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传统媒体正向多媒体融合转变,媒体融合时代要求从业人员除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知识,具有较高的多媒体素养。
【关键词】媒体融合 转型 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了解新闻事实,还希望能全面、立体、多角度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趋势和意义。因此,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第一时间采集有价值的素材、第一时间播发解读新闻,成为媒体记者的追求,也要求记者能“以一当十”,在采写文字稿件的同时承担为电视和网络供稿的任务。
媒体融合呼唤“多面手编辑记者”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报纸由于文字报道“一维”的叙事结构,很难展现立体多维的新闻事件全貌,受到了来自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冲击。
当“媒体融合”观念逐渐被传统媒体接受并开始尝试向多媒体转变时,“媒体融合”带来生产制作播发流程和新闻从业者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
所谓媒体融合,就是融合传统媒体与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同时传播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以直观呈现新闻事实,深刻解读新闻信息的新闻传播新形式。
媒体融合实现传播优势融合,是以新闻事实为核心,进行传达事实、再现事实、阐释进程、解析意义的最简明有效的传播方式。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采写编评拍摄播发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布平台。新闻产品不仅限于传统纸媒单一的平台,而且能呈现于网络、手机报等多渠道、多平台上。
文字编辑记者在策划、组织采写新闻报道时,必须意识到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不同受众的接受方式。为使新闻报道形象化,记者应尽可能到新闻现场,调动 感官进行观察体验。编辑在判断、选择、配置、把关、发布新闻稿件时,必须适应不同媒体形态、不同受众的需要。因此,媒体融合下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的身份不再局限于新闻稿件的策划人、把关人、撰稿人和评论员,还要充当主持人,上镜出声表达观点。
譬如,文字记者善于根据电视(视频)等新媒体的特点,采写稿件时尽量满足新媒体播发新闻的不同需要,收集典型细节(包括声音和画面)。编辑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电视(视频)报道并转化为文字报道,供传统媒体或互联网采用。
那么,怎样成为“多面手编辑记者”?或者说,“多面手编辑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多面手编辑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1、信息的视觉化思维意识
国外有一句经久不衰的箴言:“要展示,不要讲述”。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新闻事实能使新闻更加快捷、权威、直观。
对于文字编辑记者而言,信息的视觉化思维越来越重要,因为文字报道必须与电视等媒体争夺受众的注意力。文字编辑记者需要运用视觉化思维创作多媒体新闻,用视觉化语言直观反映新闻事实。因此,文字记者在采访中,需要调动感官,拿起相机及时搜集第一手素材,捕捉记录现场的真实画面。新华社的一些文字记者已经尝试采写图文并茂的新闻,一些新闻图片报纸采用率超过文字稿件。对于摄像记者而言,则要通过运用不同的镜头、光线和色彩,搜集事发现场的形象素材,并以适当的角度、景别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之间产生逻辑关系,传达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激发受众观看兴趣。
2、深度报道意识
今天的受众迫切需要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深层次信息。受众不仅需要了解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需要全面、立体、多角度地了解事件全貌和掌握事件的深层意义。
面对数码相机和图像拍摄门槛的降低以及网络的普及,受众成为新闻采集者、传播者已有可能,作为“多面手编辑记者”应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为对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道作准备。
3、创新意识
“多面手编辑记者”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勇于摒弃同质化创作手法,勇于推出新颖作品。
“文字”和“画面”是制作多媒体新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文字”与“画面”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好的多媒体新闻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在重大报道特别是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充分发挥“我在现场”的优势,充分调动感官收集现场细节,且能双语采写稿件。同时,尽量获得第一手、有价值的画面。客串出镜记者、评论员、主持人等解读新闻,提高电视(视频)报道的深度。
4、多种设备的操作能力
“当代编辑使用一些手段和标准也是源于数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的科技进步、意识形态的转变、经济需求和受众趣味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许多技能和标准将继续随着促使新闻媒体发展的这些力量而不断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记者应熟练掌握尽可能多的传输设备,熟悉熟识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技巧,快捷发送多媒体产品。在个人就是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掌握使用多媒体传播技术,才能在新闻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业态的转型,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从业人员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知识,具有较高的多媒体素养。■
参考文献
①[美]塞西莉亚·弗立德著,展江霍 黎敏译:《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规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媒体融合 转型 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了解新闻事实,还希望能全面、立体、多角度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趋势和意义。因此,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第一时间采集有价值的素材、第一时间播发解读新闻,成为媒体记者的追求,也要求记者能“以一当十”,在采写文字稿件的同时承担为电视和网络供稿的任务。
媒体融合呼唤“多面手编辑记者”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报纸由于文字报道“一维”的叙事结构,很难展现立体多维的新闻事件全貌,受到了来自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冲击。
当“媒体融合”观念逐渐被传统媒体接受并开始尝试向多媒体转变时,“媒体融合”带来生产制作播发流程和新闻从业者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
所谓媒体融合,就是融合传统媒体与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同时传播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以直观呈现新闻事实,深刻解读新闻信息的新闻传播新形式。
媒体融合实现传播优势融合,是以新闻事实为核心,进行传达事实、再现事实、阐释进程、解析意义的最简明有效的传播方式。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采写编评拍摄播发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布平台。新闻产品不仅限于传统纸媒单一的平台,而且能呈现于网络、手机报等多渠道、多平台上。
文字编辑记者在策划、组织采写新闻报道时,必须意识到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不同受众的接受方式。为使新闻报道形象化,记者应尽可能到新闻现场,调动 感官进行观察体验。编辑在判断、选择、配置、把关、发布新闻稿件时,必须适应不同媒体形态、不同受众的需要。因此,媒体融合下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的身份不再局限于新闻稿件的策划人、把关人、撰稿人和评论员,还要充当主持人,上镜出声表达观点。
譬如,文字记者善于根据电视(视频)等新媒体的特点,采写稿件时尽量满足新媒体播发新闻的不同需要,收集典型细节(包括声音和画面)。编辑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电视(视频)报道并转化为文字报道,供传统媒体或互联网采用。
那么,怎样成为“多面手编辑记者”?或者说,“多面手编辑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多面手编辑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1、信息的视觉化思维意识
国外有一句经久不衰的箴言:“要展示,不要讲述”。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新闻事实能使新闻更加快捷、权威、直观。
对于文字编辑记者而言,信息的视觉化思维越来越重要,因为文字报道必须与电视等媒体争夺受众的注意力。文字编辑记者需要运用视觉化思维创作多媒体新闻,用视觉化语言直观反映新闻事实。因此,文字记者在采访中,需要调动感官,拿起相机及时搜集第一手素材,捕捉记录现场的真实画面。新华社的一些文字记者已经尝试采写图文并茂的新闻,一些新闻图片报纸采用率超过文字稿件。对于摄像记者而言,则要通过运用不同的镜头、光线和色彩,搜集事发现场的形象素材,并以适当的角度、景别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之间产生逻辑关系,传达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激发受众观看兴趣。
2、深度报道意识
今天的受众迫切需要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深层次信息。受众不仅需要了解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需要全面、立体、多角度地了解事件全貌和掌握事件的深层意义。
面对数码相机和图像拍摄门槛的降低以及网络的普及,受众成为新闻采集者、传播者已有可能,作为“多面手编辑记者”应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为对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道作准备。
3、创新意识
“多面手编辑记者”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勇于摒弃同质化创作手法,勇于推出新颖作品。
“文字”和“画面”是制作多媒体新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文字”与“画面”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好的多媒体新闻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在重大报道特别是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充分发挥“我在现场”的优势,充分调动感官收集现场细节,且能双语采写稿件。同时,尽量获得第一手、有价值的画面。客串出镜记者、评论员、主持人等解读新闻,提高电视(视频)报道的深度。
4、多种设备的操作能力
“当代编辑使用一些手段和标准也是源于数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的科技进步、意识形态的转变、经济需求和受众趣味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许多技能和标准将继续随着促使新闻媒体发展的这些力量而不断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记者应熟练掌握尽可能多的传输设备,熟悉熟识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技巧,快捷发送多媒体产品。在个人就是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掌握使用多媒体传播技术,才能在新闻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业态的转型,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从业人员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知识,具有较高的多媒体素养。■
参考文献
①[美]塞西莉亚·弗立德著,展江霍 黎敏译:《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规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