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体审视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代性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变化,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從现实的对象主体出发,教育的过程是加强与对象主体的沟通,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对象主体的主体性,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对象主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 对象主体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5-0053-04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必须准确把握教育对象主体的时代变化。而正以现代性的缩略语呈现出来的当今时代,主体的思想无不打上现代性生活的烙印。针对现代性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新变化、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紧贴时代发展的挑战,必须坚持并愈益彰显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
  
  一、现代性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当下厘思
  
  1.对现代性的界定
  现代性一词出现于19世纪,一般认为最早使用该词的是法国文学评论家波德莱尔,用来表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或品质。[1]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性的理解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纬度、不同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现代性是现代社会中人和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正如吉登斯所言,“它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缩略语”。现代性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不断趋向合理化的过程。童星认为现代性具有五个特征: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社会上的城市化,文化上的世俗化,组织上的科层化和观念上的理性化。[2]赵景来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复合性对象,而非单一性对象,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人主义被认为是现代性的基本元素,现代性更复杂的含义必须到“现代性问题”中去寻求,只有把握了“现代性”之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现代性。现代性的价值两重性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解放,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忍受着失去方向,失去意义,以及由于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工具理性而来的高风险造成的不安全,如意义的失落,心灵的漂泊,疏离感,等等。[3]
  虽然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里没有现代性的字眼,但处处体现了现代性。他一方面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带来的人的异化,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指出人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所造成的人与人的普遍的交往关系为基础的,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发展阶段。把人从人的依赖关系上解放出来,使人成为普遍意义上独立的个人,促进了人的发展。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断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但是在追求的背后,掩盖了人对精神价值的追求。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分析突出体现在资本的分析上。今天的资本较之马克思笔下的资本已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当代资本的新形态,而且资本逻辑与当代社会冲突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当代社会冲突的新结构。[4]当代社会冲突的新结构必然使社会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使人的本质产生新的变化。由于当前还没有处理好资本与诚信、资本与社会和谐、资本与正义、资本与以人为本的关系,负面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
  总之,现代性是由传统社会通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资本运用所呈现的状态和性质,以正负效应的样式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任何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呈现现代性,但由于国情、文化传统、发展道路,资本运用的多样性等使现代性呈现出复杂性。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国情和历史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尤其时空高度压缩下所呈现的现代性又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性。
  2.现代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促进发展
  现代性在引起社会整体的全方位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深刻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对象主体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即对象性的本质力量。主体性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中得以展现和确证,根本特征是实践性,据其表现形式分为认识的主体性、实践的主体性及其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价值的主体性。主体性有内在结构,个人主体性按内向度与外向度分为个人内向主体性和个人外向主体性。前者主要涉及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后者主要涉及一般客体和他者主体的关系。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促进了对象主体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缩短了时空距离,方便了主体的交往。如网络交往的特征包括交往主体的非个性化和多元化,交往方式的非中心化和间接化,交往行为的直接化和便捷化,交往领域的全球化,交往角色的虚拟化,交往关系的平等性,交往信息传递的双向互动和多向互动。[5]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有助于对象主体及时、全面的接受与共享信息。这些新变化使主体性的发展不断超越旧的限度。
  对象主体的正面发展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体性的增强有助于对象主体主动的认知、能动的发现、正确的选择。正确发挥认识的主体性,能够使对象主体深刻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不断地从肤浅的知觉认识进入到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自发的认识进入到自由自觉的认识中,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实践的主体性体现了对象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推动了教育目标的现实转化。进而使对象主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人格等方面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3.现代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负面影响
  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主体与过去或传统社会相比又呈现出一定的负面变化。一是对象主体自我中心主义的膨胀。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传统社会中主体在行为时情感具有高度的优先地位,主体一般是集体或团体取向的,追求一种无私奉献的社会行为,社会盛行特殊主义,根据先赋性(根据人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的特殊身份或特征)对待和评价,社会角色是“扩散性”的。在现代社会中,则与之相反。在走向现代性的社会转型中,自我认同感增强,个性的张扬,集体认同减弱,与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集体认同出现一定的矛盾。自我中心主义膨胀,误导了现代人的基本行为方式和道德心态。主体性的发展存有限度,一旦占有性、破坏性的一面超过生产性、建设性的一面,对象主体的自我中心主义就会更加膨胀。二是对象主体精神追求的缺失。科技的迅猛发展,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们选择、享受的多样性,又使人们陷入了盲目的科技崇拜,陷于物役的人将无暇顾及人生的意义而不断丧失了创造的原动力和超越性的理想追求,导致出现精神危机。科技和人们精神危机似乎出现了背道而驰的发展,使人们对一度欢呼的现代性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主张重新返回自然,回到理想的原始社会中去。三是对象主体的认同危机。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微观分析中,指出信任的两种形式,即对人的信任和对系统的信任。前一种基于他人的诚实和可靠性基础上,后一种基于系统信任的知识和运行原则的正确性基础上。前现代社会,时空高度融合,共同在场在日常交往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的信任关系更多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在现代社会,时空高度分离,对抽象体系的信任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信任关系的转换,势必造成对象主体对施教主体传授教育、接收其思想的信任度。信任感的淡化也必然影响教育的效果。
  现代性视阈下对象主体的负面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相应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全球化,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和社会分配等社会多样化造成的对象主体多样化价值观念,这种内嵌于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将继续影响对象主体的思想和现实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培育主流价值观以提高对象主体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强及部分思想政治施教主体说教不一与对象主体的占有性、破坏性的主体性的矛盾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好对象主体的生产性、建设性的主体性?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矛盾和各种利益调整的影响进一步凸现,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象主体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根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影响和冲击,源于现代性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性的不断向前推进,以上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激化。
  
  二、现代性视阈下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新变化,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在现代性的发展中积极发挥好对象主体的正面性,克服其负面性。
  1.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必须从现实的对象主体出发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像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像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6]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研究理想中的人和传统社会的人转入到研究现代性视阈下的人身上去,更加紧贴他们的思想实际,准确把握价值观的新变化,纵向纬度向历史延伸,横向纬度向世界拓展。马克思又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由于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复杂的、变化的,人也是复杂的。因此,必须从现实的、具体的、复杂的和变化的人出发,思考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体,要注意差异性、讲究针对性。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看作是千篇一律的具有崇高理想的人,看不到现代性视阈下主体的新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仍整齐划一,搞“一刀切”,结果事倍功半。正视和尊重对象主体的差异是前提和基本的出发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民主意识强、个性鲜明,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价值标准上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自身利益,更加要求自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改进创新教育体系、充实完善教育内容,就不能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加强与对象主体的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际上是对象主体对外部价值信息的比较鉴别、选择、摄取,并与自己的价值结构融为一体,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一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必须化解对象主体认同危机。要化解对象主体认同的危机,就必须加强对信息的共享、情感的共鸣。施教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主动关心人,做事要有责任心,有原则,有一定的道德情操,要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不能仅是单纯的政治灌输和教育,而是寓政治灌输和教育于情感的基础上。施教主体要针对对象主体在理论和实践、目标和现实的矛盾而造成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及困惑,采用灵活有效的沟通技巧,使其得到合理的倾诉,并获得内心的归属感。在沟通中要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能为达到一时的政治灌输目的,不顾对象主体的人格而采取如欺骗和信息不对称的手法。同时要发挥受众对团体或系统的信任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针对现代社会高节奏、高效率、高竞争、高风险等特点,要积极引导对象主体的自我沟通,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测、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的习惯。通过主动的沟通及时发现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高质的反馈。如,针对大学生某些偏激的思想意识,利用好寝室、班级等周围群体的集体力量进行公开、平等的思想交流,消除思想上的孤岛。
  3.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必须提高对象主体的主体性
  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必须呈现出主体性。由于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自觉与自发、能动与被动、创造与重复伴随在一起,在现代性视阈下日益显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为此,发挥自觉的、能动的、创造的、建设的主体性,克服自发的、被动的、重复的、破坏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要从提高认识的主体性、实践的主体性和价值的主体性三个方面抓起。提高认识的主体性就是要增强对象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深度,从自发接受教育到自觉接受教育。要不断提高对象主体的认知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克服固有认识的消极影响,增强他们在以几何指数增长的信息中准确捕捉有用信息的本领。思想政治活动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性发挥的成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高对象主体的实践的主体性必须拓展教育实践的平台,重视社会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对象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施教主体的教育实施,关心和支持施教主体的工作。如,让大学生多走向社会、多深入社区,使之在服务人民、体验生活中提高正面的主体性,克服负面的主体性,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物,具有现实的价值选择性,体现着很强的价值的主体性。在对象主体的利益动机和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愈来愈不能忽视对象主体的价值需求。只有正确引导对象主体的价值需求,使之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4.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促进对象主体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彰显时代价值,必须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对象主体的全面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育有的放矢、科学实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有用人才。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8]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人的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對象主体的能力素质上,要重点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帮助对象主体摒弃不合理、不现实、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价值观念,不断激励对象主体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要倡导对象主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对象主体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上,要加强主体间的积极而健康向上的人际交往,实行教育与交往的互动,倡导能力本位的社会观,不断使对象主体从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观念中解放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上,要着力培植人的积极、健康的个性。要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如仪式庆典、典型激励、环境熏陶等把大学生的个性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优势,摒弃其负面影响不断为他们创造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其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1(5):26.
  [2]童星.现代性的图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5.
  [3]赵景来.关于现代性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4(1):27.
  [4]杨桂青.资本·现代性·人——“全国资本哲学高级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6(8):123.
  [5]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4.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5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责任编辑:刘慧婷]
其他文献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radication rate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after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 following subtotal gastrectomy for
压力受感器自动校准及数据处理系统是为航空发动机精确压力测试而建立的。该系统以高精度的振动筒压力传感器为主体,自行研制高精度多通道频率测量仪,并配以14位A/D卡,由计算机自
针对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缺铁黄化症,研究引起花生缺铁黄化症的原因,提出解决花生黄化症的技术措施,是我国花生高产稳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小白沙为试验材料,采用液培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外源NO对缺铁胁迫下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外源NO缓解花生缺铁黄化症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缺铁花生植株表现出明显的
本论文以长期定位施肥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学方法表征其与金属铝离子相互作用,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土壤碳库的深入了解与认识。文中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一维红外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社会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重要途径,稀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相关企业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环保等方面有特殊且重大的社会责任,研究稀土企
近年来磷肥施用量逐渐增加,土壤磷素逐年积累,磷素的流失所引起的水体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三峡水库建成后在库区周边形成落差30m的消落带,由于消落带土壤受到周期性的淹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分和氮素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两大肥力因子,同时也是人为调控最为频繁、力度最大的作物生长环境因子。充分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因氮素流失带来的环境风险。本文以Ⅱ优838为材料,湖北潮土为供试土壤,通过2轮稻麦连作柱栽试验研究了2种灌溉模式(FW:土表淹水3cm;CW:保持土壤湿润但土表不积水)和4个氮肥水平[N0,N1(N 12
安徽省人口数量众多,但是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耕地地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实现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平衡发展,必须加强对耕地地力的研究。安徽省于1978年开始第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将生态方法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体
摘要:农民工群体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因心理缺失而导致的思想困境。社会支持对于缓解农民工群体的心理缺失和思想困境,发挥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支持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以提高效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社会支持的新途径。因此,需要对社会支持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以建构农民工社会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工;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