三、明确解题思路
其实物理计算思路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纵向思路,一种是横向思路。
纵向思路就是用研究对象的其他物理量与未知物理量组成的公式来求未知量。首先联想已知量与未知量共同出现在哪个公式中,然后把公式变形成未知量单独放在左边,根据等式右边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另一种是横向思路就是利用同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等式来求未知量。比如求电压,那么就想一想所求的电压和其他用电器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其他的电压是否都可以求出。
再以浮力为例,浮力计算尤以灵活多变著称,解题思路似乎很多,学生不易掌握,是物理计算中的难点。如果用上述方法,就能充分体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我们一旦判断出物体受到了浮力,第一种纵向思路—阿基米德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只要已知G排或m排或同时已知ρ液和V排,就可以直接求F浮。万一这三组数据都不知道,那么就考虑横向思路: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是平衡状态,若是平衡状态就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哪几个力,这几个力平衡,得到浮力与其他力之间的等式关系,求出浮力。
平衡状态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漂浮或悬浮F浮=G物;
二是称重法平衡(吊浮)F浮= G物-F拉;
三是压浮平衡F浮= G物+ F压。
例3. 将一体积为0.1m3的蜡球轻轻地放入一装满水的容器中后,从容器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为0.08m3,求:(1)蜡球受的浮力为多少 ?(2)该蜡球的重力是多少?(3)蜡球的密度是多少 g/cm3?(g取10N/kg)
分析:首先判断出蜡球受到了浮力,ρ液和V排都已知,可以直接用阿基米德公式求F浮。
要求蜡球的重力,先从纵向思路考虑:G球=m球g,m球未知,m球=ρ球v球,v球虽然已知,但ρ未知;所以只有从横向思路来考虑,G球是力是否与其他力平衡?先确定蜡球的运动状态.从蜡球体积为0.1m3,而它使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体积为0.08m3,所以球在水中漂浮,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蜡球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得出球重和球受到的浮力应相等。
求蜡球的密度没有横向思路,因为蜡球的密度与其他物体的密度都无关;纵向思路,ρ球= m球/ v球,v球已知,m球= G球/g解:(1)
(2)因为蜡球在水中漂浮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得
G球=F浮=800N
(3)
若不是求浮力而是其它量,一般要綜合纵向和横向这两种思路,先用一种思路求出浮力,再把浮力代入另一种思路的等式中求出未知量即可。
当然纵向涉及的公式可能不止一个,如密度ρ,ρ=m/v F浮=ρ液gV排,也可以由两个纵向的公式相结合来求未知量。
例4.如图所示,装有少量细沙的长直平底玻璃管漂浮于水面.玻璃管的底面积为5×l0-4米2,浸入水中的长度是0.1米.求:
(1)玻璃管和细沙总重多少?
(2)当向水中撤入一些食盐并搅拌均匀后,玻璃管向上浮起0.01米,此时食盐水的密度多大?(ρ水=1.0×l03千克/米3,g=l0牛/千克)
分析:(1)求总重,质量无法求,所以只能用横向思路。玻璃管漂浮受力平衡,总重和它受到的浮力相等。(2)求食盐水密度,没有横向思路;纵向思路ρ盐水=m盐水/v盐水其中m盐水和v盐水都无法求;撒入食盐后F浮′=ρ盐水V`排g撒盐后玻璃管仍漂浮,浮力仍与物重相等,而V`排也可求出。
解:
四、解物理题的一般原则
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
1.不同物理量不能相加减,单位不统一不能代入公式相乘除。
2.公式的同一性原则,如欧姆定律中的R、I、U三个量必须是同一用电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五、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题目解得很顺利,有的题目则多次受阻,有的题目则是靠“灵感”突来而解出的。在解题后要回顾一下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找出多次受阻的原因所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在解题中动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这些解题方法在哪些类型题目中还可以运用。这就是新课改提倡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解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陷入题海战术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扬子洲学校)
[关键词]认真审题 弄清题意 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解题思路 纵向思路 横向思路 解物理题的一般原则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若加之解题方法不得当,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将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甘当“差生”,造成“英才”升学深造,“庸才”推向社会的现象,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发现,要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真正科学有效解题方法与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
但物理计算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初学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明确而清晰呢?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是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审题,发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建立一幅关于所求问题的比较清晰的物理图景,初步构成解题的思维框架。在审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间接的、隐含的条件往往隐含在关键的文字、符号、图表、数据词语之中,甚至在题目的所求之中。因此,审题时绝不能轻易放过每个细节,挖掘并转化隐含条件。
例1.如图所示,一块冰浮在水上,露在水上部分冰的体积为1m3,求这块冰的总体积。
分析:“一块冰浮在水上”隐含了三个条件:物体是冰,密度已知;其中“浮在水上”则水密度已知,还说明冰是漂浮,受力平衡,F浮=G物。
“露在水上部分冰的体积为1m3”分析发现V露与所求V总有关,V排=V总-V露,这样V排和V总就存在数量关系
二、确定研究对象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复杂的题通常先选择己知量充分的物体入手,再考虑它与涉及所求量的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如涉及到力学就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受力分析注意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物体所受的全部外力;如是电学问题,首先要分析电路图中各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
例2.如图所示,巳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为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1A,则R2=______Ω,通过R2的电流等于________A。
分析:首先判断出R1和R2并联,等压分流,
在图中标出已知,R1己知量更多,可求出I1=U/R1=6V/10Ω=0.6A;而要求的是I2和R2,联想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已知I总,所以可求I2=I总-I1=1A-0.6A=0.4A再根据R2=U/I2=6V/0.4A=15Ω
三、明确解题思路
其实物理计算思路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纵向思路,一种是横向思路。
纵向思路就是用研究对象的其他物理量与未知物理量组成的公式来求未知量。首先联想已知量与未知量共同出现在哪个公式中,然后把公式变形成未知量单独放在左边,根据等式右边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另一种是横向思路就是利用同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等式来求未知量。比如求电压,那么就想一想所求的电压和其他用电器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其他的电压是否都可以求出。
再以浮力为例,浮力计算尤以灵活多变著称,解题思路似乎很多,学生不易掌握,是物理计算中的难点。如果用上述方法,就能充分体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我们一旦判断出物体受到了浮力,第一种纵向思路—阿基米德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只要已知G排或m排或同时已知ρ液和V排,就可以直接求F浮。万一这三组数据都不知道,那么就考虑横向思路: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是平衡状态,若是平衡状态就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哪几个力,这几个力平衡,得到浮力与其他力之间的等式关系,求出浮力。
平衡状态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漂浮或悬浮F浮=G物;
二是称重法平衡(吊浮)F浮= G物-F拉;
三是压浮平衡F浮= G物+ F压。
例3. 将一体积为0.1m3的蜡球轻轻地放入一装满水的容器中后,从容器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为0.08m3,求:(1)蜡球受的浮力为多少 ?(2)该蜡球的重力是多少?(3)蜡球的密度是多少 g/cm3?(g取10N/kg)
分析:首先判断出蜡球受到了浮力,ρ液和V排都已知,可以直接用阿基米德公式求F浮。
要求蜡球的重力,先从纵向思路考虑:G球=m球g,m球未知,m球=ρ球v球,v球虽然已知,但ρ未知;所以只有从横向思路来考虑,G球是力是否与其他力平衡?先确定蜡球的运动状态.从蜡球体积为0.1m3,而它使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体积为0.08m3,所以球在水中漂浮,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蜡球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得出球重和球受到的浮力应相等。
求蜡球的密度没有横向思路,因为蜡球的密度与其他物体的密度都无关;纵向思路,ρ球= m球/ v球,v球已知,m球= G球/g解:(1)
(2)因为蜡球在水中漂浮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得
G球=F浮=800N
(3)
若不是求浮力而是其它量,一般要綜合纵向和横向这两种思路,先用一种思路求出浮力,再把浮力代入另一种思路的等式中求出未知量即可。
当然纵向涉及的公式可能不止一个,如密度ρ,ρ=m/v F浮=ρ液gV排,也可以由两个纵向的公式相结合来求未知量。
例4.如图所示,装有少量细沙的长直平底玻璃管漂浮于水面.玻璃管的底面积为5×l0-4米2,浸入水中的长度是0.1米.求:
(1)玻璃管和细沙总重多少?
(2)当向水中撤入一些食盐并搅拌均匀后,玻璃管向上浮起0.01米,此时食盐水的密度多大?(ρ水=1.0×l03千克/米3,g=l0牛/千克)
分析:(1)求总重,质量无法求,所以只能用横向思路。玻璃管漂浮受力平衡,总重和它受到的浮力相等。(2)求食盐水密度,没有横向思路;纵向思路ρ盐水=m盐水/v盐水其中m盐水和v盐水都无法求;撒入食盐后F浮′=ρ盐水V`排g撒盐后玻璃管仍漂浮,浮力仍与物重相等,而V`排也可求出。
解:
四、解物理题的一般原则
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
1.不同物理量不能相加减,单位不统一不能代入公式相乘除。
2.公式的同一性原则,如欧姆定律中的R、I、U三个量必须是同一用电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五、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题目解得很顺利,有的题目则多次受阻,有的题目则是靠“灵感”突来而解出的。在解题后要回顾一下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找出多次受阻的原因所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在解题中动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这些解题方法在哪些类型题目中还可以运用。这就是新课改提倡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解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陷入题海战术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扬子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