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症儿童总是不愿意接触别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当中。他们对人的感情非常淡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家人才能让他们产生依恋的情感。在学校的康复训练中孤独症儿童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教师是孤独症学生每天面对次数最多的人,也是除了家长之外对他们施加影响最多的人,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孩子配合意识的关键,还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一、作为一名孤独症康复教师的尴尬与思考
1.遇到的问题。
很多接触孤独症儿童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他们会无缘无故哭闹、发脾气、在陌生人面前不说话等等,无论怎样哄都无济于事。对于特殊教师而言,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被归结为教学方法或者引导方式不正确。
2.思考与初步分析。
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多数孤独症儿童在面对教师和面对家长时判若两人。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孩子们本身的特殊原因外,还存在另一个原因:教师与孤独症儿童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或者说依恋的情感。这也是孤独症儿童在面对新老师时不配合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依恋情感不仅是提高孩子配合意识的关键,也是提升康复教育、训练效果的关键,是康复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步。
依恋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可以描述为儿童渴望和需要与某个个体保持长期的、持续的亲近,以获得安全和舒适的一种情感连接,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人生经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孤独症儿童对人情感淡薄,在生活中,他们最亲近的人是家人,而在学校,教师则是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他们施加主要影响力的人。要想改变孤独症儿童,必须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让点点滴滴的感动产生情感共鸣,把对家人的依恋迁移到老师身上,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依恋情感,从而使他们愿意接近老师,喜爱教师,喜欢班级,喜欢上学。
二、孤独症儿童交往特点
(1)与人交往中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不能进行长时间交流。
由于孤独症儿童在与别人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因此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开始几乎是零交流,无论怎样逗他们讲话或者要求眼神对视,他们都是低头或者直接看其他的地方;但一旦看到家里人来接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活跃,会很听话地跟老师进行眼睛对视,跟老师说再见。
这些情况说明孤独症儿童很难与自己不亲近的人产生主动的交流,包括语言和肢体。
(2)在家里,孤独症儿童最喜欢的是对他照顾比较多的家人。
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人就是照顾他的家人,包括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指导训练。特别是对每天接送他的家人,孩子看到之后会变得很开心很活跃而且很听话。
(3)在学校,孤独症儿童最喜欢的是自己班里的老师。
无论是哪一个班的学生最喜欢的都是自己班里的老师,特别是带班年限比较长的老师,特别听她的话。有些孩子可以将班主任等同于家人一样看待,而对新老师一般都比较抗拒。
三、如何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依恋情感
孤独症儿童上学之前一直由父母照顾,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情绪调节鲜明的行为,它表现为孩子与经常接触的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称为感情依恋;感情依恋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感情联系既有先天基础,又存在着后天的因素。
那么,作为一名特教,怎样才能与学生培养出感情,使孤独症儿童从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听从教师指令,接受教育训练呢?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心龄,切实的保有一颗童心,具备双重的思想。
孤独症儿童感情淡薄,不能融入到我们的世界当中。与其强迫他们倒不如先让我们自己融入他们、了解他们,逐步引导他们的感情取向。孤独症儿童首先是个孩子,并不因为带了“孤独症”三个字就脱离了孩子的本质。他们也同正常幼儿一样喜欢玩耍,只不过他们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别人中。因此,在学校只有老师主动走进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2.细心观察,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感情介入法。
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要想成功地打开他们的心扉,必须要从他们喜欢的东西入手。有的喜欢看书,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教他认识更多的不同的事物或者学习更多基本的社交礼仪;有的喜欢玩玩具,可以和他一起玩,并进行适度的沟通,从而引起他对你的注意并开始互动。
3.教师多与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交流,使孤独症儿童能听懂教师的语言指令,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虽然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没有主动性语言,但是他们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慢慢向他们说清楚要求,让他们理解老师的意思,按老师的话去做。经常与孤独症儿童交谈,讲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对于好的表现,多夸奖,多奖励。也可经常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只需用“是”、“好”或一些简单的短语回答,发展孤独症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
4.师生间亲切感人的情感交流,让孤独症儿童感受教师的爱,体验教师的爱,接受教师的爱,学会回应教师的爱。
爱的教育,依恋的转移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单纯性的谈话,短暂的接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要想改变孤独症学生,必须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要让点点滴滴的感动促使他们去喜爱教师。从最初的触摸,轻轻的拥抱,耐心亲切的话语,到不厌其烦的一口一口喂他们吃饭,清理身上的大小便。通过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让他们对教师有感觉,愿意跟着老师走,牵老师的手,亲近教师,从心里接受教师。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孤独症儿童的种种怪异行为而嫌弃忽略他们,而是用一颗真爱心接纳包容他们的与众不同,真心接纳他们。在班级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沟通,用心训练。
一、作为一名孤独症康复教师的尴尬与思考
1.遇到的问题。
很多接触孤独症儿童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他们会无缘无故哭闹、发脾气、在陌生人面前不说话等等,无论怎样哄都无济于事。对于特殊教师而言,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被归结为教学方法或者引导方式不正确。
2.思考与初步分析。
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多数孤独症儿童在面对教师和面对家长时判若两人。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孩子们本身的特殊原因外,还存在另一个原因:教师与孤独症儿童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或者说依恋的情感。这也是孤独症儿童在面对新老师时不配合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依恋情感不仅是提高孩子配合意识的关键,也是提升康复教育、训练效果的关键,是康复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步。
依恋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可以描述为儿童渴望和需要与某个个体保持长期的、持续的亲近,以获得安全和舒适的一种情感连接,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人生经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孤独症儿童对人情感淡薄,在生活中,他们最亲近的人是家人,而在学校,教师则是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他们施加主要影响力的人。要想改变孤独症儿童,必须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让点点滴滴的感动产生情感共鸣,把对家人的依恋迁移到老师身上,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依恋情感,从而使他们愿意接近老师,喜爱教师,喜欢班级,喜欢上学。
二、孤独症儿童交往特点
(1)与人交往中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不能进行长时间交流。
由于孤独症儿童在与别人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因此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开始几乎是零交流,无论怎样逗他们讲话或者要求眼神对视,他们都是低头或者直接看其他的地方;但一旦看到家里人来接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活跃,会很听话地跟老师进行眼睛对视,跟老师说再见。
这些情况说明孤独症儿童很难与自己不亲近的人产生主动的交流,包括语言和肢体。
(2)在家里,孤独症儿童最喜欢的是对他照顾比较多的家人。
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人就是照顾他的家人,包括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指导训练。特别是对每天接送他的家人,孩子看到之后会变得很开心很活跃而且很听话。
(3)在学校,孤独症儿童最喜欢的是自己班里的老师。
无论是哪一个班的学生最喜欢的都是自己班里的老师,特别是带班年限比较长的老师,特别听她的话。有些孩子可以将班主任等同于家人一样看待,而对新老师一般都比较抗拒。
三、如何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依恋情感
孤独症儿童上学之前一直由父母照顾,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情绪调节鲜明的行为,它表现为孩子与经常接触的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称为感情依恋;感情依恋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感情联系既有先天基础,又存在着后天的因素。
那么,作为一名特教,怎样才能与学生培养出感情,使孤独症儿童从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听从教师指令,接受教育训练呢?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心龄,切实的保有一颗童心,具备双重的思想。
孤独症儿童感情淡薄,不能融入到我们的世界当中。与其强迫他们倒不如先让我们自己融入他们、了解他们,逐步引导他们的感情取向。孤独症儿童首先是个孩子,并不因为带了“孤独症”三个字就脱离了孩子的本质。他们也同正常幼儿一样喜欢玩耍,只不过他们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别人中。因此,在学校只有老师主动走进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2.细心观察,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感情介入法。
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要想成功地打开他们的心扉,必须要从他们喜欢的东西入手。有的喜欢看书,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教他认识更多的不同的事物或者学习更多基本的社交礼仪;有的喜欢玩玩具,可以和他一起玩,并进行适度的沟通,从而引起他对你的注意并开始互动。
3.教师多与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交流,使孤独症儿童能听懂教师的语言指令,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虽然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没有主动性语言,但是他们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慢慢向他们说清楚要求,让他们理解老师的意思,按老师的话去做。经常与孤独症儿童交谈,讲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对于好的表现,多夸奖,多奖励。也可经常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只需用“是”、“好”或一些简单的短语回答,发展孤独症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
4.师生间亲切感人的情感交流,让孤独症儿童感受教师的爱,体验教师的爱,接受教师的爱,学会回应教师的爱。
爱的教育,依恋的转移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单纯性的谈话,短暂的接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要想改变孤独症学生,必须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要让点点滴滴的感动促使他们去喜爱教师。从最初的触摸,轻轻的拥抱,耐心亲切的话语,到不厌其烦的一口一口喂他们吃饭,清理身上的大小便。通过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让他们对教师有感觉,愿意跟着老师走,牵老师的手,亲近教师,从心里接受教师。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孤独症儿童的种种怪异行为而嫌弃忽略他们,而是用一颗真爱心接纳包容他们的与众不同,真心接纳他们。在班级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沟通,用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