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课组是落实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重视备课组建设,追求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对实施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五方面阐述我们在加强备课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备课组 建设与管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08-01
備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完成年段教育教学目标责任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注重了备课组的作用,制定了相关的备课组制度,发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以提升。但我校备课组这个教学单位的功能还没得以明确的表述,部分教师缺少关心和遵守,部分备课组基本上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个别教师不能体现主人翁精神,没有把备课组当作基本的团队,缺乏团队精神,往往是“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的“孤军奋战”的境地。以致学校备课组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一种肤浅型的形式状态,备课组教研形式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这样我们不得不探索备课组的功能和管理,让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备课组为单位蓬勃开展起来。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必须加强备课组建设,而对其管理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教研室主任,笔者就此作了如下探索:
(一)常规管理人性化。
备课组的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组的教研教学实效,关键在于备课组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1.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最有效管理方式莫过于“人性化管理”。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2.备课组管理应以围绕备课组成员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3.“人性化管理”允许教师在工作中出错,但应该告诉教师错与不足在哪,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样既原谅了教师,让教师不用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过错而受到领导的责难,反而使教师的工作激情会更高涨、工作目标会更明确。
(二)组长选聘民主化。
作为备课组,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备课组充满生机与活力,取得高质高效的教学教研实效的重要条件。
1.一个好的领头人,应该在组内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较为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
2.一般学校的备课组组长的任用,多来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当然领导的眼光是立体的,看得较为全面。但如果结合组内教师民主选聘,应该更为合理。至少在组内民主选聘,或在学科教研组内教学民主选聘,产生的结果更为理想。
3.学校要相信教师的觉悟,相信教师都会从备课组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慎重对待。更何况自己选出来的组长,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自己也更能服从他的活动安排。
(三)集体备课制度化。
“人性化管理”并非就是“讲人情”,“制度建设”是任何一种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很多教师的活动和行为,如果得到合理的制度约束,会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中,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要求:
1.坚持“四定”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人员。备课组集体备课要形成常规,要有规定式的活动时间,如一月两次,与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时间错开;要有较为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地点;要有明确的集体备课或教学研究的主题;要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
2.加强资料管理。集体备课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仅是教师交流合作的外在呈现形式,也是今后有效教学的资源,同时也是反映备课组活动的直接材料。资料的管理能促进集体备课的进一步规范化,促进教研实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主题、集体备课前的教师发言提纲(或课堂教学设计简案)、中心发言人发言稿、成员讨论记录、形成的一致意见等等。
3.加强会议作风管理。严格出勤管理,保证应该参与的成员都能在备课活动时间内,准时、全程参与;营造良好的会风,使集体备课形成真正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为此,学校可制度相应的《备课组集体备课管理条例》等规范性的制度,使备课组集体备课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行驶。
(四)教研活动公开化。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或研讨课等其它教学教研活动,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公开,可以要求其它年段的同学科老师或不同学科老师列席参与,广泛接受广大老师的指导,使集体备课具有拓展性。同时应积极向区教研室争取指导,或邀请兄弟学校同年段备课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
(五)业绩评价多元化。
对于备课组业绩的评价,学校往往偏重于年段学科的教学区位成绩,这种评价过于单一,并不能全面反映其成绩。
1.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从师德表现、备课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制度落实程度、教师工作作风、教学业绩、教师技能竞赛、教科研成效、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方能以评促发展。
2.行政、业务部门应加强管理与指导。
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要重心下移,要规范学校备课组的管理。
⑵教研室的教研工作应深入学校的备课组,加强业务指导与服务;学校校长室、教研室要为形成良好备课组教研氛围创造条件,在待遇及应有的基础设施上给予保证。
⑶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旨在激励的“优秀学科备课组”评比活动,也是促进备课组建设的有力措施。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远、艰巨、持续、创新的事业,其实施的途径很多,在回顾与展望工作的同时,需要我们继续开发备课组的功能,加强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壮大学校的办学力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顾泠沅.《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途径》
[3]顾泠沅.《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2005
[4]《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关键词】备课组 建设与管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08-01
備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完成年段教育教学目标责任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注重了备课组的作用,制定了相关的备课组制度,发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以提升。但我校备课组这个教学单位的功能还没得以明确的表述,部分教师缺少关心和遵守,部分备课组基本上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个别教师不能体现主人翁精神,没有把备课组当作基本的团队,缺乏团队精神,往往是“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的“孤军奋战”的境地。以致学校备课组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一种肤浅型的形式状态,备课组教研形式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这样我们不得不探索备课组的功能和管理,让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备课组为单位蓬勃开展起来。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必须加强备课组建设,而对其管理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教研室主任,笔者就此作了如下探索:
(一)常规管理人性化。
备课组的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组的教研教学实效,关键在于备课组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1.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最有效管理方式莫过于“人性化管理”。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2.备课组管理应以围绕备课组成员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3.“人性化管理”允许教师在工作中出错,但应该告诉教师错与不足在哪,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样既原谅了教师,让教师不用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过错而受到领导的责难,反而使教师的工作激情会更高涨、工作目标会更明确。
(二)组长选聘民主化。
作为备课组,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备课组充满生机与活力,取得高质高效的教学教研实效的重要条件。
1.一个好的领头人,应该在组内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较为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
2.一般学校的备课组组长的任用,多来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当然领导的眼光是立体的,看得较为全面。但如果结合组内教师民主选聘,应该更为合理。至少在组内民主选聘,或在学科教研组内教学民主选聘,产生的结果更为理想。
3.学校要相信教师的觉悟,相信教师都会从备课组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慎重对待。更何况自己选出来的组长,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自己也更能服从他的活动安排。
(三)集体备课制度化。
“人性化管理”并非就是“讲人情”,“制度建设”是任何一种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很多教师的活动和行为,如果得到合理的制度约束,会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中,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要求:
1.坚持“四定”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人员。备课组集体备课要形成常规,要有规定式的活动时间,如一月两次,与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时间错开;要有较为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地点;要有明确的集体备课或教学研究的主题;要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
2.加强资料管理。集体备课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仅是教师交流合作的外在呈现形式,也是今后有效教学的资源,同时也是反映备课组活动的直接材料。资料的管理能促进集体备课的进一步规范化,促进教研实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主题、集体备课前的教师发言提纲(或课堂教学设计简案)、中心发言人发言稿、成员讨论记录、形成的一致意见等等。
3.加强会议作风管理。严格出勤管理,保证应该参与的成员都能在备课活动时间内,准时、全程参与;营造良好的会风,使集体备课形成真正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为此,学校可制度相应的《备课组集体备课管理条例》等规范性的制度,使备课组集体备课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行驶。
(四)教研活动公开化。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或研讨课等其它教学教研活动,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公开,可以要求其它年段的同学科老师或不同学科老师列席参与,广泛接受广大老师的指导,使集体备课具有拓展性。同时应积极向区教研室争取指导,或邀请兄弟学校同年段备课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
(五)业绩评价多元化。
对于备课组业绩的评价,学校往往偏重于年段学科的教学区位成绩,这种评价过于单一,并不能全面反映其成绩。
1.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从师德表现、备课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制度落实程度、教师工作作风、教学业绩、教师技能竞赛、教科研成效、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方能以评促发展。
2.行政、业务部门应加强管理与指导。
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要重心下移,要规范学校备课组的管理。
⑵教研室的教研工作应深入学校的备课组,加强业务指导与服务;学校校长室、教研室要为形成良好备课组教研氛围创造条件,在待遇及应有的基础设施上给予保证。
⑶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旨在激励的“优秀学科备课组”评比活动,也是促进备课组建设的有力措施。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远、艰巨、持续、创新的事业,其实施的途径很多,在回顾与展望工作的同时,需要我们继续开发备课组的功能,加强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壮大学校的办学力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顾泠沅.《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途径》
[3]顾泠沅.《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2005
[4]《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