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智哲学思想对理学的吸收融合

来源 :回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智哲学思想是伊斯兰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交汇融合的结晶。刘智从充实和完善伊斯兰教哲学、使之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出发,以自身“学通四教”的文化心理素质为优势,从宇宙观、认识论、人学理论等方面全方位地改造和吸纳“理学”的概念、术语、思维方式和思辩成果,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真宰造化一切”的宇宙观,“即物识主”、“率性修道”的认主修养说,“清心尽性”、“归根复命”的性命论,成功地实现了由经典伊斯兰教向中国伊斯兰的创造性转换,建构了中国伊斯兰哲学体系,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Liu Zhi’s philosophy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vergence of Islamic philosoph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philosophy of Islam and adapting it to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 Liu Zhi takes the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learning through the four religions” as the predominance and makes an all-round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smology, epistemology and humanistic theory Absorb the concept, terminology, ways of thinking and thinking of the results of “Neo-Confucianism” to form the cosmopolitan view of Islam, which is “absolutely indispensable to everyth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Pure heartedness” and “returning to life in the same place”, the successful conversion from classic Islam to Chinese Islam has been realized, the Chinese Islamic philosophy system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have been enriched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代美学”是一个内涵模糊外延混乱的理论概念。这种理论上的模糊和混乱造成对当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对当代文学艺术意义的理论阐释呈现
蔡仪的美学研究  中国现代美学是从二十世纪初引进西方美学思想而发轫的。在蔡仪先生开始美学活动的四十年代之前,已经有数位美学家的若干部美学著作问世,如二十年代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开设了美学概论课并撰写《美学通论》教材,吕瀓、黄忏华、陈望道、范寿康等人也有专著出版;尤其是到了三十年代,朱光潜推出《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影响甚大。但总的来说,上述美学家和美学著作阐发的主要是西方美学家(从柏拉图、鲍姆加登、
在工业生产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急于重新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背景下,环境美学的提出为生态环境问题注入了新的希望。山东高知群体作为重要的学术研究和传播群体,在山东省景
中国审美意象论也是感性学的体验论,其发生学路径是源于解决“言-意”关系问题的论争,即儒家释“意”为“志”的基于“言-志”的对称结构关系和道家释“意”为“道”或近“道”的基于“言-道”的非对称结构关系的分歧,因应这个分歧,先秦学者引入“象”论;这个“象”论又经历了从“实象/物象”到“易象/拟象”再到“意象”的演变;在“意象”概念形成后,中国艺术遂得以克服主客裂变而实现了带有意向性特征的客体形式在主体意识活动中的图像化表达,打破了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称结构,发展了其注重“意向性”的优长。中国诗歌的意象创造是一种
首先拿来一条毛巾,毛巾是普通的毛巾,没有任何秘密。然后,把这条毛巾铺在桌上,再拿来一只小碗,碗口朝下在空中转几圈,表示碗中无物,把它扣在毛巾上,然后拿起小碗连毛巾转个
期刊
中华美学精神不仅自成体系、宏大辉煌,而且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中华美学精神最为根本的特性之一便是其浓郁的“教育性”或者“美育性”。中华古典美学精神与整个中华古典文
陈献章及其江门学改变了明初以来思维发展的轨迹,引发了明代中叶以后对思维方法的新探索,标志着明代思想由朱学向心学的转变。促使这种变化的原动力,在于其思想深处具有从现实出
2001年以来,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从零起步,经历十余年探索,已经形成了以安置部门为主、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培训的新模式。国转联〔2008〕5号文件的出台,更是把自主择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正在到来,与此相关,传统的美学正面临着挑战与变革。一种新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也正在到来。这种新的美学,其本质性的审美因子是文明与生态的共生,其标志性的时代审美风尚是朴素。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荒野的审美价值被凸显;新的审美评价观念为生态公正与生态和谐。在生态文明时代,地球被人类视为所有生灵的共同家园,因而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具有最为广阔的审美情怀。
感谢夏天温暖的阳光,感谢夏天清爽的风,感谢夏天亲密的炎热,感谢夏天静谧的气氛,感谢夏天一望无际的绿色、漫天覆地的生机……想起2006年的夏天,是在繁盛的绿叶间,稀稀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