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就在多个场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013年3月7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又是一次集体学习。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年9月11日,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习近平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习近平主席也经常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在莫斯科,他说,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出国访问时,他专门会见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听取他们的看法;在友协的纪念活动上,他系统阐释中国的“和”文化,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就在多个场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013年3月7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又是一次集体学习。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年9月11日,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习近平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习近平主席也经常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在莫斯科,他说,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出国访问时,他专门会见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听取他们的看法;在友协的纪念活动上,他系统阐释中国的“和”文化,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