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将语文内容、目标分为五个领域,其中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下面谈谈本人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语文教学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语文时间活动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的语文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展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体会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到自然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找春天、去画春天,到文学环境中去找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诗、词、句。使学生在寻找春天中丰富了大量的知识。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自主参与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语文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的发展。学生既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又是时间活动的主体,可以说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取得语文实践活动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创设一些学生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经历探索的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活动化,增强问题情境的趣味性,确保每个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抽象的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如“炒鸡蛋”“做米饭”等让学生先实践,在父母的指导下实践,而后写成短文或日记,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文学化、语文知识实践化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就在生活当中。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如学习《桂林山水》后,让学生观察家乡、观察学校,写《我的家乡》《我的学校》。学校环境卫生很差,让学生学校,写《我的学校》。问学生:“我们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否需要改变一下呢?经过一次劳动之后,再写《我的学校》、再写《我的家乡》。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有关信息等,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验语文本身的魅力。
三、注重语文实践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以学习方式看,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从学习内容看,有语文活动,也有主题研究。不管是哪种内容哪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要经历准备阶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要为语文实践活动作些背景式的铺垫,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诱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情景。学生要作好意识性的准备,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保持一份渴望探究的心情,具有一种与人合作的愿望。
在体验阶段,首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由学生自主确定或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指导、引导作用。学生要自主合作,研究讨论编方案、定计划、目标、方法、程序等。其次是具体实施,也就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主题研究等。学生要作好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有关联想,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进程和方向。最后进行总结。
在表达交流阶段,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汇报,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体验,有研究成果的感受,也有学习过程的反思,不管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展示,一种分享,一种“碰撞”。在交流与研讨中,同学们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客观地进行分析、辨证地进行思考,要敢于申辩、善于申辩。
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做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自始至终地做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持者和引路者。
四、渗透语文思想方法
加强语文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语文本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如课外阅读后进行的“读书汇报会”、特色作业中的“词句积累”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一些语文思想方法,并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问题,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如在班级发生一件小事,或在社区发生一件小事,怎样才能把它说清楚、讲明白,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完成,也可以请几个同学合作,让学生展示一下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语感能力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以情感的创设为基础,引导学生既要主动地获取知识,又要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創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语文教学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语文时间活动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的语文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展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体会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到自然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找春天、去画春天,到文学环境中去找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诗、词、句。使学生在寻找春天中丰富了大量的知识。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自主参与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语文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的发展。学生既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又是时间活动的主体,可以说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取得语文实践活动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创设一些学生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经历探索的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活动化,增强问题情境的趣味性,确保每个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抽象的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如“炒鸡蛋”“做米饭”等让学生先实践,在父母的指导下实践,而后写成短文或日记,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文学化、语文知识实践化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就在生活当中。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如学习《桂林山水》后,让学生观察家乡、观察学校,写《我的家乡》《我的学校》。学校环境卫生很差,让学生学校,写《我的学校》。问学生:“我们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否需要改变一下呢?经过一次劳动之后,再写《我的学校》、再写《我的家乡》。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有关信息等,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验语文本身的魅力。
三、注重语文实践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以学习方式看,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从学习内容看,有语文活动,也有主题研究。不管是哪种内容哪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要经历准备阶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要为语文实践活动作些背景式的铺垫,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诱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情景。学生要作好意识性的准备,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保持一份渴望探究的心情,具有一种与人合作的愿望。
在体验阶段,首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由学生自主确定或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指导、引导作用。学生要自主合作,研究讨论编方案、定计划、目标、方法、程序等。其次是具体实施,也就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主题研究等。学生要作好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有关联想,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进程和方向。最后进行总结。
在表达交流阶段,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汇报,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体验,有研究成果的感受,也有学习过程的反思,不管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展示,一种分享,一种“碰撞”。在交流与研讨中,同学们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客观地进行分析、辨证地进行思考,要敢于申辩、善于申辩。
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做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自始至终地做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持者和引路者。
四、渗透语文思想方法
加强语文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语文本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如课外阅读后进行的“读书汇报会”、特色作业中的“词句积累”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一些语文思想方法,并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问题,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如在班级发生一件小事,或在社区发生一件小事,怎样才能把它说清楚、讲明白,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完成,也可以请几个同学合作,让学生展示一下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语感能力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以情感的创设为基础,引导学生既要主动地获取知识,又要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創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