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而旅游业也在经济的发展中日渐得到发展,慢慢被归入休闲经济。在高校开展休闲学课程是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就业。该文总结了重庆工商大学休闲学课程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对未来如何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休闲学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173-02
近年来随着休闲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也逐渐被归入了休闲经济的范畴。如何将旅游提升到休闲层面,将其看作大众娱乐、闲暇时间的管理手段,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1 该校“休闲学”课程教学开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校的“休闲学”课程开设于2010年,最初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为32学时。2013年,专业课程调整,该课程被确定为专业主干课,增加到48學时。课程性质为理论课,没有专门的实践课时安排。在教材方面,先后选用了马勇主编的《休闲学概论》和章海荣著的《休闲学概论》。
从教学方面看,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庞杂,教材选择余地小。
“休闲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但课程涉及内容庞杂,让笔者多有困惑,不知道是该将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多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切入,去研究休闲的特征、功能、动机、障碍,研究它与工作、组织、家庭的关系,将其开成一门“基础休闲学”课,还是多从经济学角度入手,将休闲视为一种经济现象,研究休闲的经济投入产出、休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休闲经济战略、政策等问题,将其演化为“休闲经济学”课,亦或是多从企业管理角度入手,侧重从项目等微观角度阐述休闲服务业的构成、休闲经营与管理,将其开成“休闲产业管理”课?而国内现有的教材,除了前文提到的两本外,还有李仲广的《基础休闲学》、魏小安的《中国休闲经济》、楼嘉军的《休闲新论》、卿前龙的《休闲服务与休闲服务业发展》、郭鲁芳的《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等少数几本,也是各有侧重。因此,不同的主讲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讲授内容,难以统一,大纲也无法确定。
(2)课程开设院校少,相关的交流活动缺乏。
2000年前后国内一些高校的旅游院系开始引入休闲学课程,并组建成立旅游与休闲专业。2002年北京旅游学院设立休闲管理系,中山大学也在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旅游与休闲学系,杭州商学院旅游学院把休闲学纳入本科课程之中,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也在研究生课程中渗透了休闲学内容。2008年,浙江大学在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国内第一个休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并开始招生。近年来各高校成立的休闲科研机构大致有20多个。但从总体上看,较之其他学科,目前,国内开设休闲学课程和专业的高校还是偏少,课程名称、课程归属院系差异很大,各省区乃至全国的课程主讲教师数量也偏少,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讨和交流活动难以开展。
(3)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该校“休闲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没有系统完善的实践环节设计。课程讲授时,虽也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但安排较为随意,加之,学校教室资源紧张,这门课多是大班授课(每堂课上课人数多在80人以上),大范围深入的讨论活动也难以实施开展,因此,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另外,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的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也主要是基础理论,强调知识性,而对学生相关综合能力的考核较少。
2 未来课程改进的相关对策
2.1 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板块
针对内容庞杂的问题,未来可结合主讲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专长,考虑将课程内容确定为4块:(1)休闲现象与休闲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熟悉国内外休闲理论,内容包括中外休闲发展史,休闲概念、作用、功能,国内外主要休闲理论等。(2)休闲需求与休闲消费。让学生熟悉休闲消费的涵义及休闲产业服务对象的基本特性,内容包括休闲需求、休闲动机与障碍、休闲消费特征和行为特点、休闲消费群体特征等。(3)休闲供给与休闲产业。让学生掌握由公共部门、商业机构和自愿者组织等构成的休闲供应系统,熟悉休闲活动的类型和各类休闲组织,明了休闲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状况,内容包括休闲资源的评价开发、各类休闲供给组织、休闲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专题等。(4)休闲管理与休闲教育。让学生掌握个人闲暇时间的配置,懂得平衡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并对政府的休闲管理方式和相关政策了然于心,内容包括休闲与政府、休闲与教育。
2.2 引进阅读、讨论及主题项目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在其中应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根据各章节内容,未来休闲学课可尝试推行“阅读式教学模式”“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项目推进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可通过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所谓主题项目推进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先由老师将某些章节设计为有特定主题的项目,然后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围绕主题预习教材,并查阅搜集各种网上及图书资料自学,再在课堂上分享,展开集体讨论研修的过程,是一种更强调学生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学研修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未来我们可设计1~2个主题,逐步尝试推行这种教学模式,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当然,主题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相关学习技能和时间安排。
2.3 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及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方法,也是评判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安排应高度重视,要以检测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为目的,既要考出学生真正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要对课程教学起导向作用。
就“休闲学”课程而言,未来,在考核内容上,要改变以往侧重考核基本知识、理论,偏重试卷客观题,注重答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现状,重新修订考试大纲,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增加非标准化考试的内容和比例,强化考试内容、题型与答案的主观性、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特点,要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的,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充足的空间。在考核方法上,要改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按照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办法,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撰写相结合,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加强过程性考核力度,重视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灵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包括平时的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形成集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基本素质—综合创新因素为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总之,尽管休闲学课程开设时间尚短,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研讨开展不充分,而且,从课程性质看,还是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但在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方式的采用和相关考核方式的改进方面,教师和主管部门还是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周运瑜.主题教学法在《休闲学概论》课程中的实施初探[J].亚太教育,2016(31):145-146.
[2] 唐湘辉.高校“休闲产业管理”课程教学双轨运行模式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9):38-45.
[3] 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等.“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77-78.
关键词:休闲学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173-02
近年来随着休闲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也逐渐被归入了休闲经济的范畴。如何将旅游提升到休闲层面,将其看作大众娱乐、闲暇时间的管理手段,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1 该校“休闲学”课程教学开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校的“休闲学”课程开设于2010年,最初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为32学时。2013年,专业课程调整,该课程被确定为专业主干课,增加到48學时。课程性质为理论课,没有专门的实践课时安排。在教材方面,先后选用了马勇主编的《休闲学概论》和章海荣著的《休闲学概论》。
从教学方面看,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庞杂,教材选择余地小。
“休闲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但课程涉及内容庞杂,让笔者多有困惑,不知道是该将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多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切入,去研究休闲的特征、功能、动机、障碍,研究它与工作、组织、家庭的关系,将其开成一门“基础休闲学”课,还是多从经济学角度入手,将休闲视为一种经济现象,研究休闲的经济投入产出、休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休闲经济战略、政策等问题,将其演化为“休闲经济学”课,亦或是多从企业管理角度入手,侧重从项目等微观角度阐述休闲服务业的构成、休闲经营与管理,将其开成“休闲产业管理”课?而国内现有的教材,除了前文提到的两本外,还有李仲广的《基础休闲学》、魏小安的《中国休闲经济》、楼嘉军的《休闲新论》、卿前龙的《休闲服务与休闲服务业发展》、郭鲁芳的《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等少数几本,也是各有侧重。因此,不同的主讲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讲授内容,难以统一,大纲也无法确定。
(2)课程开设院校少,相关的交流活动缺乏。
2000年前后国内一些高校的旅游院系开始引入休闲学课程,并组建成立旅游与休闲专业。2002年北京旅游学院设立休闲管理系,中山大学也在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旅游与休闲学系,杭州商学院旅游学院把休闲学纳入本科课程之中,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也在研究生课程中渗透了休闲学内容。2008年,浙江大学在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国内第一个休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并开始招生。近年来各高校成立的休闲科研机构大致有20多个。但从总体上看,较之其他学科,目前,国内开设休闲学课程和专业的高校还是偏少,课程名称、课程归属院系差异很大,各省区乃至全国的课程主讲教师数量也偏少,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讨和交流活动难以开展。
(3)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该校“休闲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没有系统完善的实践环节设计。课程讲授时,虽也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但安排较为随意,加之,学校教室资源紧张,这门课多是大班授课(每堂课上课人数多在80人以上),大范围深入的讨论活动也难以实施开展,因此,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另外,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的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也主要是基础理论,强调知识性,而对学生相关综合能力的考核较少。
2 未来课程改进的相关对策
2.1 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板块
针对内容庞杂的问题,未来可结合主讲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专长,考虑将课程内容确定为4块:(1)休闲现象与休闲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熟悉国内外休闲理论,内容包括中外休闲发展史,休闲概念、作用、功能,国内外主要休闲理论等。(2)休闲需求与休闲消费。让学生熟悉休闲消费的涵义及休闲产业服务对象的基本特性,内容包括休闲需求、休闲动机与障碍、休闲消费特征和行为特点、休闲消费群体特征等。(3)休闲供给与休闲产业。让学生掌握由公共部门、商业机构和自愿者组织等构成的休闲供应系统,熟悉休闲活动的类型和各类休闲组织,明了休闲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状况,内容包括休闲资源的评价开发、各类休闲供给组织、休闲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专题等。(4)休闲管理与休闲教育。让学生掌握个人闲暇时间的配置,懂得平衡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并对政府的休闲管理方式和相关政策了然于心,内容包括休闲与政府、休闲与教育。
2.2 引进阅读、讨论及主题项目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在其中应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根据各章节内容,未来休闲学课可尝试推行“阅读式教学模式”“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项目推进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可通过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所谓主题项目推进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先由老师将某些章节设计为有特定主题的项目,然后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围绕主题预习教材,并查阅搜集各种网上及图书资料自学,再在课堂上分享,展开集体讨论研修的过程,是一种更强调学生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学研修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未来我们可设计1~2个主题,逐步尝试推行这种教学模式,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当然,主题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相关学习技能和时间安排。
2.3 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及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方法,也是评判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安排应高度重视,要以检测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为目的,既要考出学生真正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要对课程教学起导向作用。
就“休闲学”课程而言,未来,在考核内容上,要改变以往侧重考核基本知识、理论,偏重试卷客观题,注重答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现状,重新修订考试大纲,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增加非标准化考试的内容和比例,强化考试内容、题型与答案的主观性、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特点,要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的,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充足的空间。在考核方法上,要改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按照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办法,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撰写相结合,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加强过程性考核力度,重视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灵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包括平时的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形成集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基本素质—综合创新因素为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
总之,尽管休闲学课程开设时间尚短,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研讨开展不充分,而且,从课程性质看,还是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但在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方式的采用和相关考核方式的改进方面,教师和主管部门还是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周运瑜.主题教学法在《休闲学概论》课程中的实施初探[J].亚太教育,2016(31):145-146.
[2] 唐湘辉.高校“休闲产业管理”课程教学双轨运行模式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9):38-45.
[3] 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等.“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