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暂停数月有余,排队企业累计至近900家。对谁影响最严重?显然,投资企业85%以上仍靠IPO退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首当其冲。
“杭州一PE清盘,LP只拿回投资资金的40%。”日前《英才》记者从一投资人士处获悉。恐慌开始在PE行业蔓延,而这似乎只是开始,有研究机构甚至发布研究报告称:在2013年,国内90%的PE投资机构会面临倒闭或转型的危机。
危言耸听?还是看看IPO的现实状况吧。
去年美国资本市场只有两家国内企业IPO,并且上市价格都不甚理想。而国内IPO暂停数月后仍没有开启的迹象。与此同时,在2008年左右成立的存续期通常为5-7年的PE今明两年陆续到期,仍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PE似乎被逼到了绝境,留给PE的时日无多。
根据统计,2008—2012年的5年间,中国VC/PE共投资了约6447家企业,投资总额约7000亿元。与此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年内,获得VC/PE支持的6447家企业中,仅有610家在境内外实现IPO,占比不到9.5%。
这也意味着PE/VC投向企业的7000亿元投资总额中,有约九成即6000亿元未能通过IPO实现退出。
两头受“堵”
“从去年以来新股上市步伐缓慢,后来甚至停发,这么一来对PE行业打击非常之大。”深圳创投公会秘书长王守仁对《英才》记者坦言。
实际上,2012年二级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上市以后破发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因此即使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在这之前已经上市,现在能退出,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王守仁直言,大量上市的企业资源“库存积压”在证监会,长时间以后,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经营也会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些企业不符合上市要求,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企业失去了募资机会,因而也失去了持续高增长的机会。
证监会也“不失时机”地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
截至2月初,证监会“IPO财务核查”风暴正式启动仅一个月,已有5家主板申请企业、11家创业板申请企业,共计16家企业终止审查。据《英才》记者统计,在这16家终止审查的企业里,至少有山东海力化工、钜泉光电、大连路明发光等8家企业背后有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而这些企业要想再次申请公开发行或许将是很“久远”以后的事了。
祸不单行,在退出严重受阻无法获得收益的同时,PE的再融资也受到影响。“投资人一看股市不好,上市的机会又减少,未来的收益严重不确定,所以也就不再投资创投基金了,因而又带来PE的募资难。”王守仁表示。
1月17日,中国银监会网站发布“银监会召开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其中有一条明令银行业“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这对原本处于募资寒冬中的PE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多PE机构在募资时,都有部分需要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进行募集,第三方理财机构中,银行又占相当部分的比重。
“整体来说PE行业募资难的问题已经出现,前段时间我了解的一家PE原本打算通过银行的渠道募集资金,结果银行不允许代理了,只好另想别的办法。”北京一家PE管理者对《英才》记者说道。
被投企业IPO无门,投资回收受困,再融资也深受影响。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各显其能,另辟蹊径。
路径一 借尸还魂
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直接IPO退出非常不易,而借壳上市就成为很多PE机构动心思的方向。
“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产业,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北京一家国有背景的PE负责人告诉《英才》记者,从2011年运作第一个项目香港曲线上市告捷后,其又在运作更多项目登陆港股市场。
此国有背景PE,成立十余年来已累计投资数十个项目。截至去年,其股东没有追加投资,账上可投资金所剩无几,因此,借助一个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进行资产重组,实现手中项目间接上市不失为可行选择。上述PE负责人曾供职于香港的几家金融机构,运作过不少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因此几经挑选,他在港股市场找到一个已沦为“仙股”的壳公司,并通过控股公司取得了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要想在香港市场顺利进行资产重组,第一,必须考虑过会问题,时间不能拖太长;第二,能够顺利增发新股。因此,在收购企业的选择上就必须寻找受市场欢迎的行业,才能快速过会和增发股票。”上述PE负责人选择了其投资的一家节能企业作为重组收购标的,受政府扶植和市场前景广阔的节能概念既容易通过过会,又容易博得市场投资者的欢心,顺利实现新股的增发。
2011年4月下旬,这家PE投资的节能企业与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关键环节获港交所批准,股票复牌后股价随即上涨。
路径二 背靠大树
“目前二级市场退出渠道不是很通畅的情况下,并购会成为一种比较好的退出方式。”华夏润石(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润石)总经理苏玺对《英才》记者表示,该基金公司现在正是以并购(退出)为主。
华夏润石是由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前50强的新华联集团发起设立。而新华联集团的业务布局已涵盖矿业、化工、房地产、陶瓷、城市管道燃气、酒业、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70家,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
“华夏润石的投资方向会以新华联集团的产业为主线,比如新华联有矿,那么我们就在矿的上下游寻找投资标的;新华联有房地产,我们在房地产的上下游投资布局。”苏玺对《英才》记者描述。 在一些单纯的股权投资基金还苦苦期盼二级市场何时回暖,IPO何时开闸时,华夏润石却可以通过新华联控制的上市公司或者合作伙伴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借壳等各种方式输送到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证券化获得高额收益,而且效率、成功率以及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近年,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文化产业开始进入黄金快速发展期,众多投资机构也抓住机遇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板上市公司宋城股份(300144.SZ)的大股东杭州宋城集团,也不失时机地成立了一家大文化领域的投资公司——七弦投资。
七弦投资执行总经理李青媛向《英才》记者透露,其实文化投资这一领域本身可以IPO的项目并不多,很多项目很难达到现行IPO的标准。而七弦投资所做的一些股权类投资,本身也没打算非走IPO这条道路。
“文化行业本身目前所处的阶段远远还不成熟,所以没有那么多企业可以IPO。现在依托产业背景做并购更加合时宜一些。”七弦投资项目的退出并不仅仅依托于宋城集团,李青媛认为,有些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由于自身主业增长性有限,需要再找新的跟文化相关的业务增长点,并购整合,打通产业链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也是七弦投资的一个重要退出通道。
路径三 PE二级市场
正当多家PE机构在2012年苦于无法正常退出时,“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的成立似乎给了这些投资者一线希望。
2012年6月28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北金所)联合中国创投委等四个发起单位共同创立“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正是旨在为急需退出通道的投资机构搭建新的退出平台。
“近一两年随着许多基金相继到期,但是却受困于无法退出,”北金所副总裁于波对《英才》记者表示:“许多LP对我们表示如果有人接盘,哪怕只有本金出来这些LP也愿意退出”。
但是刚刚成立半年多的“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还在不断发展成熟之中。据记者了解,从成立到现在只发生了一笔房地产基金的交易,股权投资基金交易的案例数量依然为0。
“根据国外经验,PE二级市场都是在具备了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波表示:“这三个条件分别是大量的会员、科学合理的估值体系和二级市场专项基金”。
目前,“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的成员从成立时的28家在2012年底已经扩大到了72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合作成员的帮助下,合理的估值体系也在建立之中。于波表示:“我们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建立1-2只二级市场的专项基金”。
“杭州一PE清盘,LP只拿回投资资金的40%。”日前《英才》记者从一投资人士处获悉。恐慌开始在PE行业蔓延,而这似乎只是开始,有研究机构甚至发布研究报告称:在2013年,国内90%的PE投资机构会面临倒闭或转型的危机。
危言耸听?还是看看IPO的现实状况吧。
去年美国资本市场只有两家国内企业IPO,并且上市价格都不甚理想。而国内IPO暂停数月后仍没有开启的迹象。与此同时,在2008年左右成立的存续期通常为5-7年的PE今明两年陆续到期,仍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PE似乎被逼到了绝境,留给PE的时日无多。
根据统计,2008—2012年的5年间,中国VC/PE共投资了约6447家企业,投资总额约7000亿元。与此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年内,获得VC/PE支持的6447家企业中,仅有610家在境内外实现IPO,占比不到9.5%。
这也意味着PE/VC投向企业的7000亿元投资总额中,有约九成即6000亿元未能通过IPO实现退出。
两头受“堵”
“从去年以来新股上市步伐缓慢,后来甚至停发,这么一来对PE行业打击非常之大。”深圳创投公会秘书长王守仁对《英才》记者坦言。
实际上,2012年二级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上市以后破发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因此即使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在这之前已经上市,现在能退出,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王守仁直言,大量上市的企业资源“库存积压”在证监会,长时间以后,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经营也会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些企业不符合上市要求,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企业失去了募资机会,因而也失去了持续高增长的机会。
证监会也“不失时机”地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
截至2月初,证监会“IPO财务核查”风暴正式启动仅一个月,已有5家主板申请企业、11家创业板申请企业,共计16家企业终止审查。据《英才》记者统计,在这16家终止审查的企业里,至少有山东海力化工、钜泉光电、大连路明发光等8家企业背后有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而这些企业要想再次申请公开发行或许将是很“久远”以后的事了。
祸不单行,在退出严重受阻无法获得收益的同时,PE的再融资也受到影响。“投资人一看股市不好,上市的机会又减少,未来的收益严重不确定,所以也就不再投资创投基金了,因而又带来PE的募资难。”王守仁表示。
1月17日,中国银监会网站发布“银监会召开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其中有一条明令银行业“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这对原本处于募资寒冬中的PE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多PE机构在募资时,都有部分需要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进行募集,第三方理财机构中,银行又占相当部分的比重。
“整体来说PE行业募资难的问题已经出现,前段时间我了解的一家PE原本打算通过银行的渠道募集资金,结果银行不允许代理了,只好另想别的办法。”北京一家PE管理者对《英才》记者说道。
被投企业IPO无门,投资回收受困,再融资也深受影响。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各显其能,另辟蹊径。
路径一 借尸还魂
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直接IPO退出非常不易,而借壳上市就成为很多PE机构动心思的方向。
“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产业,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北京一家国有背景的PE负责人告诉《英才》记者,从2011年运作第一个项目香港曲线上市告捷后,其又在运作更多项目登陆港股市场。
此国有背景PE,成立十余年来已累计投资数十个项目。截至去年,其股东没有追加投资,账上可投资金所剩无几,因此,借助一个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进行资产重组,实现手中项目间接上市不失为可行选择。上述PE负责人曾供职于香港的几家金融机构,运作过不少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因此几经挑选,他在港股市场找到一个已沦为“仙股”的壳公司,并通过控股公司取得了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要想在香港市场顺利进行资产重组,第一,必须考虑过会问题,时间不能拖太长;第二,能够顺利增发新股。因此,在收购企业的选择上就必须寻找受市场欢迎的行业,才能快速过会和增发股票。”上述PE负责人选择了其投资的一家节能企业作为重组收购标的,受政府扶植和市场前景广阔的节能概念既容易通过过会,又容易博得市场投资者的欢心,顺利实现新股的增发。
2011年4月下旬,这家PE投资的节能企业与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关键环节获港交所批准,股票复牌后股价随即上涨。
路径二 背靠大树
“目前二级市场退出渠道不是很通畅的情况下,并购会成为一种比较好的退出方式。”华夏润石(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润石)总经理苏玺对《英才》记者表示,该基金公司现在正是以并购(退出)为主。
华夏润石是由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前50强的新华联集团发起设立。而新华联集团的业务布局已涵盖矿业、化工、房地产、陶瓷、城市管道燃气、酒业、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70家,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
“华夏润石的投资方向会以新华联集团的产业为主线,比如新华联有矿,那么我们就在矿的上下游寻找投资标的;新华联有房地产,我们在房地产的上下游投资布局。”苏玺对《英才》记者描述。 在一些单纯的股权投资基金还苦苦期盼二级市场何时回暖,IPO何时开闸时,华夏润石却可以通过新华联控制的上市公司或者合作伙伴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借壳等各种方式输送到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证券化获得高额收益,而且效率、成功率以及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近年,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文化产业开始进入黄金快速发展期,众多投资机构也抓住机遇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板上市公司宋城股份(300144.SZ)的大股东杭州宋城集团,也不失时机地成立了一家大文化领域的投资公司——七弦投资。
七弦投资执行总经理李青媛向《英才》记者透露,其实文化投资这一领域本身可以IPO的项目并不多,很多项目很难达到现行IPO的标准。而七弦投资所做的一些股权类投资,本身也没打算非走IPO这条道路。
“文化行业本身目前所处的阶段远远还不成熟,所以没有那么多企业可以IPO。现在依托产业背景做并购更加合时宜一些。”七弦投资项目的退出并不仅仅依托于宋城集团,李青媛认为,有些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由于自身主业增长性有限,需要再找新的跟文化相关的业务增长点,并购整合,打通产业链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也是七弦投资的一个重要退出通道。
路径三 PE二级市场
正当多家PE机构在2012年苦于无法正常退出时,“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的成立似乎给了这些投资者一线希望。
2012年6月28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北金所)联合中国创投委等四个发起单位共同创立“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正是旨在为急需退出通道的投资机构搭建新的退出平台。
“近一两年随着许多基金相继到期,但是却受困于无法退出,”北金所副总裁于波对《英才》记者表示:“许多LP对我们表示如果有人接盘,哪怕只有本金出来这些LP也愿意退出”。
但是刚刚成立半年多的“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还在不断发展成熟之中。据记者了解,从成立到现在只发生了一笔房地产基金的交易,股权投资基金交易的案例数量依然为0。
“根据国外经验,PE二级市场都是在具备了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波表示:“这三个条件分别是大量的会员、科学合理的估值体系和二级市场专项基金”。
目前,“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的成员从成立时的28家在2012年底已经扩大到了72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合作成员的帮助下,合理的估值体系也在建立之中。于波表示:“我们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建立1-2只二级市场的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