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倡导数学课堂不再是单调的“讲、练、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变“苦学”为“乐学”,达到“数学好玩”这种境界。如何让数学课活起来?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抓住这一点来实施教学过程的。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教材上的概念、性质等一般都是以结论或精练的数学语言呈现的,学生理解它们会有一定的困难。而游戏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即通过具体的经验去为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作准备。例如:在学习无理数时,无论你讲得如何透彻,学生总是不能较好地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我们用掷骰子的方法来引入了无理数,在小数点后,依次写出骰子出现的数字,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随机性。通过1、2、3、4、5、6各个数字的随机出现,发现小数点后数字的无规律性,让他们感受到无理数是实实在在的一类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教学而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其中有一课是“鸡兔同笼”,若仅按教材上的内容传授,就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引题后,我又以一首民间诗歌来呈现问题:“群鸦栖树:栖树一群鸦,鸦树不知数;三个坐一枝,五个没去处;五个坐一枝,闲了一棵树;请你列算式,算出鸦树数。”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之后,又让学生玩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我今年多大了,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在探究中,进一步引导他们找出了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准确找出了其中的等量关系。本来,这一部分知识是枯燥的,但以游戏这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感到数学有点好玩了。
三、让背景活起来
教材中的一些题目比较单调,学生对这些枯燥的运算缺乏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再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坐标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做这个游戏:在坐标纸内任作一条“鱼”,然后借助电脑的作用,利用flash动画,任意拉动其中某些线的位置,观察其坐标的变化特点,并且自己在坐标纸内试验,从而得到坐标变化的规律。这个教学环节,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结论,从而总结出了坐标变化的一般规律。这样的讲解,适逢其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通过数学游戏,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供他们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剪下一些四边形纸片,通过平移或旋转,观察能得到哪些结论。经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与交流,很快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出现。学生边玩游戏,边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他们从游戏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要获得最终的或逻辑的概念的愿望,也就是玩一场结果不明的游戏。”这种组合游戏看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新课程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不等式与方程的结合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教学时,我设计的第一层次是理解不等式与方程结合的必要。首先,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同学拿10元钱买饼干和一袋牛奶,另一个同学扮售货员阿姨,说:如果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足够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已知一盒饼干的标价是个整数)。问:饼干和牛奶的标价各是多少?通过他们的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急于知道答案,都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有的猜测出了一个答案,有的马上对它进行了否定。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这样,他们不仅从游戏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他们学到了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进行数学史教育
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人们从事数学活动,就是在进行某种趣味四溢的游戏;同时,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例如:在讲探索勾股定理时,我采用了拼图的方法,让学生事先准备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设法验证a2+b2=c2。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用四个三角形,还有的用三个三角形,甚至有的用两个,就验证了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学生都被各种方法所迷住了,没有想到如此一个简单的游戏,竟然可以求出古老而又神奇的勾股定理。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法和其发展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了解到了游戏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当然,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但如果在正规严肃的教学方法之外多为学生提供机会参加一些游戏,或在教学中加入一点游戏与活力,我们的学生将会成为数学王国里快乐的舞者,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教材上的概念、性质等一般都是以结论或精练的数学语言呈现的,学生理解它们会有一定的困难。而游戏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即通过具体的经验去为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作准备。例如:在学习无理数时,无论你讲得如何透彻,学生总是不能较好地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我们用掷骰子的方法来引入了无理数,在小数点后,依次写出骰子出现的数字,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随机性。通过1、2、3、4、5、6各个数字的随机出现,发现小数点后数字的无规律性,让他们感受到无理数是实实在在的一类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教学而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其中有一课是“鸡兔同笼”,若仅按教材上的内容传授,就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引题后,我又以一首民间诗歌来呈现问题:“群鸦栖树:栖树一群鸦,鸦树不知数;三个坐一枝,五个没去处;五个坐一枝,闲了一棵树;请你列算式,算出鸦树数。”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之后,又让学生玩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我今年多大了,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在探究中,进一步引导他们找出了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准确找出了其中的等量关系。本来,这一部分知识是枯燥的,但以游戏这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感到数学有点好玩了。
三、让背景活起来
教材中的一些题目比较单调,学生对这些枯燥的运算缺乏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再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坐标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做这个游戏:在坐标纸内任作一条“鱼”,然后借助电脑的作用,利用flash动画,任意拉动其中某些线的位置,观察其坐标的变化特点,并且自己在坐标纸内试验,从而得到坐标变化的规律。这个教学环节,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结论,从而总结出了坐标变化的一般规律。这样的讲解,适逢其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通过数学游戏,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供他们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剪下一些四边形纸片,通过平移或旋转,观察能得到哪些结论。经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与交流,很快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出现。学生边玩游戏,边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他们从游戏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要获得最终的或逻辑的概念的愿望,也就是玩一场结果不明的游戏。”这种组合游戏看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新课程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不等式与方程的结合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教学时,我设计的第一层次是理解不等式与方程结合的必要。首先,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同学拿10元钱买饼干和一袋牛奶,另一个同学扮售货员阿姨,说:如果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足够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已知一盒饼干的标价是个整数)。问:饼干和牛奶的标价各是多少?通过他们的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急于知道答案,都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有的猜测出了一个答案,有的马上对它进行了否定。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这样,他们不仅从游戏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他们学到了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进行数学史教育
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人们从事数学活动,就是在进行某种趣味四溢的游戏;同时,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例如:在讲探索勾股定理时,我采用了拼图的方法,让学生事先准备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设法验证a2+b2=c2。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用四个三角形,还有的用三个三角形,甚至有的用两个,就验证了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学生都被各种方法所迷住了,没有想到如此一个简单的游戏,竟然可以求出古老而又神奇的勾股定理。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法和其发展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了解到了游戏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当然,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但如果在正规严肃的教学方法之外多为学生提供机会参加一些游戏,或在教学中加入一点游戏与活力,我们的学生将会成为数学王国里快乐的舞者,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