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才子自风流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汉卿作为元代社会剧作的领军人物,他的浪子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创作中正视现实、反映现实的态度,现实中对黑暗势力的揭露和鞭挞,艺术上勇于开拓和不懈追求正是他浪子精神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关汉卿 浪子精神 元曲 元代社会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其道德的文章的力量在特殊时期有着惊世骇俗的力量。对元代社会的腐败现象,他敢于深刻揭露;对广大下层民众,他寄予莫大的同情;对弱小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行为他勇于热情颂扬。他的才华正如他的文风“一空依傍,自铸伟词”①。1他的浪子精神与“玩世不恭”,不仅对当时统治者当头棒喝,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惊天霹雳。
  关汉卿的浪子风流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当时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作为以往王朝稳定的人才选拔制度的科举考试曾被长期中断,如关汉卿这样的文人失去了读而优则仕的晋身之阶,他们高超的文学才能不再被用于科场,因而有了前不同于唐宋,后有异于明清文人的不同命运与文学追求。词采风流的文士们纷纷走出书斋,以率真自由的艺术家的心态,专注于杂剧、散曲这些不同于正统诗词的文学创作,而勾栏瓦肆,则成了演绎他们创作成果的最好场所。沉醉于烟花巷、风流场,挥洒真性情,写作好曲词,成了元曲作家的普遍生存状态,而堪称元曲第一人的关汉卿,更自诩为“锦阵花营都帅头”。
  关汉卿的放浪佻达,固然是时尚所趋,同时也是因为愤慨所致。正如【大石调、青杏子】《骋怀》说的,“花月酒嫁楼,可追欢亦可悲秋”2,实际上既有“花中消遣”的疏放,又是“酒内忘忧”的隐痛②。元代的文人“滑稽佻达”,隐含着一路时代的苦闷和对传统风流的轻蔑。关汉卿的生活,笙歌掩盖着痛楚,疏放掩蔽着牢骚,在《汉卿不伏老》里他有两个自况,这也是他浪子风流最为精彩的写照。一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一是“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瓴毛老野鸡,蹅踏得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③3。两种比喻表现出作者经历历练、坚忍不拔的性格。在元朝“乱制词曲,恶言犯上”者处以死刑的紧箍咒里,关汉卿执着顽强的从事着戏剧事业,并且运用自己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实践经验以及生活斗争经验,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与统治者周旋。并且他的浪子风流精神在当时的戏剧圈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忍垢强笑,外圆内方,“心急灵变,世法通疏”4(《录鬼薄》)①,是瓦舍书会哺育出来的伟大戏曲家。
  关汉卿走的这条书会才人的道路,冲破了传统士大夫狭窄的生活圈子,面向下层,面向市井,使他有机会熟悉包括倡优歌妓在内的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爱憎,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期望,深受他们思想感情的影响,从而用民间的悲苦来观察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他富有同情心,对工匠、婢女、寡妇、落魄书生,特别是才艺超群而备受蹂躏的艺妓寄予深深地同情,他痛恨欺压市井小民的权豪势要和昏暴官吏;他表现市井细民的爱情婚姻理想和生活情趣;他描绘所憧憬的古代英雄和社会图景。无意对于这些方面或多或少的接触,使关汉卿的性格和创作形成了一种“浪子”精神,他卓越的才华和他对下层民众的同情,便形成自己“浪子风流”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下层民众对于黑暗统治的不满和抗争。
  关汉卿的浪子风流精神在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5②(不伏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可以视为元代戏曲家的浪子宣言。暂引下面一段: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套取看似放诞和玩世不恭,其实是他芒光四射的反抗精神,是他自愿为戏曲事业奉献生命的真实写照。整首曲子是一种自述性口吻,虽然不完全是关汉卿自己,但更多的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自我形象分明就是一个浪子,一个玩世不恭的分流才子。霍松林先生谓此曲体现了“知识分子市民化”,他说“这个形象属于西方学者所说的“圆形人物”,即深入发掘人性的深度,展现人物具有的多重性格侧面,它不同于扁平人物,只是一种观念的显现,只是一种浪漫画式的人物”6。猛然觉得他就是一个“风流浪子”,与娼妓为伍,低俗无志的人,但细细观察“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这不是浪子,分明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在这样的社会里,关汉卿最有力的反抗就是以一个浪子的形象来传达自己的不满情怀,看似风流浪子,其实正是他桀骜不驯之气,坚定不移之骨,一往无前之志,超凡脱俗之技艺。
  那么为什么关汉卿的浪子风流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甚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呢。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关汉卿的浪子风流精神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这也许是影响他的整个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他生活在元朝,异族入侵,这对于以往汉人执政朝野来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场变革,首先从心理上这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尤其对于文人来说,想要真正认可落后统治先进这一状况,确实是不容易的。当这一事件成为现实之时,关汉卿和广大下层民众面临的不是安定的统治,而是更加黑暗的暴政。元朝统治者大兴土木,剥削人民,实行不平等的阶级分化,特别对于一些有志于国家,理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汉族知识分子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希望。科举制废除,士子地位下降使得元代的整个文化圈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关汉卿所面临的是一个这样的社会,他们只能走一种书会才人的道路,只有与时代风浪想搏击,与下层民众共爱憎,才是他的本色和他所中意的生活。
  关汉卿的性格特点是他浪子精神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从关汉卿的创作来看,关汉卿的性格极其外向。他直率狂放,爱憎分明,情感表露直接。他是一个情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时而如大江汹涌,一泻千里,时而又如小河流水,潺潺缓缓。他在《单刀会》里面这样描述关羽,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心情与江水同潮,气势与江水同涌。这种男儿豪情正是浪子风流谁敌手的最好体现。他活得潇洒,他抛开一切的束缚,敢爱敢恨,用自己最大的真诚去赞美一个人,同时他也爱憎分明,对欺压民众的官员和黑暗的统治给予坚决地批判和讽刺。他的性格是他不能够与这个社会的黑暗同流合污,他的性格也是他主张正义,一身英雄气概的最大体现。与同时代的剧作家相比,关汉卿更多的是豁达和开朗。马致远和白朴身上所体现的更多是文人的凄怨,他们的作品也多是含蓄的表达。近代学者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7中说:“大抵院剧之盛,首推大都,自实甫继董解元之后,创为研炼艳冶之词,而关汉卿以其雄肆易其旗帜,所做《救风尘》、《鱼精台》、《谢天香》诸剧类皆雄奇无搔头弄姿之态。①”
  尽管关汉卿是在特殊时代里形成了特殊的性格,但它的浪子风流精神的形成还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他的身世和他的交际圈在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他的这种精神的形成。关于关汉卿的身世是由很多争议的。最为基本的说法是“关汉卿,名不详,号己斋(一作一斋),大都人。他大约生于元太宗(窝阔台)在位的时代(1229——1241)。”《录鬼薄》说他曾任太医院尹。元末熊自德编纂的《析津志》,载有他的小传,其中介绍他的为人:“生而倜傥,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①i”从关汉卿残缺不全的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关汉卿并没有走上仕途,他生活在底层民众之中。这就给他的这种浪子精神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
  关汉卿善于交际,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有着广泛的友谊,和当时著名的女演珠帘秀有着密切的来往。显然他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这就在他的创作中很多涉及到对下层民众的关注,也使他的浪子风流精神形成了一种多元性和复杂性。关汉卿奔走于下层民众之间,他的艺术创作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舞台的验证,这样的生活也激励了关汉卿的创作热情,在不断创作与对民众的认可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社会的黑暗,然而自己却无法扭转时局,只有这种浪子精神才能让自己潇洒的站在当时社会的另一面,对黑暗的现实社会作深刻的批判,也只有这种浪子精神才是对自己不满情绪的最好释放,对异族统治者的最大不满。
  关汉卿不仅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同时他的创作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浪子精神,他的放浪佻达与滑稽多智的人格也影响了同时代以及后代的人们。他不仅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代戏剧的伟大开拓者。他的浪子精神正是他正视现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是他追求理想,表现理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他对压迫者的揭露和鞭策,对人民的密切联系和深刻同情;是他在艺术上的勇于开拓和在创作中对艺术完美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这些都构成了我国古代进步戏剧的优良传统。这些所谓的浪子精神也使得关汉卿能够彪炳百代,被世人所敬仰。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中国文史出版社;
  [2]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汉秋,袁有芬.关汉卿研究资料[M].上海古籍出版社;
  [4]霍松林.名家讲解元曲300首[M].长春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有句名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把鱼送给别人,不如交给别人打渔的方法。因为送给的鱼总是有限的,可是得到打渔的方法后,打到的鱼就是无限的。可见方法的重要性。高中数学学习也是这样,要讲究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学法指导 提高效率 高中数学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方法是无限的。我们通过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让自己的知识活起来。  1.攻坚克难,勇者必胜  世上无难事,
期刊
摘要:《卖报童》、《戈壁摇篮曲》是王连三作曲家中期的两部作品,两首作品深刻的反映应了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在曲式结构上也不尽相同,都极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大提琴,不少学生演奏了太多的外国作品,对外国作品的把握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比较清晰地表现出来,对于中国作品反而不能抓住乐曲中中国民族的、优美的意境,更不谈对这些作品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在这里,以王连三的两首大提琴
期刊
摘要:建设应用型高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之举。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应该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理念、就业途径、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促进毕业生高效、高质、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就业理念 就业途径  我校在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为“安徽省首批应用型示范性高校”,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和实习实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實证分析的方法,选取某基层检察院为样本,对该院最近六年间(2006-2011)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的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加以总结分析,概括得出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判与剖析,结合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职能定位与工作重心,提出了现阶段基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主要的工作改进方向和解决工作难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问题 对策  一
期刊
摘要: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作为生物教师应改变观念,关爱、尊重学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有效教学,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
期刊
摘要:波伏娃以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和对女性的“他者”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本文试图对波伏娃的女性生存论的“他者”角色进行解读,认为“内在性”“绝对性”和异化是女性“他者”的重要特征,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的“他者”角色,才能,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超越性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波伏娃 他者 超越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明中,男人是主体性的存在是,是“第一性”,女人是同主要者(the essen
期刊
摘要:中唐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韩愈因上书反对迎佛骨触怒唐宪宗,在公元819年的冬天,被贬为潮州刺史,即刻出京赴潮。唐代的潮州是一处相对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场所,潮湿蒸郁,人烟稀少,瘴疫猖獗。这年,韩愈五十一岁,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一路上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碾碎,旅途的疲惫填满原本疏朗的胸襟,以致在途中留下遗书般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期刊
摘要:明清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弃婴及溺女陋习,政府和民间为了拯救幼婴设立了各种育婴组织,推动了明清育婴慈善事业的发展。育婴堂作为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在清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影响深远。本文对育婴堂的概况、管理运作、资金来源、收养对象及形式、儿童出路、救济效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民间慈善 弃婴 育婴堂  弃婴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顽疾。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产男则相贺,产
期刊
摘要:本文以调查武汉地区翻译硕士的教育现状为中心展开,选取武汉重点高校为研究样本,结合学生认知情况、教师现状分析以及企业招收意愿,调查研究了翻译硕士的教育现状,进而对其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MTI教育发展带来一些新思路,促进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翻译硕士 教育现状 改进建议  1、 引言  自2007年批准设置以来,MTI自身得到不断的论证和发展,同时也得到了
期刊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一开始那种“收视飘红、所向披靡”的凌厉攻势已经在观众的集体“审美疲劳”中败下阵来:那些“一地鸡毛式”的琐碎选题已经无法满足自媒体时代观众对信息“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渴望;而一些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内容更是在短时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消减着新闻媒体的公正严肃性。可以说,民生新闻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升级换代、沉下去出思想的境地中。不改,前面死路一条;惟有改,才能在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