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语法分布的角度,通过对能进入“看(瞧)+把+NP+V+得(的)”句式的动词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从语言的具体使用方面探讨动词类型对整个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略谈了虚化的助词“看”或“瞧”对该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看(瞧)+把+NP+V+得(的)”句式 动词类型 使动 被动
“看(瞧)+把+NP+V+得(的)”句式对动词的类型有特殊要求,而不同类型的动词对整个句式的语义也会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动词类型对此句式的语义造成的不同影响做具体的分析。
一、句式具有“使动”的语义特征
“把”和心理活动类动词(记作Vi1),如“高兴”“累”“美”“疼”“兴奋”“难过”“急”“得意”等搭配,或者与表示动作行为的不及物动词(记作Vi2),如“哭”“笑”“跑”“跳”“乐”“噎”“操劳”等搭配时,整个句子会带有“使动”的语义特征。
这是由于“把”后的NP结构是动词施事的缘故。所以,这类句子可以将“把”字句变换成“使”类动词的句子。例如:
(1)看把大家高兴的!——>(这件事)使大家很高兴/高兴得很。
(2)瞧把他累的!——>(一个人抬东西)让他很累/累得很。
(3)看把你哭的!——>(这个消息)叫你哭得很伤心。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变换有几个条件:①Vi1变换式必须在去掉“看”或“瞧”后补出相应主语,并可以在句末直接加“很”,或者由“Vi1+得”变换成“很+Vi1”。②Vi2变换式同样须在去掉“看”或“瞧”后补出主语,并要在句末加上相应补语。
之所以“使”类动词前都有相同的要求,主要是因为“看”或“瞧”有“提示”或“引起注意”的意味,从而加强了句子的感叹语气,即这种句子一般为感叹句,并且感叹句完全可以由非主谓句充当。而变成“使”字句后,句子的语气由感叹变为陈述,所以,一般要有完整的结构,即要补足主语。
至于句末的变化,同样要受句子语气的制约,即“使”字句一般为陈述句,结构要尽量完整,所以要补出相应的补语或谓语部分,如例(1)和例(2)。
此外,在Vi1、Vi2和“把”字搭配的句子中,“把”可以省去。例如:
(4)看把大家高兴的!——>看大家高兴的!
(5)瞧把他累的!——>瞧他累的!
(6)看把你哭的!——>看你哭的!
这是因为句中的NP结构是动词Vi1、Vi2的施事,语义上具有自足的特点,如:
(7)看把大家高兴的!(语义主体是“大家高兴”)
(8)瞧把他累的!(语义主体是“他累”)
(9)看把你哭的!(语义主体是“你哭”)
其中的“把”可以省略。
二、句式具有“被动”的语义特征
“把”和表示“遭受”行为的及物动词(记作Vt3),如“害”“淋”“晒”等动词搭配,整句具有“被动”的语义特征。
由于在Vt3类动词的句子中,NP结构是Vt3的受事,所以,这类句子都可以变换成相应的“被”字句。例如:
(10)看把他淋的!——>看他被(雨)淋的!
(11)瞧把我们害的!——>瞧我们被(他)害的!
(12)看把花盆里的花踩的!——>看花盆里的花被(他们)踩的!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个原句式可以没有“把”字,即去掉“把”,句子的意思有的变化,有的不变,是一种隐含的被动句[1](P11-14)。如:
(13)看把他淋的!——>*看他淋的!
(14)瞧把我们害的!——>*瞧我们害的!
(15)看把花盆里的花踩的!——>看花盆里的花踩的!
虽然意思变化不大,但总感觉前两句意思不够完整、明确,即会让我们产生两可的疑问:“他”和“我们”究竟是施事还是受事?而后三句则意思完整、清楚。这是因为,这些变换式,如果去掉“看/瞧”,就类似一个无标记的受事主语句(虽然能加“被”,但加后整个句子显得不自然),而一部分“把”字句去掉“把”本身就可以直接变换成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但是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其中的NP不能是人称代词[2](P33-34),而前两例“把”后NP正是人称代词,所以,造成了这两个例子用与不用“把”时意义有所差别。
进一步看,表示人称的词本身既可以表示施事,也可以表示受事,但在“把”后面,一般只能表示受事;而后三例即使不用“把”也一样表示受事,所以,前两例带人称代词的句子,带不带“把”就会有意义上的变化。
三、句式兼有“使动”或“被动”的语义特征
“把”和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记作Vt4),如“碰”“撞”“叮”“咬”“踩”“踢”“打”“骂”“吃”“听”“走”“写”“追”等动词搭配,整句会具有“使动”或者“被动”意味。
箭头左边NP是动词的施事,表示“使动”,所以可直接去掉“把”而意义不变,例如:
(16)瞧把老大爷走得腿都直不起来了!——>瞧老大爷走得腿都直不起来了!
(17)∆瞧把这些学生写得手都不好使了!——>瞧这些学生写得手都不好使了!
(18)∆看把大妈追得总停下来喘粗气!——>看大妈追得总停下来喘粗气!
以上各例都暗含着“什么东西或事情使某某怎么样”的意思,所以,有“使动”意味。
需要注意的是,带“∆”的句子如果“得”后的补语省略,则会变成歧义句。即“把”后的成分既可以是后面动词的施事,也可以是后面动词的受事。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既可以是“写”的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写”的对象。对比下面两类句子:
(一)去“把”意义不变。如:
(19)看把菜吃得一干二净!——>看菜吃得一干二净!
(20)看把录音机听得都不响了!——>看录音机听得都不响了!
此时变换式类似无标记受事主语句,所以,可以没有“把”。
(二)去“把”则句子意义改变。例如:
(21)瞧把这些学生写得一文不值!≠> 瞧这些学生写得一文不值!
(22)看(那个疯狗)把大妈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看大妈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左边的句子一般表示被动,可以变换相应的被动句的被动形式和意义与前面带“∆”的变换式相同。例如:
(23)瞧这些学生写(字写)得手都酸了!
(24)看大妈追(别人追)的!
上面两种情况与NP的选择有关系。如果NP是一个非生命的名词,和它联系的动词一般只有一个,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受事,即使去掉“把”字,这个句子还是表示“被动”的;如果NP是个有生命的名词,和它联系的动词有两个,而且它既可以作施事,也可以作受事[5],那么,是否有“把”,关系到整个句子的意义是否一致的问题。
除了句中“把”后的动词对此句式有一定的作用外,虚化的“看”或“瞧”对这个句式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整个句式的语气或功能方面会有影响。根据白云(2007)的研究,作为情态副词的“看”可用在表示陈述的祈使形式中,有提醒的意味[3](P92)。而我们这个句式里也确实含有一种“引起别人注意”的祈使效果,这也许就是“看”或“瞧”对整个句式所起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另撰文研究。
参考文献:
[1]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4).
[2]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白云.论常用动词虚化程度的等级性——以“吃”“打”“看”“听”“走”的虚化为例[J].语言文字学,2007,(1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张云峰.试析“看把你……的”句式[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尚来彬 山东 滨州学院中文系 256603;鲍俊林 滨州学院社科基础教学部 256603)
关键词:“看(瞧)+把+NP+V+得(的)”句式 动词类型 使动 被动
“看(瞧)+把+NP+V+得(的)”句式对动词的类型有特殊要求,而不同类型的动词对整个句式的语义也会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动词类型对此句式的语义造成的不同影响做具体的分析。
一、句式具有“使动”的语义特征
“把”和心理活动类动词(记作Vi1),如“高兴”“累”“美”“疼”“兴奋”“难过”“急”“得意”等搭配,或者与表示动作行为的不及物动词(记作Vi2),如“哭”“笑”“跑”“跳”“乐”“噎”“操劳”等搭配时,整个句子会带有“使动”的语义特征。
这是由于“把”后的NP结构是动词施事的缘故。所以,这类句子可以将“把”字句变换成“使”类动词的句子。例如:
(1)看把大家高兴的!——>(这件事)使大家很高兴/高兴得很。
(2)瞧把他累的!——>(一个人抬东西)让他很累/累得很。
(3)看把你哭的!——>(这个消息)叫你哭得很伤心。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变换有几个条件:①Vi1变换式必须在去掉“看”或“瞧”后补出相应主语,并可以在句末直接加“很”,或者由“Vi1+得”变换成“很+Vi1”。②Vi2变换式同样须在去掉“看”或“瞧”后补出主语,并要在句末加上相应补语。
之所以“使”类动词前都有相同的要求,主要是因为“看”或“瞧”有“提示”或“引起注意”的意味,从而加强了句子的感叹语气,即这种句子一般为感叹句,并且感叹句完全可以由非主谓句充当。而变成“使”字句后,句子的语气由感叹变为陈述,所以,一般要有完整的结构,即要补足主语。
至于句末的变化,同样要受句子语气的制约,即“使”字句一般为陈述句,结构要尽量完整,所以要补出相应的补语或谓语部分,如例(1)和例(2)。
此外,在Vi1、Vi2和“把”字搭配的句子中,“把”可以省去。例如:
(4)看把大家高兴的!——>看大家高兴的!
(5)瞧把他累的!——>瞧他累的!
(6)看把你哭的!——>看你哭的!
这是因为句中的NP结构是动词Vi1、Vi2的施事,语义上具有自足的特点,如:
(7)看把大家高兴的!(语义主体是“大家高兴”)
(8)瞧把他累的!(语义主体是“他累”)
(9)看把你哭的!(语义主体是“你哭”)
其中的“把”可以省略。
二、句式具有“被动”的语义特征
“把”和表示“遭受”行为的及物动词(记作Vt3),如“害”“淋”“晒”等动词搭配,整句具有“被动”的语义特征。
由于在Vt3类动词的句子中,NP结构是Vt3的受事,所以,这类句子都可以变换成相应的“被”字句。例如:
(10)看把他淋的!——>看他被(雨)淋的!
(11)瞧把我们害的!——>瞧我们被(他)害的!
(12)看把花盆里的花踩的!——>看花盆里的花被(他们)踩的!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个原句式可以没有“把”字,即去掉“把”,句子的意思有的变化,有的不变,是一种隐含的被动句[1](P11-14)。如:
(13)看把他淋的!——>*看他淋的!
(14)瞧把我们害的!——>*瞧我们害的!
(15)看把花盆里的花踩的!——>看花盆里的花踩的!
虽然意思变化不大,但总感觉前两句意思不够完整、明确,即会让我们产生两可的疑问:“他”和“我们”究竟是施事还是受事?而后三句则意思完整、清楚。这是因为,这些变换式,如果去掉“看/瞧”,就类似一个无标记的受事主语句(虽然能加“被”,但加后整个句子显得不自然),而一部分“把”字句去掉“把”本身就可以直接变换成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但是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其中的NP不能是人称代词[2](P33-34),而前两例“把”后NP正是人称代词,所以,造成了这两个例子用与不用“把”时意义有所差别。
进一步看,表示人称的词本身既可以表示施事,也可以表示受事,但在“把”后面,一般只能表示受事;而后三例即使不用“把”也一样表示受事,所以,前两例带人称代词的句子,带不带“把”就会有意义上的变化。
三、句式兼有“使动”或“被动”的语义特征
“把”和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记作Vt4),如“碰”“撞”“叮”“咬”“踩”“踢”“打”“骂”“吃”“听”“走”“写”“追”等动词搭配,整句会具有“使动”或者“被动”意味。
箭头左边NP是动词的施事,表示“使动”,所以可直接去掉“把”而意义不变,例如:
(16)瞧把老大爷走得腿都直不起来了!——>瞧老大爷走得腿都直不起来了!
(17)∆瞧把这些学生写得手都不好使了!——>瞧这些学生写得手都不好使了!
(18)∆看把大妈追得总停下来喘粗气!——>看大妈追得总停下来喘粗气!
以上各例都暗含着“什么东西或事情使某某怎么样”的意思,所以,有“使动”意味。
需要注意的是,带“∆”的句子如果“得”后的补语省略,则会变成歧义句。即“把”后的成分既可以是后面动词的施事,也可以是后面动词的受事。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既可以是“写”的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写”的对象。对比下面两类句子:
(一)去“把”意义不变。如:
(19)看把菜吃得一干二净!——>看菜吃得一干二净!
(20)看把录音机听得都不响了!——>看录音机听得都不响了!
此时变换式类似无标记受事主语句,所以,可以没有“把”。
(二)去“把”则句子意义改变。例如:
(21)瞧把这些学生写得一文不值!≠> 瞧这些学生写得一文不值!
(22)看(那个疯狗)把大妈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看大妈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左边的句子一般表示被动,可以变换相应的被动句的被动形式和意义与前面带“∆”的变换式相同。例如:
(23)瞧这些学生写(字写)得手都酸了!
(24)看大妈追(别人追)的!
上面两种情况与NP的选择有关系。如果NP是一个非生命的名词,和它联系的动词一般只有一个,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受事,即使去掉“把”字,这个句子还是表示“被动”的;如果NP是个有生命的名词,和它联系的动词有两个,而且它既可以作施事,也可以作受事[5],那么,是否有“把”,关系到整个句子的意义是否一致的问题。
除了句中“把”后的动词对此句式有一定的作用外,虚化的“看”或“瞧”对这个句式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整个句式的语气或功能方面会有影响。根据白云(2007)的研究,作为情态副词的“看”可用在表示陈述的祈使形式中,有提醒的意味[3](P92)。而我们这个句式里也确实含有一种“引起别人注意”的祈使效果,这也许就是“看”或“瞧”对整个句式所起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另撰文研究。
参考文献:
[1]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4).
[2]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白云.论常用动词虚化程度的等级性——以“吃”“打”“看”“听”“走”的虚化为例[J].语言文字学,2007,(1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张云峰.试析“看把你……的”句式[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尚来彬 山东 滨州学院中文系 256603;鲍俊林 滨州学院社科基础教学部 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