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四会 526200)
摘 要 水稻优质高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民基本生存保障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推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问题的关键与核心。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稻田建设、稻种的选择处理、培育壮秧、田间管理及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的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11
水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抓好水稻生产,对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部分农民掌握的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有限,盲目、随意地进行生产管理,出现水稻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如何提高水稻品质,增加水稻产量成为水稻种植讨论的重要内容。其中,水稻的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田地建设、品种、肥料及自然因素等,下面结合实践总结,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稻田基本建设
水稻种植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要把握全局、稳步进行,从最基本的稻田位置选择再到稻田的平整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位,为水稻栽培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
1.1 稻田位置的选择
稻田位置的选择对于水稻种植有着重要意义,其直接影响到水稻种植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在选择稻田位置时最好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附近有清洁水源,便于灌溉;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昼夜温差较小,最好不要超过15 ℃;土壤当中不能有重金属残留或者农药残留;日照时间较长,光照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基本条件。
1.2 稻田的整地环节
水稻田的整地环节主要分为翻土、平整以及建埂等几个部分。稻田需要在土壤上冻之前进行一次翻土工作,翻土的深度通常为0.2 m,在耕田以后不用耙进行处理,便于将翻出来的土块晒干[1]。翻土不仅可以使上一批农作物残留下来的秸秆被微生物分解成养分,提高土壤肥沃度,还可以采取防虫害措施减少越冬害虫的数量。而田埂的修建,可以为水流灌溉提供基本条件。
2 水稻品种的选择及初步处理
水稻品种的选择也是影响水稻种植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所以在选择水稻品种时,最好是选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水稻种子,同时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判断所选择的水稻品种是否适合在该环境下进行大批量种植。水稻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初步处理,既可以采用阳光曝晒的方式杀灭病菌,也可以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杀灭病菌。在挑选种子时,可以使用盐水浸泡筛选的方式,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去除,余下的饱满种子经过清水洗净,然后再放入到石灰水当中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种植时的病虫害问题。
3 壮秧培养,控制种植密度
壮秧的培养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预先对秧苗进行培养可以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生长质量,从而提高水稻的种植产量。在培育壮秧时要尽量提高秧苗的抗寒、抗旱及抗倒伏等性能。在培养壮秧时,要在表面不蓄水的旱地进行栽培,而后移至水域进行生长,适当施肥,控制壮秧的生长速度,速度过慢不利于水稻的种植,速度过快则会破坏当前的生长环境。在壮秧培养完成以后,可以将壮秧移植到水稻田当中。在将秧苗移植到水稻田当时,必须控制好密度,如果密度太高,水稻的叶片会相互重叠,不利于光照资源的充分利用;重叠部分空气不流通,容易发生病虫害问题;水稻根部距离太近,会相互争夺土壤养分,导致水稻生长良莠不齐。当然,秧苗移植的密度也不能太低,密度太低,一来会占据大面积的土地,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来土壤当中的养分供给有余,浪費养料资源;三来水稻与水稻之间的距离太远也不利于温度的保持。对此,必须要控制好水稻种植的密度,最好是保持0.15 m×0.15 m,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2]。
4 强化种植管理
水稻的种植技术只是水稻生长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水稻种植的管理工作。水稻的种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施肥、灌溉及除草。在施肥方面,主要是使用有机肥料,适当配合一些无机肥料,如果需要使用化学肥料,那么要注意控制好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最好是按照2∶1 ∶2进行施肥。施肥要把握好时机,将秧苗插入到稻田之中,只需要经过一天,秧苗就会开始生长,所以施肥最好是搭配翻土一起进行,边翻土边进行施肥,可以保证肥料分布的均匀性。在除草方面,由于杂草会与水稻秧苗抢夺养分,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所以在秧苗插入稻田的5 d以后就可以开始除草工作。如果杂草比较少,那么就使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如果杂草比较多,就要通过除草剂除草。在使用除草剂
时,需要对水,使其变为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使用方式为喷洒方式。通常情况下,水稻秧苗进入到快速生长阶段时,杂草的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可使用药效较强的除草剂进行喷洒,效果会比较好。在灌溉方面,当水稻生长到返青期时,对水分的需求量会比较大,此时就需要引水灌溉,使稻田中水的深度达到3~5 cm;分蘖以后,要将水分排干,控制秧苗生长;结穗期稻田水的深度要维持在5 cm左右;成熟期则需要将水分排出,以保证水稻颗粒的饱满。
5 病虫害防治
目前已知的水稻病虫害一共有300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20多种。我国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白背飞虱等。在治理病虫害时,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南方地区,水稻大多是种植在温暖潮湿的区域,这种环境虽然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要求,但也为病虫害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治理十分重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5.1 种植管理防治
比=如水稻种子的消毒杀菌处理、翻土晒田处理、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及水稻的合理密植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5.2 物理防治方法
如设置人工捕虫器、诱虫灯等,将害虫集中控制在这些工具内进行灭杀。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且不会对水稻田产生污染。
5.3 化学防治方法
针对相应的病虫害适当地使用农药,将病虫害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效果比较显著,但是时间一长,害虫会产生抗药性,治理效果大大降低,且农药的使用会污染土壤,对水稻的生长造成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5.4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就是引进益虫或者微生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治理。对于益虫的引进,可以选择青蛙、蜘蛛等,对于微生物的引进,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生物防治的办法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害,且不会产生污染。
6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最好使用半机械化收割技术,将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机械收割的误操作,还可以提高人工收割的收割效率。收割过程中,要注意稻穗的筛选工作,对于干瘪的稻穗进行剔除。收割完成后将所收获的稻穗晒干,去除水分,消毒杀菌,为后续的储藏提供基本条件。储藏时要选择干燥、阴凉处,保证稻谷的长期储存[3]。
7 结语
水稻是我国南方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是我国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保证水稻生长的质量,提高水稻产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耿维,王金环,张洪生.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39.
[2]苏晖,仲军,王云智,等.水稻根系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上海农业科技,2016(3):28-30.
[3]郑燕霞,王丽锋,郑艳华,王小军,肖秀琴.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4):225-226.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水稻优质高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民基本生存保障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推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问题的关键与核心。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稻田建设、稻种的选择处理、培育壮秧、田间管理及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的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11
水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抓好水稻生产,对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部分农民掌握的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有限,盲目、随意地进行生产管理,出现水稻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如何提高水稻品质,增加水稻产量成为水稻种植讨论的重要内容。其中,水稻的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田地建设、品种、肥料及自然因素等,下面结合实践总结,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稻田基本建设
水稻种植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要把握全局、稳步进行,从最基本的稻田位置选择再到稻田的平整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位,为水稻栽培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
1.1 稻田位置的选择
稻田位置的选择对于水稻种植有着重要意义,其直接影响到水稻种植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在选择稻田位置时最好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附近有清洁水源,便于灌溉;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昼夜温差较小,最好不要超过15 ℃;土壤当中不能有重金属残留或者农药残留;日照时间较长,光照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基本条件。
1.2 稻田的整地环节
水稻田的整地环节主要分为翻土、平整以及建埂等几个部分。稻田需要在土壤上冻之前进行一次翻土工作,翻土的深度通常为0.2 m,在耕田以后不用耙进行处理,便于将翻出来的土块晒干[1]。翻土不仅可以使上一批农作物残留下来的秸秆被微生物分解成养分,提高土壤肥沃度,还可以采取防虫害措施减少越冬害虫的数量。而田埂的修建,可以为水流灌溉提供基本条件。
2 水稻品种的选择及初步处理
水稻品种的选择也是影响水稻种植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所以在选择水稻品种时,最好是选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水稻种子,同时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判断所选择的水稻品种是否适合在该环境下进行大批量种植。水稻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初步处理,既可以采用阳光曝晒的方式杀灭病菌,也可以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杀灭病菌。在挑选种子时,可以使用盐水浸泡筛选的方式,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去除,余下的饱满种子经过清水洗净,然后再放入到石灰水当中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种植时的病虫害问题。
3 壮秧培养,控制种植密度
壮秧的培养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预先对秧苗进行培养可以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生长质量,从而提高水稻的种植产量。在培育壮秧时要尽量提高秧苗的抗寒、抗旱及抗倒伏等性能。在培养壮秧时,要在表面不蓄水的旱地进行栽培,而后移至水域进行生长,适当施肥,控制壮秧的生长速度,速度过慢不利于水稻的种植,速度过快则会破坏当前的生长环境。在壮秧培养完成以后,可以将壮秧移植到水稻田当中。在将秧苗移植到水稻田当时,必须控制好密度,如果密度太高,水稻的叶片会相互重叠,不利于光照资源的充分利用;重叠部分空气不流通,容易发生病虫害问题;水稻根部距离太近,会相互争夺土壤养分,导致水稻生长良莠不齐。当然,秧苗移植的密度也不能太低,密度太低,一来会占据大面积的土地,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来土壤当中的养分供给有余,浪費养料资源;三来水稻与水稻之间的距离太远也不利于温度的保持。对此,必须要控制好水稻种植的密度,最好是保持0.15 m×0.15 m,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2]。
4 强化种植管理
水稻的种植技术只是水稻生长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水稻种植的管理工作。水稻的种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施肥、灌溉及除草。在施肥方面,主要是使用有机肥料,适当配合一些无机肥料,如果需要使用化学肥料,那么要注意控制好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最好是按照2∶1 ∶2进行施肥。施肥要把握好时机,将秧苗插入到稻田之中,只需要经过一天,秧苗就会开始生长,所以施肥最好是搭配翻土一起进行,边翻土边进行施肥,可以保证肥料分布的均匀性。在除草方面,由于杂草会与水稻秧苗抢夺养分,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所以在秧苗插入稻田的5 d以后就可以开始除草工作。如果杂草比较少,那么就使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如果杂草比较多,就要通过除草剂除草。在使用除草剂
时,需要对水,使其变为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使用方式为喷洒方式。通常情况下,水稻秧苗进入到快速生长阶段时,杂草的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可使用药效较强的除草剂进行喷洒,效果会比较好。在灌溉方面,当水稻生长到返青期时,对水分的需求量会比较大,此时就需要引水灌溉,使稻田中水的深度达到3~5 cm;分蘖以后,要将水分排干,控制秧苗生长;结穗期稻田水的深度要维持在5 cm左右;成熟期则需要将水分排出,以保证水稻颗粒的饱满。
5 病虫害防治
目前已知的水稻病虫害一共有300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20多种。我国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白背飞虱等。在治理病虫害时,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南方地区,水稻大多是种植在温暖潮湿的区域,这种环境虽然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要求,但也为病虫害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治理十分重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5.1 种植管理防治
比=如水稻种子的消毒杀菌处理、翻土晒田处理、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及水稻的合理密植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5.2 物理防治方法
如设置人工捕虫器、诱虫灯等,将害虫集中控制在这些工具内进行灭杀。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且不会对水稻田产生污染。
5.3 化学防治方法
针对相应的病虫害适当地使用农药,将病虫害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效果比较显著,但是时间一长,害虫会产生抗药性,治理效果大大降低,且农药的使用会污染土壤,对水稻的生长造成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5.4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就是引进益虫或者微生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治理。对于益虫的引进,可以选择青蛙、蜘蛛等,对于微生物的引进,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生物防治的办法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害,且不会产生污染。
6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最好使用半机械化收割技术,将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机械收割的误操作,还可以提高人工收割的收割效率。收割过程中,要注意稻穗的筛选工作,对于干瘪的稻穗进行剔除。收割完成后将所收获的稻穗晒干,去除水分,消毒杀菌,为后续的储藏提供基本条件。储藏时要选择干燥、阴凉处,保证稻谷的长期储存[3]。
7 结语
水稻是我国南方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是我国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保证水稻生长的质量,提高水稻产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耿维,王金环,张洪生.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39.
[2]苏晖,仲军,王云智,等.水稻根系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上海农业科技,2016(3):28-30.
[3]郑燕霞,王丽锋,郑艳华,王小军,肖秀琴.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4):225-226.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