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行情下,清盘基金的队伍越战越多,同时清盘基金也
越来越“短命”,不少基金活不过一年。
前不久,来自河南的基民魏贺突然发现,自己早前买的基金竟然不翼而飞了。原本以为账户被盗了,查证之后才发现这只基金前段时间已经清盘了,只是自己全然不知。
确实,最近行情不断走低,不少基民已经无力查看自己的账户,以至于所购基金的清盘通知都没有留意到。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的数量以及速度着实让人惊讶。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买到清盘危机的基金或许是今后不得不学的一课。
几乎每天都有基金被清盘
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进入高发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盘基金已超过400只。而另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只清盘基金出现,当年共有4只基金清盘,2015年有31只基金清盘,2016年有18只基金清盘,2017年则有100只基金清盘。4年时间,清盘基金一共153只。
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发布清盘公告的公募基金数量累计达到293只,是去年的2.8倍。其中,第三季度就有206只基金被清盘,较第二季度增长约1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清盘基金不仅数量飙升,就连“寿命”也是越来越短。
天天基金网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的清盘基金中,其中第三季度的清盘基金主要包括以偏债混合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为主的“迷你”型基金,占比分别高达53.5%和34.6%。年内有60只基金存活时间不足一年。
对比往年数据发现,2016年、2017年全年清盘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分别有6只和61只,而2018年前三季度,清盘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共有60只。今年8月,更有成立仅62天就遭遇清盘的基金。可见,今年前三季度“活不过”一年的基金已赶上去年一整年的数量。
尽管基金清盘与P2P跑路不同,但是就目前行情来看,多数清盘基金账面亏损。基金清盘后将会导致持有人由账面损失变为实质损失,损失真金白银。
私募基金情况更糟糕
公募基金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其实神秘的私募基金今年情况也并不好。
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8个月,总计有2595只私募基金清盘,其中1~8月分别有437只、322只、513只、317只、325只、341只、203只和137只。从结构上看,清盘的股票型策略基金有1436只,复合策略类有352只,管理期货类有283只。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8月,股票策略的私募基金收益率为-4.17%,今年以来累计亏损已经达到10.38%。其中,百亿级以上私募今年以来亏损最多,亏损已经超过13%。
为啥这么多基金被清盘?
相比往年,为啥今年这么多基金被清盘?
众所周知,出现清盘的原因大致有:基金成立时合同约定到期清盘、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主动决定终止基金合同进而清盘、基金规模太小,触发了清盘“红线”、 因不符合监管要求必须清盘。
根据基金清盘的相关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如果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那么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清盘为表决清盘和直接清盘,占到清盘总数的90%。
不管是表决清盘还是直接清盘,其主要原因都是基金规模太小了。基金公司运营基金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基金规模太小,收取的管理费基数太低,入不敷出,继续运营下去只會让公司亏钱,那当然就会选择清盘了。
华泰证券郑州分公司一分析人士告诉《理财》杂志记者,近期清盘基金主要是因为基金规模过小。近期,股市行情持续走低,蓝筹股萎靡不振,创业板更是屡创新低,市场消息面也可谓风声鹤唳。持续低迷的行情,让基民普遍出现大量亏损,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很多人就会本能选择不再申购,而加速赎回,最终导致基金规模越来越小。因此,不少基金开始触发清盘“红线”。
特别是市场行情不佳,资金加速退出,使得一些小规模基金或新成立的基金清盘速度加快。
如何避雷,躲过清盘
相信很多人在收到基金清盘通知时,会很慌张。尽管基金清盘并不是本金全部亏损,也不会加大基金亏损,但是对于持有人来说,以往账面的损失,清盘后要的的确确来兑现了,这种伤害也是很大的。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和规避清盘基金带来的伤害,就要从如何避免买到清盘基金学起。
要知道,基金清盘主要是因为规模问题,那么可以说基金规模越大,其触发清盘的可能性越低;基金持有人人数越多,分散性越好,集中赎回的可能性越低;基金过往业绩越稳定,持有人集体赎回的可能性也越低,所以这类基金因规模而清盘的概率就相对较低。
至于新成立的基金,投资者还是应该持有谨慎态度,毕竟在行情不好时,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和业绩都非常不稳定,在知名度和规模上没有底子,如果业绩不行,又没有特别的独特优势,那么行情低迷时,遭遇被清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对于一些特殊类基金,如分级基金、定增基金等,这些基金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未来转型压力大,随时可能面临被清盘的可能。
总之,基金清盘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表现优秀的基金会继续存活下去,而表现糟糕的基金则会逐渐退出市场,避免继续坑人。这其实也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
越来越“短命”,不少基金活不过一年。
前不久,来自河南的基民魏贺突然发现,自己早前买的基金竟然不翼而飞了。原本以为账户被盗了,查证之后才发现这只基金前段时间已经清盘了,只是自己全然不知。
确实,最近行情不断走低,不少基民已经无力查看自己的账户,以至于所购基金的清盘通知都没有留意到。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的数量以及速度着实让人惊讶。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买到清盘危机的基金或许是今后不得不学的一课。
几乎每天都有基金被清盘
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进入高发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盘基金已超过400只。而另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只清盘基金出现,当年共有4只基金清盘,2015年有31只基金清盘,2016年有18只基金清盘,2017年则有100只基金清盘。4年时间,清盘基金一共153只。
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发布清盘公告的公募基金数量累计达到293只,是去年的2.8倍。其中,第三季度就有206只基金被清盘,较第二季度增长约1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清盘基金不仅数量飙升,就连“寿命”也是越来越短。
天天基金网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的清盘基金中,其中第三季度的清盘基金主要包括以偏债混合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为主的“迷你”型基金,占比分别高达53.5%和34.6%。年内有60只基金存活时间不足一年。
对比往年数据发现,2016年、2017年全年清盘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分别有6只和61只,而2018年前三季度,清盘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共有60只。今年8月,更有成立仅62天就遭遇清盘的基金。可见,今年前三季度“活不过”一年的基金已赶上去年一整年的数量。
尽管基金清盘与P2P跑路不同,但是就目前行情来看,多数清盘基金账面亏损。基金清盘后将会导致持有人由账面损失变为实质损失,损失真金白银。
私募基金情况更糟糕
公募基金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其实神秘的私募基金今年情况也并不好。
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8个月,总计有2595只私募基金清盘,其中1~8月分别有437只、322只、513只、317只、325只、341只、203只和137只。从结构上看,清盘的股票型策略基金有1436只,复合策略类有352只,管理期货类有283只。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8月,股票策略的私募基金收益率为-4.17%,今年以来累计亏损已经达到10.38%。其中,百亿级以上私募今年以来亏损最多,亏损已经超过13%。
为啥这么多基金被清盘?
相比往年,为啥今年这么多基金被清盘?
众所周知,出现清盘的原因大致有:基金成立时合同约定到期清盘、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主动决定终止基金合同进而清盘、基金规模太小,触发了清盘“红线”、 因不符合监管要求必须清盘。
根据基金清盘的相关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如果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那么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清盘为表决清盘和直接清盘,占到清盘总数的90%。
不管是表决清盘还是直接清盘,其主要原因都是基金规模太小了。基金公司运营基金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基金规模太小,收取的管理费基数太低,入不敷出,继续运营下去只會让公司亏钱,那当然就会选择清盘了。
华泰证券郑州分公司一分析人士告诉《理财》杂志记者,近期清盘基金主要是因为基金规模过小。近期,股市行情持续走低,蓝筹股萎靡不振,创业板更是屡创新低,市场消息面也可谓风声鹤唳。持续低迷的行情,让基民普遍出现大量亏损,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很多人就会本能选择不再申购,而加速赎回,最终导致基金规模越来越小。因此,不少基金开始触发清盘“红线”。
特别是市场行情不佳,资金加速退出,使得一些小规模基金或新成立的基金清盘速度加快。
如何避雷,躲过清盘
相信很多人在收到基金清盘通知时,会很慌张。尽管基金清盘并不是本金全部亏损,也不会加大基金亏损,但是对于持有人来说,以往账面的损失,清盘后要的的确确来兑现了,这种伤害也是很大的。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和规避清盘基金带来的伤害,就要从如何避免买到清盘基金学起。
要知道,基金清盘主要是因为规模问题,那么可以说基金规模越大,其触发清盘的可能性越低;基金持有人人数越多,分散性越好,集中赎回的可能性越低;基金过往业绩越稳定,持有人集体赎回的可能性也越低,所以这类基金因规模而清盘的概率就相对较低。
至于新成立的基金,投资者还是应该持有谨慎态度,毕竟在行情不好时,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和业绩都非常不稳定,在知名度和规模上没有底子,如果业绩不行,又没有特别的独特优势,那么行情低迷时,遭遇被清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对于一些特殊类基金,如分级基金、定增基金等,这些基金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未来转型压力大,随时可能面临被清盘的可能。
总之,基金清盘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表现优秀的基金会继续存活下去,而表现糟糕的基金则会逐渐退出市场,避免继续坑人。这其实也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