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机构更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在推动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应该把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作为学校的日常工作。本文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实践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现状,提出改善这一现状的一些建议,希望引起对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档案
作者简介:张艳芳(195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档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紧迫性
进入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竞争压力不断上升,这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让他们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对国内大学生各项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悲剧事件正在逐年增多,从几年前的马加爵因心理疾病而残忍杀害同学事件再到2007年11月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江苏南通籍学生葛炜炜在宿舍内上吊自杀,这一次次血的教训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敲响了警钟,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证明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葛炜炜同学生前拿过全国奥赛一等奖,并担任过香港科技大学足球俱乐部的主席。在其自杀后的第二天,该校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一封英文公开信,信中透露葛炜炜患有抑郁症。事件在校园内掀起轩然大波,葛炜炜事件成为继9月份内地学子尹日强离奇逃学后的又一典型事件。这些鲜活的事例已经充分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有关机构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与大学生有着亲密接触的教育机构,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治医生”的责任。学生在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各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诸多能力中更为重要。不注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很容易诱发自卑、孤傲、自我、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都偏重于矫治方面,预防和正面引导则比较薄弱。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及其管理应用机制、创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中有着多重服务功能及重要意义。
二、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入校前就有一系列的档案,在这些传统档案中往往记载了学生以往的各项基本信息。大致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以及各种奖惩记载等,学校也就是以这些为第一印象去了解学生的过往。大学承担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的重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对于无法直观了解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是使用科学性与适应性较强的心理测试表,通过问卷、谈话、咨询等各种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是大学生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状况的记录,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指导意义。
1.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现在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从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上就可以显现出来。这种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生活在社会的范围内,就无法回避社会上激烈的竞争,这对于人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挑战,要求参与竞争的人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心理素质高的人,他们耐受挫折、自强不息,能够适应残酷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以使一个人从大学阶段的心理状态有据可依,心理教育专家学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心理档案记载进行方法迥异的心理教育,还可以根据心理档案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立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因材施教,以期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2.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及时调整教育模式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大量调查问卷的形式,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对于一些已经比较严峻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加之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学生把心理咨询看做是一种不太光彩的行为,所以即便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及时向心理专家咨询,导致一些原本微小的心理问题积聚,最终形成无法挽回的心理问题。建立了心理档案系统,心理教育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档案中的记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在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讲座的同时,寻找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的影响,把心理问题及时地扼杀在萌芽阶段。
3.高校学生心理挡案的建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学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生入学,学校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相对脆弱。此时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处在一个认识的阶段,除了需要对学生入学前的表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外,还应该对学生—直以来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将继续影响他们的下一步学习生括。对于那些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一开始就应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以使教育人员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并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引导其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4.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教育者提供了动态记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品性,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方式以及反应各不相同。作为心理教育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认知情况,对于每一次的变化给出及时的引导,避免一些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因素占据主要地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可以记载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将对学生的后续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完善的材料。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可能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所以心理档案资料应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变化着的数据了解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找出其中不健康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心理教育尚不完善的部分,由此可见,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现阶段,随着大学生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这项工作,也有不少院校设置了大学生心理档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的现状有关教育者应 调整现有方法,以求实现更好的效果。
1.丰富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方式
现在已经实行心理档案的大学,基本是购买统一的调查问卷以及工作系统,其形式、内容已经跟不上迅速变化的实际情况。尽管这些问卷是根据本土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来制定的标准,但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专业领域里的差异问题依然没有纳入其考虑范围,这就使这种形式存在着许多缺陷。面对这样的情况,心理教育者在建立心理档案之前,应聘请专家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标准,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科学的统计知识,分析调查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最后得出适合校情的心理档案建立方式。
2.加强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多的心理辅导实践经验。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人员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训练,严重地影响了心理档案的质量和其作用的发挥。要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建档人员除了具备心理学、心理测量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外,也应懂得一定的档案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对学生心理档案工作意义重大,不可轻视。学校可以选派有潜力的辅导人员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或到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有成熟经验的院校走访学习,也可聘请具有较高水准的专家、学者来充实自己院校的学生心理档案建设队伍。
3.加快心理档案的更新速度
大多数已经建立起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大学生心理档案更新的速度十分缓慢,往往与学生的心理变化脱节,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大降低了心理档案的使用效率。学生的心理是随其年龄、环境等条件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心理档案是过去的记录,具有历时性,它既不能直接说明现在,更不能直接描述未来。它只可帮助我们预测趋势,制定教育对策。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时效性,让档案里记载的学生心理状态能够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
四、结束语
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档案的过程中,应该将心理档案作为一个着重发展的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实际作用,使其能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光涛.李海红.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及危机干预研究[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张雪岩.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3).
[3]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档案
作者简介:张艳芳(195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档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紧迫性
进入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竞争压力不断上升,这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让他们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对国内大学生各项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悲剧事件正在逐年增多,从几年前的马加爵因心理疾病而残忍杀害同学事件再到2007年11月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江苏南通籍学生葛炜炜在宿舍内上吊自杀,这一次次血的教训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敲响了警钟,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证明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葛炜炜同学生前拿过全国奥赛一等奖,并担任过香港科技大学足球俱乐部的主席。在其自杀后的第二天,该校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一封英文公开信,信中透露葛炜炜患有抑郁症。事件在校园内掀起轩然大波,葛炜炜事件成为继9月份内地学子尹日强离奇逃学后的又一典型事件。这些鲜活的事例已经充分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有关机构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与大学生有着亲密接触的教育机构,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治医生”的责任。学生在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各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诸多能力中更为重要。不注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很容易诱发自卑、孤傲、自我、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都偏重于矫治方面,预防和正面引导则比较薄弱。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及其管理应用机制、创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中有着多重服务功能及重要意义。
二、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入校前就有一系列的档案,在这些传统档案中往往记载了学生以往的各项基本信息。大致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以及各种奖惩记载等,学校也就是以这些为第一印象去了解学生的过往。大学承担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的重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对于无法直观了解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是使用科学性与适应性较强的心理测试表,通过问卷、谈话、咨询等各种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是大学生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状况的记录,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指导意义。
1.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现在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从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上就可以显现出来。这种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生活在社会的范围内,就无法回避社会上激烈的竞争,这对于人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挑战,要求参与竞争的人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心理素质高的人,他们耐受挫折、自强不息,能够适应残酷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以使一个人从大学阶段的心理状态有据可依,心理教育专家学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心理档案记载进行方法迥异的心理教育,还可以根据心理档案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立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因材施教,以期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2.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及时调整教育模式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大量调查问卷的形式,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对于一些已经比较严峻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加之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学生把心理咨询看做是一种不太光彩的行为,所以即便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及时向心理专家咨询,导致一些原本微小的心理问题积聚,最终形成无法挽回的心理问题。建立了心理档案系统,心理教育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档案中的记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在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讲座的同时,寻找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的影响,把心理问题及时地扼杀在萌芽阶段。
3.高校学生心理挡案的建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学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生入学,学校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相对脆弱。此时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处在一个认识的阶段,除了需要对学生入学前的表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外,还应该对学生—直以来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将继续影响他们的下一步学习生括。对于那些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一开始就应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以使教育人员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并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引导其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4.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教育者提供了动态记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品性,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方式以及反应各不相同。作为心理教育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认知情况,对于每一次的变化给出及时的引导,避免一些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因素占据主要地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可以记载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将对学生的后续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完善的材料。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可能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所以心理档案资料应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变化着的数据了解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找出其中不健康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心理教育尚不完善的部分,由此可见,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现阶段,随着大学生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这项工作,也有不少院校设置了大学生心理档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的现状有关教育者应 调整现有方法,以求实现更好的效果。
1.丰富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方式
现在已经实行心理档案的大学,基本是购买统一的调查问卷以及工作系统,其形式、内容已经跟不上迅速变化的实际情况。尽管这些问卷是根据本土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来制定的标准,但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专业领域里的差异问题依然没有纳入其考虑范围,这就使这种形式存在着许多缺陷。面对这样的情况,心理教育者在建立心理档案之前,应聘请专家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标准,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科学的统计知识,分析调查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最后得出适合校情的心理档案建立方式。
2.加强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多的心理辅导实践经验。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人员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训练,严重地影响了心理档案的质量和其作用的发挥。要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建档人员除了具备心理学、心理测量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外,也应懂得一定的档案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对学生心理档案工作意义重大,不可轻视。学校可以选派有潜力的辅导人员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或到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有成熟经验的院校走访学习,也可聘请具有较高水准的专家、学者来充实自己院校的学生心理档案建设队伍。
3.加快心理档案的更新速度
大多数已经建立起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大学生心理档案更新的速度十分缓慢,往往与学生的心理变化脱节,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大降低了心理档案的使用效率。学生的心理是随其年龄、环境等条件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心理档案是过去的记录,具有历时性,它既不能直接说明现在,更不能直接描述未来。它只可帮助我们预测趋势,制定教育对策。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时效性,让档案里记载的学生心理状态能够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
四、结束语
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档案的过程中,应该将心理档案作为一个着重发展的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实际作用,使其能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光涛.李海红.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及危机干预研究[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张雪岩.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3).
[3]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