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完善微电影的创作设计,有利于充分表达社会民众的意愿,对促进微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创作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微电影;创作群体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微电影呈现了迅猛的发展趋势,成为一种新型的互联传播方式,微电影作品的数量激增。受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微电影的创作和设计手段不断突破和创新,呈现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发展趋势。因此,探究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创作
对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标榜为规律的理念进行解构和批判的观念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方面,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对传统经典模式的全面颠覆和改造。后现代主义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象特征是一种没有根据、没有中心思想、自我反思的多元文化主义理念,能够折射出当下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领域中的艺术作品模糊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唯心主义理论学家黑格尔,在1817年针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作出了“艺术已走向终结”这一惊人的论断[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社会当中的传统语言文化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形式都面临着转型危机。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文化界的知识分子受到这一思想的感染和冲击,传统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也都受到了经济政治改革的影响。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成为了时代的主体,人们从陈旧的思想束缚当中解放出来,急切渴望一种新的思想观念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后现代主义顺应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状态,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为我国微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开放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与图像、音乐和广告等艺术表现手段相结合,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下,微电影越来越趋向于传播具有视觉性的文化思想,并且强调观看者的视觉感官娱乐体验,丰富大众的娱乐心理,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在后现代思想文化的推动下,微电影从传统的电影形式中脱离出来,摆脱了政治教化传统,成为了人民群众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2]。
二、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创作群体的包容性
传统电影的创作设计过程中需要依靠强大的制作团队,包括编剧、导演、摄影、营销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微电影是对传统电影创作模式的创新,随着拍摄设备价格的低廉和视频编辑软件的涌现,影片拍摄突破了人员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人们仅仅依靠手机和相机即可完成电影的拍摄,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共享,有效提升了创作群体的包容性。现阶段,我国微电影的创作遵循专业创作和草根创作两条发展主线,克服了传统电影拍摄由专业人士掌握的弊端,具有门槛低和成本低的特点,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拍摄微电影的机会,实现对自身意愿和思想的准确表达,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大众原创的微电影作品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微电影的创作设计过程中来,部分微电影的创作阵容堪比一线大片,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平。
例如:某視频网站推出了“大师微电影”栏目,吸引了金泰勇、杜可风和顾长卫等知名导演的加入,开创了大师创作拍摄微电影的先河,有效提升了微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品质。同时,该视频网站还积极与草根明星合作,购买其原创作品的制作版权,然后由专业人士进行微电影的制作,为微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倡导设计手段的自由性
制作成本低、制作门槛低是微电影的典型特诊,为了提升微电影的放映量,应在创作和设计微电影的过程中,注重运用多元化的设计元素,对人物性格进行精确刻画,使剧情跌宕起伏,充分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创作群体的日趋广泛,在微电影的创作和设计过程中,呈现方式和手段也更加自由。现阶段,部分微电影的创作者从网络小说和当红段子中获取创作灵感,通过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有效增强了微电影的人文性,实现了对自身情感的充分表达。部分未经专业训练的创作者也加入了微电影创作设计的大军,这部分创作者虽然缺乏一定的拍摄技巧,但能够突破传统美学的限制,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通过采用小景和长焦镜头,有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对微电影中人物细节的精准刻画,实现对人物性格的精准刻画,实现对影片主体的充分表达。
例如:在微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创作者通过对电影《无极》和《中国法制报道》相关视频资料的剪辑和编排,有效提升了微电影的播放量,并开启了对传统电影的挑战先河。该微电影的创作者通过在电影中运用反讽手段,实现了对主流艺术的颠覆,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三)拓展创作主题的多元性
影视作品的主体与文化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影视作品的主题通常是对文化环境的映射。因此,微电影的创作和设计与当下的文化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后现代语境提倡多元化和个性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接线逐渐模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微电影通过描摹社会百态,展示人请师父,实现对人性的精确表现。时间短是微电影的典型特点,符合网民利用细碎时间观看电影的需求,受影片时长的限制,微电影一般选取简单的小事表述较为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为了促进微电影的更好发展,创作人员必须基于社会生活的立场,领悟人民群众之所想,表达人民群众之所愿,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诉求。同时,微电影的创作人员应做好微电影的选材工作,将现实生活的题材作为灵感来源,使观众能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完善微电影创作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创作群体的包容性,能够充分表达社会民众的意愿,使微电影表达的内容更接近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倡导设计手段的自由性,有利于创新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手段。此外,拓展创作主题的多元性,有利于促进微电影事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完善微电影创作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越.基于微电影创作视听语言课程的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16,02:24-25.
[2]林文强.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J].视听,2016,07:66-67.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微电影;创作群体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微电影呈现了迅猛的发展趋势,成为一种新型的互联传播方式,微电影作品的数量激增。受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微电影的创作和设计手段不断突破和创新,呈现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发展趋势。因此,探究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创作
对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标榜为规律的理念进行解构和批判的观念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方面,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对传统经典模式的全面颠覆和改造。后现代主义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象特征是一种没有根据、没有中心思想、自我反思的多元文化主义理念,能够折射出当下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领域中的艺术作品模糊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唯心主义理论学家黑格尔,在1817年针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作出了“艺术已走向终结”这一惊人的论断[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社会当中的传统语言文化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形式都面临着转型危机。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文化界的知识分子受到这一思想的感染和冲击,传统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也都受到了经济政治改革的影响。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成为了时代的主体,人们从陈旧的思想束缚当中解放出来,急切渴望一种新的思想观念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后现代主义顺应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状态,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为我国微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开放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与图像、音乐和广告等艺术表现手段相结合,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下,微电影越来越趋向于传播具有视觉性的文化思想,并且强调观看者的视觉感官娱乐体验,丰富大众的娱乐心理,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在后现代思想文化的推动下,微电影从传统的电影形式中脱离出来,摆脱了政治教化传统,成为了人民群众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2]。
二、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创作群体的包容性
传统电影的创作设计过程中需要依靠强大的制作团队,包括编剧、导演、摄影、营销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微电影是对传统电影创作模式的创新,随着拍摄设备价格的低廉和视频编辑软件的涌现,影片拍摄突破了人员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人们仅仅依靠手机和相机即可完成电影的拍摄,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共享,有效提升了创作群体的包容性。现阶段,我国微电影的创作遵循专业创作和草根创作两条发展主线,克服了传统电影拍摄由专业人士掌握的弊端,具有门槛低和成本低的特点,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拍摄微电影的机会,实现对自身意愿和思想的准确表达,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大众原创的微电影作品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微电影的创作设计过程中来,部分微电影的创作阵容堪比一线大片,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平。
例如:某視频网站推出了“大师微电影”栏目,吸引了金泰勇、杜可风和顾长卫等知名导演的加入,开创了大师创作拍摄微电影的先河,有效提升了微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品质。同时,该视频网站还积极与草根明星合作,购买其原创作品的制作版权,然后由专业人士进行微电影的制作,为微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倡导设计手段的自由性
制作成本低、制作门槛低是微电影的典型特诊,为了提升微电影的放映量,应在创作和设计微电影的过程中,注重运用多元化的设计元素,对人物性格进行精确刻画,使剧情跌宕起伏,充分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创作群体的日趋广泛,在微电影的创作和设计过程中,呈现方式和手段也更加自由。现阶段,部分微电影的创作者从网络小说和当红段子中获取创作灵感,通过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有效增强了微电影的人文性,实现了对自身情感的充分表达。部分未经专业训练的创作者也加入了微电影创作设计的大军,这部分创作者虽然缺乏一定的拍摄技巧,但能够突破传统美学的限制,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通过采用小景和长焦镜头,有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对微电影中人物细节的精准刻画,实现对人物性格的精准刻画,实现对影片主体的充分表达。
例如:在微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创作者通过对电影《无极》和《中国法制报道》相关视频资料的剪辑和编排,有效提升了微电影的播放量,并开启了对传统电影的挑战先河。该微电影的创作者通过在电影中运用反讽手段,实现了对主流艺术的颠覆,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三)拓展创作主题的多元性
影视作品的主体与文化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影视作品的主题通常是对文化环境的映射。因此,微电影的创作和设计与当下的文化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后现代语境提倡多元化和个性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接线逐渐模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微电影通过描摹社会百态,展示人请师父,实现对人性的精确表现。时间短是微电影的典型特点,符合网民利用细碎时间观看电影的需求,受影片时长的限制,微电影一般选取简单的小事表述较为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为了促进微电影的更好发展,创作人员必须基于社会生活的立场,领悟人民群众之所想,表达人民群众之所愿,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诉求。同时,微电影的创作人员应做好微电影的选材工作,将现实生活的题材作为灵感来源,使观众能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完善微电影创作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创作群体的包容性,能够充分表达社会民众的意愿,使微电影表达的内容更接近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倡导设计手段的自由性,有利于创新微电影创作设计的手段。此外,拓展创作主题的多元性,有利于促进微电影事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基于后现代语境下完善微电影创作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越.基于微电影创作视听语言课程的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16,02:24-25.
[2]林文强.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J].视听,2016,0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