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比分析在提出降低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后与提出前的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情况。结果:在实施关键性对策后与提出前相比,临床血液检验的合格率大大升高,前后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血液检验时采用合理的对策能够有效降提高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血液检验 降低误差 关键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06-01
在临床上血液标本检验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血液检验作为患者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如果检验出现了误差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1]。影响临床血液检验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的血液采集,而有误差的的血液标本是指的检测后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标本。对血液标本进行正确采集和规范及时送检,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合理的对策有效降提高合格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包括血常规、 血生化、 免疫、血液细胞学及凝血检查血液样本。所有的标本均由门诊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由专门的护理人员送检。男性血液标本为542例,女性血液标本为458例,年龄为15-80岁,平均年龄为(41.25±2.56)岁。
1.2 方法
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与指导:在抽血前医护人员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告知抽血的注意事项,加强血液检测知识的宣传。对于血脂和肝功能的检验要求患者在采血前12h禁止饮食,并要求患者不进行剧烈运动,停止服用会影响血液检查结果的药物,并一一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尽量避免因患者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检验误差。在采集血液时如患者精神紧张医护人员都需要及时进行安抚,让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提高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科室需要严格规范抽血和检验的过程。采血护士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对,并且反复询问患者是否遵循了输血前的要求、是否空腹,对输血的知识是否了解;牢记各类检验所需的采血量,并能够熟练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采血。牢记采血部位和送检时间。医护人员需要避免在已经输血、输液的部位再次抽血,需要选择对侧肢体,在压脉带要根据患者情况对松紧进行调节,避免长时间对血管进行压迫,采集到空管内的血液应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晃动而发生凝血。采血人员应该多训练抽血技术熟练,快慢适宜,防治发生溶血。检验人员在检验时要严格遵循检验的要求和步骤。尽量避免因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疏忽等原因而造成的血液检验误差。
降低其他客观因素的发生情况:在采血前,如患者的情绪变得过分紧张的,应马上对患者进行安慰,详细解释抽血的操作过程,将其紧张心理消除,避免患者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采血;在采血前要努力对患者倡导戒烟和限酒;采血护士在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前,需要对采血管进行仔细的检查,避免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产品而影响检验结果;采血人员需要对检查指标的生理变化完全掌握,在最合适的时间内采血,避免时间不当而影响结果。检验人员要仔细检查生化仪器,避免因为仪器等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血液检验误差情况。
1.3 评价指标
对比实施关键性对策前后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施关键性对策后与提出前相比,临床血液检验的合格率大大升高,实施关键性对策前1000例血液标本中合格的标本为811份,有误差的为189份,合格率为81.10%;实施关键性对策后1000例血液标本中合格的标本为989份,有误差的为11份,合格率为98.90%。(表1)
表1 实施对策前后的标本合格率对比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临床合格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前明显优于治疗后,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对检验的每一步都进行严格的把关、降低误差提高合格率[2]。在实施关键性对策前1000份血液标本中有189份出现了误差,根据资料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在检验前的准备不足,医学知识缺乏,在检验前是需要要求患者空腹的,如在禁食期间进食会增加血液中颗粒,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还会造成血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沉淀情况,对于肝功能的检查影响很大[3]。189份存有误差的血液标本中因为患者个人因素导致误差的为54份,因为采血和检验人员因素导致误差的为74份,其他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为61份。患者个人因素包括了饮食不当、药物影响、剧烈运动和提供信息不全等方法;采血和检验人员因素包括了血液标本采集不准确、抗凝管选用不准确、抽血部位不当或者送检延迟以及采血时未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等。根据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避免误差情况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在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检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减少了检验误差的发生率,提高了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合格率达到了98.90%,高于实施对策前的81.10%,证实了关键性对策能够有效减少血液检验的误差。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血液检验时采用合理的对策能够有效降提高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卫珍.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5):45-45.
[2]张莉.血液检查标本62例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57-158.
[3]袁建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66-267.
【关键词】 血液检验 降低误差 关键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06-01
在临床上血液标本检验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血液检验作为患者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如果检验出现了误差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1]。影响临床血液检验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的血液采集,而有误差的的血液标本是指的检测后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标本。对血液标本进行正确采集和规范及时送检,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合理的对策有效降提高合格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包括血常规、 血生化、 免疫、血液细胞学及凝血检查血液样本。所有的标本均由门诊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由专门的护理人员送检。男性血液标本为542例,女性血液标本为458例,年龄为15-80岁,平均年龄为(41.25±2.56)岁。
1.2 方法
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与指导:在抽血前医护人员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告知抽血的注意事项,加强血液检测知识的宣传。对于血脂和肝功能的检验要求患者在采血前12h禁止饮食,并要求患者不进行剧烈运动,停止服用会影响血液检查结果的药物,并一一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尽量避免因患者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检验误差。在采集血液时如患者精神紧张医护人员都需要及时进行安抚,让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提高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科室需要严格规范抽血和检验的过程。采血护士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对,并且反复询问患者是否遵循了输血前的要求、是否空腹,对输血的知识是否了解;牢记各类检验所需的采血量,并能够熟练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采血。牢记采血部位和送检时间。医护人员需要避免在已经输血、输液的部位再次抽血,需要选择对侧肢体,在压脉带要根据患者情况对松紧进行调节,避免长时间对血管进行压迫,采集到空管内的血液应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晃动而发生凝血。采血人员应该多训练抽血技术熟练,快慢适宜,防治发生溶血。检验人员在检验时要严格遵循检验的要求和步骤。尽量避免因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疏忽等原因而造成的血液检验误差。
降低其他客观因素的发生情况:在采血前,如患者的情绪变得过分紧张的,应马上对患者进行安慰,详细解释抽血的操作过程,将其紧张心理消除,避免患者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采血;在采血前要努力对患者倡导戒烟和限酒;采血护士在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前,需要对采血管进行仔细的检查,避免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产品而影响检验结果;采血人员需要对检查指标的生理变化完全掌握,在最合适的时间内采血,避免时间不当而影响结果。检验人员要仔细检查生化仪器,避免因为仪器等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血液检验误差情况。
1.3 评价指标
对比实施关键性对策前后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施关键性对策后与提出前相比,临床血液检验的合格率大大升高,实施关键性对策前1000例血液标本中合格的标本为811份,有误差的为189份,合格率为81.10%;实施关键性对策后1000例血液标本中合格的标本为989份,有误差的为11份,合格率为98.90%。(表1)
表1 实施对策前后的标本合格率对比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临床合格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前明显优于治疗后,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对检验的每一步都进行严格的把关、降低误差提高合格率[2]。在实施关键性对策前1000份血液标本中有189份出现了误差,根据资料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在检验前的准备不足,医学知识缺乏,在检验前是需要要求患者空腹的,如在禁食期间进食会增加血液中颗粒,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还会造成血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沉淀情况,对于肝功能的检查影响很大[3]。189份存有误差的血液标本中因为患者个人因素导致误差的为54份,因为采血和检验人员因素导致误差的为74份,其他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为61份。患者个人因素包括了饮食不当、药物影响、剧烈运动和提供信息不全等方法;采血和检验人员因素包括了血液标本采集不准确、抗凝管选用不准确、抽血部位不当或者送检延迟以及采血时未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等。根据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避免误差情况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在1000份临床血液标本检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减少了检验误差的发生率,提高了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合格率达到了98.90%,高于实施对策前的81.10%,证实了关键性对策能够有效减少血液检验的误差。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血液检验时采用合理的对策能够有效降提高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卫珍.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5):45-45.
[2]张莉.血液检查标本62例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57-158.
[3]袁建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