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由陈进春老师撰写的《“小题”也要“大做”》一文,该文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章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但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习题开发时,价值引领不可缺失。下面结合我听的一堂课。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教学片断]苏教版六年级(上)P95“练一练”,问题是这样的:
1 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呢?(见左图)
2 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
第1个问题(略)。
师生讨论第2个问题。
师: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生答)
师:“可能”能不能换成“一定”?为什么?(生答)
这道习题评讲到这儿本可以结束了,但教师接着追问。
师:如果你是商人,请你利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抽奖活动,你想如何设置奖项?
生1:指针落在红色区域设为一等奖,落在黄色区域设为二等奖,落在蓝色区域设为三等奖。
生2:把这个转盘平均分的份数增多,每一份越来越小,红色区域为一份,设为一等奖……这样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会越小,我就能赚很多钱。
生3(迫不及待):老师,如果我是商人,就把红色区域去掉,还把指针落在红色区域设为一等奖,指针每次都不可能落在红色区域,我肯定能赚更多的钱。
师:你们真聪明,将来走上社会,都能成为精明的商人。
[反思]
一、开发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课改以来,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学内容都是以一定的情境呈现出来,但由于学生受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有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学习。因此有些教师备课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这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要大力弘扬,这也应成为教师一生的追求。
二、开发教材价值取向不容忽视
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没有就题论题,而是追问:如果你是商人,请你利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抽奖活动,你想如何设置奖项?教师努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是对习题进行的“深加工”。这一追问,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绪飞扬,畅所欲言,学习热情高涨。课本中把转盘平均分成了8份,生1把红色区域设为一等奖;生2要求把这个转盘平均分的份数增多,红色区域越来越小,设为一等奖;生3干脆要求把红色区域去掉,还设红色区域为一等奖。在这样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中(红色区域面积由大——小——0),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却在逐渐偏离正确的方向。老师最后评价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你们都能成为精明的商人。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学生是社会人,最终要步入社会,像这样教出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极有可能是情感冷淡、重利轻义之人,难以成才,又怎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呢?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如果老师最后这样评价学生:抽奖活动是一个促销活动,促销的形式和方式要公平合理,不能欺诈老百姓。这种评价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学做真人。教出的学生走向社会一定是诚实守信、情感丰富、责任感强的人。因此,教师在开发教材时,价值引领不可缺失。
[教学片断]苏教版六年级(上)P95“练一练”,问题是这样的:
1 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呢?(见左图)
2 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
第1个问题(略)。
师生讨论第2个问题。
师: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生答)
师:“可能”能不能换成“一定”?为什么?(生答)
这道习题评讲到这儿本可以结束了,但教师接着追问。
师:如果你是商人,请你利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抽奖活动,你想如何设置奖项?
生1:指针落在红色区域设为一等奖,落在黄色区域设为二等奖,落在蓝色区域设为三等奖。
生2:把这个转盘平均分的份数增多,每一份越来越小,红色区域为一份,设为一等奖……这样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会越小,我就能赚很多钱。
生3(迫不及待):老师,如果我是商人,就把红色区域去掉,还把指针落在红色区域设为一等奖,指针每次都不可能落在红色区域,我肯定能赚更多的钱。
师:你们真聪明,将来走上社会,都能成为精明的商人。
[反思]
一、开发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课改以来,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学内容都是以一定的情境呈现出来,但由于学生受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有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学习。因此有些教师备课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这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要大力弘扬,这也应成为教师一生的追求。
二、开发教材价值取向不容忽视
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没有就题论题,而是追问:如果你是商人,请你利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抽奖活动,你想如何设置奖项?教师努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是对习题进行的“深加工”。这一追问,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绪飞扬,畅所欲言,学习热情高涨。课本中把转盘平均分成了8份,生1把红色区域设为一等奖;生2要求把这个转盘平均分的份数增多,红色区域越来越小,设为一等奖;生3干脆要求把红色区域去掉,还设红色区域为一等奖。在这样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中(红色区域面积由大——小——0),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却在逐渐偏离正确的方向。老师最后评价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你们都能成为精明的商人。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学生是社会人,最终要步入社会,像这样教出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极有可能是情感冷淡、重利轻义之人,难以成才,又怎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呢?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如果老师最后这样评价学生:抽奖活动是一个促销活动,促销的形式和方式要公平合理,不能欺诈老百姓。这种评价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学做真人。教出的学生走向社会一定是诚实守信、情感丰富、责任感强的人。因此,教师在开发教材时,价值引领不可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