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中国的纤维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纤维艺术正面临危机。如艺术作品没有创新;作品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和维护等。我们要勇敢面对危机并有效的解决它们,使纤维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中国风格的纤维艺术。
关键词:危机;模仿;技术;仓储;维护;市场
“从婴儿出生时期抹去体液的布,至死去时脸上覆盖的布,从出生到死去,人类的生存空间都离不开纺织品的呵护。”这是日本设计师边广子对纤维织物与人类关系所作的精辟描述,这足以窥见人们对纤维制品的依赖。纤维制品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熟悉与陌生、古代与现代交织成了一种迷离的情节。20纪末茹斯·高(Ruth·kao)教授带领15个纤维艺术学生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大门。但在快速发展中,它也面临着多种危机。
1 模仿跟风
纤维艺术作品本身并没有价值,全靠艺术家予以附加价值,所以艺术家的创造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现今纤维艺术正逐渐失去她的“唯一性”,而这种“唯一性”指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中国元素。新时期中国的纤维艺术在与西方的碰撞中受到极大的影响,国内有很多作品的元素符号都来自于西方的作品中。不可否认西方的艺术脚步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照抄照搬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这也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初衷。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出现使纤维艺术集材质、功能、空间、灯光、音效于一身的艺术门类,给人们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盛宴。中国也有自己传统的纤维艺术,刺绣是其中发展最全的一种,但不同于西方现代的纤维艺术,没有她那种创新性和艺术感。当代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是短暂的,更多是学习和效仿。我们习惯都把西方艺术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一种前卫。时常跟在西方的后面,跟紧了,没有消化的时间;跟的慢了,那就是落后。说好听点是跟国际接轨,说的不好听就是抄袭,艺术展览需要多样性,而不是千篇一律,这就是新时代的纤维艺术面临的问题。新时期中国纤维艺必须具有自己的元素特色,不要让人一眼看到艺术作品就联想到国外哪个大师或者哪张画。我们太需要我们名族自己东西,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作品,而不是去模仿和抄袭。
2 技术危机
“无论哪一种工艺,其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均存在紧密联系,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装饰艺术随之发展。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是分不开的,人们精通某种技术以后即可成为艺术家。”美国人类学家弗兰慈·博厄斯说:现今,很多艺术家都被说很匠气,太讲究技术层次东西,而忽视艺术家创作和感受。但这样的理论不适用于纤维艺术,缺乏技术反而成为了一种危机。纤维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她需要技术,她能凭借精湛工艺和材质编织靓丽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一些好的观念,好的创意都无法得到实现。艺术如同摩天大厦,而技术如同大厦的地基;没有又深又厚的地基,就无法铸成摩天大楼。有些艺术讲究自然之美,随心之美,所以技术要求就没那么重要。但是就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没有青年使利剑,中年使重剑的历练和感悟,是不可能直接达到草木为剑的境界。艺术是为了创造美,而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扎实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新时期纤维艺术的很多艺术家都摒弃此传统——害怕成为匠人,而画面所呈现的效果仍然缺乏底气,这种底气就是以技术为支撑的;艺术需要思考,需要想象力和感情投入,而技术需要经验,知识与技巧。技术是创造的基础,纤维艺术要发挥技术的优势,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否则这种危机将阻碍纤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3 仓储维护
现今中国纤维艺术领域的创作日益活跃、繁荣。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的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惠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中国纤维艺术的风采,向世人阐述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气派。之后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以及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艺术大展”展示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中国的造型观念。然而危机在此产生,在展览过后有多少人会关注艺术作品的存放和维护呢!是的,艺术作品该如何储存呢?这或许是每个艺术门类面临的问题。即便是专门艺术机构在库房中,也能看到随便的摆放的艺术作品,看了也许会让人痛心。
艺术作品凝聚的是艺术家辛勤的劳动,最后的归宿却是落满尘土,渐渐的在岁月中失色。纤维艺术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案解决自身的储存。我国的艺术品仓储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艺术机构和艺术爱好者都没有将艺术品放在专业的仓库中,大多数存放在货物仓库或个人的居所里面。纤维艺术品在买回家后,经过时间的蹉跎,发现纤维制品比一般的艺术作品更容易损坏、老化,甚至发霉蛀虫,受众会愿意接受吗!当纤维艺术品失去她的受众,她还能向以前一样发展壮大吗?艺术作品的仓储条件,一方面反映了这个艺术门类对艺术品保护能力,同时也反映了艺术门类发展的完善性和生命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能够作为短时间的陈列,那是多么的可惜。我们迫切需要完善的艺术体系去影响下一代的艺术家,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为他们开创先河。
4 市场的偏离
当代纤维艺术的另一个危机就是受到市场的影响,商业化趋势严重。艺术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利益格局,这也扭曲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心态。钱是中性的,资本是有欲望的;在资本面前,资本的属性一下子就吞噬了当代艺术,艺术品也是商品,有人买,就有人生产。从社会学角度,是一种生产活动,与精神文明没关系。今天艺术家代笔和生产的作坊化盛行,最有名数安迪·沃霍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艺术家监工之下的作品同样有艺术市场,径直把这些具有符号性的商品等同于艺术品,应该如何认定他们艺术价值,这值得深思!
在商业化特征下,纤维艺术已不再那么纯粹。现代纤维艺术市场作品价格比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太多,也许人气火爆的艺术品价格高是正常的,但是这些作品的高价钱背后,不一定是好事。第一:天价作品不容易达成艺术贸易;第二:艺术和普罗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第三:演变成畸形的艺术形式。高价的艺术品买不起,为了大众和市场,使用大量的复制,使艺术家本人和艺术市场受到恶劣的影响。这不单是纤维艺术的危机,也是整个艺术界面临的威胁。
当代纤维艺术正面临着危机,只有解决这些,她才会强大。更需要我们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基础上解决,融入我们名族性和地域性的独特元素,建立“中国特色的当代纤维艺术”。
参考文献
[1]施惠.第五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6.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M].陕西人美艺术公司出版社,2002年.
[3]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
[4]刘鹏宇.壁挂设计与应用[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
[5]赵树栋.美术的观点2[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
关键词:危机;模仿;技术;仓储;维护;市场
“从婴儿出生时期抹去体液的布,至死去时脸上覆盖的布,从出生到死去,人类的生存空间都离不开纺织品的呵护。”这是日本设计师边广子对纤维织物与人类关系所作的精辟描述,这足以窥见人们对纤维制品的依赖。纤维制品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熟悉与陌生、古代与现代交织成了一种迷离的情节。20纪末茹斯·高(Ruth·kao)教授带领15个纤维艺术学生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大门。但在快速发展中,它也面临着多种危机。
1 模仿跟风
纤维艺术作品本身并没有价值,全靠艺术家予以附加价值,所以艺术家的创造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现今纤维艺术正逐渐失去她的“唯一性”,而这种“唯一性”指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中国元素。新时期中国的纤维艺术在与西方的碰撞中受到极大的影响,国内有很多作品的元素符号都来自于西方的作品中。不可否认西方的艺术脚步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照抄照搬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这也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初衷。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出现使纤维艺术集材质、功能、空间、灯光、音效于一身的艺术门类,给人们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盛宴。中国也有自己传统的纤维艺术,刺绣是其中发展最全的一种,但不同于西方现代的纤维艺术,没有她那种创新性和艺术感。当代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是短暂的,更多是学习和效仿。我们习惯都把西方艺术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一种前卫。时常跟在西方的后面,跟紧了,没有消化的时间;跟的慢了,那就是落后。说好听点是跟国际接轨,说的不好听就是抄袭,艺术展览需要多样性,而不是千篇一律,这就是新时代的纤维艺术面临的问题。新时期中国纤维艺必须具有自己的元素特色,不要让人一眼看到艺术作品就联想到国外哪个大师或者哪张画。我们太需要我们名族自己东西,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作品,而不是去模仿和抄袭。
2 技术危机
“无论哪一种工艺,其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均存在紧密联系,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装饰艺术随之发展。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是分不开的,人们精通某种技术以后即可成为艺术家。”美国人类学家弗兰慈·博厄斯说:现今,很多艺术家都被说很匠气,太讲究技术层次东西,而忽视艺术家创作和感受。但这样的理论不适用于纤维艺术,缺乏技术反而成为了一种危机。纤维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她需要技术,她能凭借精湛工艺和材质编织靓丽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一些好的观念,好的创意都无法得到实现。艺术如同摩天大厦,而技术如同大厦的地基;没有又深又厚的地基,就无法铸成摩天大楼。有些艺术讲究自然之美,随心之美,所以技术要求就没那么重要。但是就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没有青年使利剑,中年使重剑的历练和感悟,是不可能直接达到草木为剑的境界。艺术是为了创造美,而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扎实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新时期纤维艺术的很多艺术家都摒弃此传统——害怕成为匠人,而画面所呈现的效果仍然缺乏底气,这种底气就是以技术为支撑的;艺术需要思考,需要想象力和感情投入,而技术需要经验,知识与技巧。技术是创造的基础,纤维艺术要发挥技术的优势,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否则这种危机将阻碍纤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3 仓储维护
现今中国纤维艺术领域的创作日益活跃、繁荣。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的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惠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中国纤维艺术的风采,向世人阐述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气派。之后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以及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艺术大展”展示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中国的造型观念。然而危机在此产生,在展览过后有多少人会关注艺术作品的存放和维护呢!是的,艺术作品该如何储存呢?这或许是每个艺术门类面临的问题。即便是专门艺术机构在库房中,也能看到随便的摆放的艺术作品,看了也许会让人痛心。
艺术作品凝聚的是艺术家辛勤的劳动,最后的归宿却是落满尘土,渐渐的在岁月中失色。纤维艺术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案解决自身的储存。我国的艺术品仓储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艺术机构和艺术爱好者都没有将艺术品放在专业的仓库中,大多数存放在货物仓库或个人的居所里面。纤维艺术品在买回家后,经过时间的蹉跎,发现纤维制品比一般的艺术作品更容易损坏、老化,甚至发霉蛀虫,受众会愿意接受吗!当纤维艺术品失去她的受众,她还能向以前一样发展壮大吗?艺术作品的仓储条件,一方面反映了这个艺术门类对艺术品保护能力,同时也反映了艺术门类发展的完善性和生命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能够作为短时间的陈列,那是多么的可惜。我们迫切需要完善的艺术体系去影响下一代的艺术家,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为他们开创先河。
4 市场的偏离
当代纤维艺术的另一个危机就是受到市场的影响,商业化趋势严重。艺术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利益格局,这也扭曲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心态。钱是中性的,资本是有欲望的;在资本面前,资本的属性一下子就吞噬了当代艺术,艺术品也是商品,有人买,就有人生产。从社会学角度,是一种生产活动,与精神文明没关系。今天艺术家代笔和生产的作坊化盛行,最有名数安迪·沃霍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艺术家监工之下的作品同样有艺术市场,径直把这些具有符号性的商品等同于艺术品,应该如何认定他们艺术价值,这值得深思!
在商业化特征下,纤维艺术已不再那么纯粹。现代纤维艺术市场作品价格比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太多,也许人气火爆的艺术品价格高是正常的,但是这些作品的高价钱背后,不一定是好事。第一:天价作品不容易达成艺术贸易;第二:艺术和普罗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第三:演变成畸形的艺术形式。高价的艺术品买不起,为了大众和市场,使用大量的复制,使艺术家本人和艺术市场受到恶劣的影响。这不单是纤维艺术的危机,也是整个艺术界面临的威胁。
当代纤维艺术正面临着危机,只有解决这些,她才会强大。更需要我们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基础上解决,融入我们名族性和地域性的独特元素,建立“中国特色的当代纤维艺术”。
参考文献
[1]施惠.第五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6.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M].陕西人美艺术公司出版社,2002年.
[3]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
[4]刘鹏宇.壁挂设计与应用[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
[5]赵树栋.美术的观点2[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