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到日本旅游的外国人都会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日本餐馆里的每份菜量都很少,几乎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其实,日本是一个饮食浪费大国,相关统计指出,日本人均食物浪费量曾在亚洲排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六。但日本社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各地正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食物浪费。
日本国土面积小,山地丘陵多,平原耕地少,食物产量有限。农林水产省2020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9年度食物自给率为38%,大量食物依赖进口。为了减少食物浪费,日本政府注重从立法着手。2001年,日本实施《食品循环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进行循环再利用。2019年10月,日本实施《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规定政府有责任推进避免食物浪费的相关政策,并要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减少浪费。
统计显示,日本超市、餐馆等商家浪费的食物约占总量的55%。很多浪费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宴会、聚餐中,人们一般忙于聊天应酬而忽略了进食。为杜绝这种情况,日本一些地方政府想出了减少食品浪费的“新点子”。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政府发起一场“3010活动”:希望大家在聚餐开始后的30分钟内专心用餐、不要离席,并在聚餐结束前10分钟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将食物吃完。松本市政府还呼吁民众在家也开展“3010活动”,即每月的30日,积极利用冰箱里临近保质期的蔬菜、肉类等烹制菜肴;每月的10日,与孩子们一起利用一些可食用但又常被扔掉的蔬菜茎秆和外皮来烹饪食品。“3010活动”在当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松本市食物浪费现象显著减少。
日本其他地方政府也积极尝试。石川县金泽市政府推出了一项“光盘行动”,呼吁餐厅、食品零售店积极成为“光盘行动参与店铺”。餐厅会在显著位置张贴“光盘行动”海报;按照顾客的需求去掉忌口食材;准备小分量套餐,并在消费者点餐时建议其适量;对吃完所有菜品的顾客给予适当优惠等。食品零售店则把食品分成小包装销售,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打折促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食堂,有些人会自带便当。政府机构食堂一般只提供套餐,每份套餐虽然使用多种食材,但是限人限量,很少有浪费。
旅日华侨吴斌在东京经营中餐馆已经十几年,他介绍说,餐馆服务员会提醒顾客不要一次性点太多菜,如果发现顾客点多了,会建议顾客先吃,不够再点。在顾客用餐即将结束之际,服务员会直接拿来打包餐盒,提醒顾客把没有吃完的菜打包回家。
在日本富山市从事餐饮业的广野美代子说:“一些蔬菜的皮、芯等部分被扔掉非常可惜,如果加工得当,也是美味食材。”于是,她的餐厅尝试将蔬果的残余部分制成沙拉酱,还会用南瓜瓤、白萝卜根部、菜花叶等加工成鲜美的蔬菜汤,同时每天会限量供应25份套餐,每份套餐包含10~12种蔬菜,定价约为1200日元(约合77元人民币),颇受当地顾客欢迎。广野美代子说:“我希望更多人能充分利用蔬菜、水果、粮食等食材,让它们物尽其用。”
在日本,食品有“赏味期限”和“消费期限”之分。“赏味期限”是指食品在此日期前食用较为美味;“消费期限”则指食品能安全食用的期限。不少日本民众搞不清楚二者的区别,以至于不少人把过了赏味期限但依然可以吃的食品当作过期食品扔掉。为此,不少电视台和报纸就此做了专门报道,以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浪费。家住东京的铃木女士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8点准时去家附近的超市采购即将过保质期的面包、寿司、海鲜、肉类等食品。铃木说,这些依然是可以烹制美味的食材,且价格便宜。近年来,与铃木一样习惯购买即将到期食品的日本民众越来越多,一些专门的网站、手机APP等,会将商家的打折信息在平台上发布,方便民众查找。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为民眾节省了开支,还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减少了食物浪费。
在日本工作生活30多年的昭和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郭试瑜表示,就像中国人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长大一样,日本人从小也接受相似的教育,“不浪费食物是一种基本素质,外出吃饭时要适量点菜,已点的饭菜不能剩下,吃不完就打包回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日本,减少浪费做得较好的是中小学校,这得益于日本“食育”教育做得到位。日本从幼儿园起就非常注重饮食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吃好早餐,均衡饮食,享受聚在一起用餐的机会,并且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很多幼儿园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食物理念。例如,在院子里种植蔬菜,让孩子们参与其中,观察蔬菜的成长和收获过程,从小知道蔬菜等食材种植的艰辛,从而教育孩子们珍惜食物,尽量吃完所有的食物。幼儿园的孩子一般自己带便当,每天中午班里会有两名值日生“监督”同学吃午饭。每名孩子在吃完便当后,会给值日生展示一下空空的便当盒。等待最后一名同学把午餐吃光,所有孩子们会一起鼓掌欢呼。
日本小学则由学校统一提供午餐。很多小学老师会在课堂中多次提醒孩子们养成节约意识:“蔬菜、粮食、肉是农民辛辛苦苦种植和养殖的,午餐是厨师为我们精心烹饪的。如果大家浪费食材,不仅对不起农民,还对不起厨师,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此外,每种食材都希望被我们吃完,这样它们才能实现价值。”东京都品川区芳水小学四年级学生吴一辉说到:“如果有学生没吃完午餐,老师会鼓励他‘明天加油’。如果全班同学都吃完午餐,老师则让同学们一起庆祝。”
“今天你要小份、中份,还是大份?”“我要中份。”这是位于东京都涩谷区加计塚小学每天午餐期间,负责给同学们盛饭的值日生和同学间的日常对话。这样的餐食规格分配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食量,吃多少要多少,减少浪费。2019年9月,加计塚小学还与相关机构合作开设了一门特殊课程,即让孩子们一起搭建水槽,注入海水,放入10条比目鱼,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养殖。2020年2月,学生们开始讨论如何处置这10条鱼。大多数孩子认为,把比目鱼吃掉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几个月辛勤养殖的犒劳。从养殖到食用的整个过程,让很多孩子更加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他们理解了今后要珍惜所有的食材,杜绝浪费现象。
(摘自《生命时报》)
立法防浪费,食堂只提供套餐
日本国土面积小,山地丘陵多,平原耕地少,食物产量有限。农林水产省2020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9年度食物自给率为38%,大量食物依赖进口。为了减少食物浪费,日本政府注重从立法着手。2001年,日本实施《食品循环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进行循环再利用。2019年10月,日本实施《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规定政府有责任推进避免食物浪费的相关政策,并要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减少浪费。
统计显示,日本超市、餐馆等商家浪费的食物约占总量的55%。很多浪费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宴会、聚餐中,人们一般忙于聊天应酬而忽略了进食。为杜绝这种情况,日本一些地方政府想出了减少食品浪费的“新点子”。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政府发起一场“3010活动”:希望大家在聚餐开始后的30分钟内专心用餐、不要离席,并在聚餐结束前10分钟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将食物吃完。松本市政府还呼吁民众在家也开展“3010活动”,即每月的30日,积极利用冰箱里临近保质期的蔬菜、肉类等烹制菜肴;每月的10日,与孩子们一起利用一些可食用但又常被扔掉的蔬菜茎秆和外皮来烹饪食品。“3010活动”在当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松本市食物浪费现象显著减少。
日本其他地方政府也积极尝试。石川县金泽市政府推出了一项“光盘行动”,呼吁餐厅、食品零售店积极成为“光盘行动参与店铺”。餐厅会在显著位置张贴“光盘行动”海报;按照顾客的需求去掉忌口食材;准备小分量套餐,并在消费者点餐时建议其适量;对吃完所有菜品的顾客给予适当优惠等。食品零售店则把食品分成小包装销售,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打折促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食堂,有些人会自带便当。政府机构食堂一般只提供套餐,每份套餐虽然使用多种食材,但是限人限量,很少有浪费。
超市、餐馆带头减少浪费
旅日华侨吴斌在东京经营中餐馆已经十几年,他介绍说,餐馆服务员会提醒顾客不要一次性点太多菜,如果发现顾客点多了,会建议顾客先吃,不够再点。在顾客用餐即将结束之际,服务员会直接拿来打包餐盒,提醒顾客把没有吃完的菜打包回家。
在日本富山市从事餐饮业的广野美代子说:“一些蔬菜的皮、芯等部分被扔掉非常可惜,如果加工得当,也是美味食材。”于是,她的餐厅尝试将蔬果的残余部分制成沙拉酱,还会用南瓜瓤、白萝卜根部、菜花叶等加工成鲜美的蔬菜汤,同时每天会限量供应25份套餐,每份套餐包含10~12种蔬菜,定价约为1200日元(约合77元人民币),颇受当地顾客欢迎。广野美代子说:“我希望更多人能充分利用蔬菜、水果、粮食等食材,让它们物尽其用。”
在日本,食品有“赏味期限”和“消费期限”之分。“赏味期限”是指食品在此日期前食用较为美味;“消费期限”则指食品能安全食用的期限。不少日本民众搞不清楚二者的区别,以至于不少人把过了赏味期限但依然可以吃的食品当作过期食品扔掉。为此,不少电视台和报纸就此做了专门报道,以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浪费。家住东京的铃木女士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8点准时去家附近的超市采购即将过保质期的面包、寿司、海鲜、肉类等食品。铃木说,这些依然是可以烹制美味的食材,且价格便宜。近年来,与铃木一样习惯购买即将到期食品的日本民众越来越多,一些专门的网站、手机APP等,会将商家的打折信息在平台上发布,方便民众查找。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为民眾节省了开支,还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减少了食物浪费。
在日本工作生活30多年的昭和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郭试瑜表示,就像中国人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长大一样,日本人从小也接受相似的教育,“不浪费食物是一种基本素质,外出吃饭时要适量点菜,已点的饭菜不能剩下,吃不完就打包回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吃光食物是对农民、厨师的最大尊重
在日本,减少浪费做得较好的是中小学校,这得益于日本“食育”教育做得到位。日本从幼儿园起就非常注重饮食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吃好早餐,均衡饮食,享受聚在一起用餐的机会,并且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很多幼儿园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食物理念。例如,在院子里种植蔬菜,让孩子们参与其中,观察蔬菜的成长和收获过程,从小知道蔬菜等食材种植的艰辛,从而教育孩子们珍惜食物,尽量吃完所有的食物。幼儿园的孩子一般自己带便当,每天中午班里会有两名值日生“监督”同学吃午饭。每名孩子在吃完便当后,会给值日生展示一下空空的便当盒。等待最后一名同学把午餐吃光,所有孩子们会一起鼓掌欢呼。
日本小学则由学校统一提供午餐。很多小学老师会在课堂中多次提醒孩子们养成节约意识:“蔬菜、粮食、肉是农民辛辛苦苦种植和养殖的,午餐是厨师为我们精心烹饪的。如果大家浪费食材,不仅对不起农民,还对不起厨师,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此外,每种食材都希望被我们吃完,这样它们才能实现价值。”东京都品川区芳水小学四年级学生吴一辉说到:“如果有学生没吃完午餐,老师会鼓励他‘明天加油’。如果全班同学都吃完午餐,老师则让同学们一起庆祝。”
“今天你要小份、中份,还是大份?”“我要中份。”这是位于东京都涩谷区加计塚小学每天午餐期间,负责给同学们盛饭的值日生和同学间的日常对话。这样的餐食规格分配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食量,吃多少要多少,减少浪费。2019年9月,加计塚小学还与相关机构合作开设了一门特殊课程,即让孩子们一起搭建水槽,注入海水,放入10条比目鱼,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养殖。2020年2月,学生们开始讨论如何处置这10条鱼。大多数孩子认为,把比目鱼吃掉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几个月辛勤养殖的犒劳。从养殖到食用的整个过程,让很多孩子更加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他们理解了今后要珍惜所有的食材,杜绝浪费现象。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