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口服西药配合灌肠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的196例患者且所有患者根据治疗的方案分为3组。其中60例患者仅口服西药(氧氟沙星)每次400mg每天2次同时服用400mg甲硝唑作为A组72例患者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另加中药灌肠每晚1次作为B组其余64例患者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另加西药灌肠每晚1次作为C组。观察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A、B、C 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6%、68%、64%B、C两组的疗效明显比A组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西药配合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明显比口服西药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口服西药;中药灌肠;西药灌肠;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生的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常因为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移所致。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腹坠痛或腰骶部酸痛、白带多、月经多、不孕等[1-2]。慢性盆腔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诱发急性发作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增加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3]。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疗效不佳且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单用中药进行治疗疗效虽好但是所需时间较长不易坚持。为了探寻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本院采取了口服西药配合西药灌肠或中药进行灌肠的治疗方案对196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的196例患者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6.32±4.68)岁平均病程(18.43±2.19)个月。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疼痛、下腹部坠胀以及腰骶部酸痛并伴有月经不调或不孕症进行妇产科检查时在下腹部有可触及的囊性肿物或轻度增厚物并有压痛感或触痛感进行特殊检查时输卵管完全或部分堵塞且输卵管积水。本次研究所选取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了诊断并符合《中国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96例患者分为口服西药组(A组)60例口服西药加中药灌肠组(B组)72例口服西药加西药灌肠组(C组)64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口服西药组(A组) 口服西药(氧氟沙星)每次400mg每天2次同时服用400mg甲硝唑每天3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2.2 口服西药加中药灌肠组(B组) 口服西药的方法和剂量同A组加用本院配置的中药汤剂(莪术15g、三菱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重楼12g、鸡血藤15g、泽兰12g、鸡内金12g、荔枝核12g、败酱草15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加入250mL水中浸泡30min之后用大火煮开然后用温火煎煮至100mL)进行灌肠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2.3 口服西药加西药灌肠组(C组) 口服西药的方法和剂量同A组同时加用1500单位玻璃酸酶、160mg庆大霉素、80mL甲硝唑进行灌肠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 判断疗效的标准
治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消失且辅助检查时显示正常好转,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有明显改善进行辅助检查时盆腔的包块有明显缩小或附件的增粗程度有明显减轻且盆腔积液消失或减少无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无改善且辅助检查也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 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6%、68%、64%B、C两组的疗效明显比A组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口服西药治疗时主要服用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均较好而甲硝唑可以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抑制作用[4]两种药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有杀伤作用但总有效率较低。口服西药和西药灌肠联用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灌肠使用的西药中庆大霉素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玻璃酸酶可以促进吸收炎性积液[5-6]和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效果。口服西药和中药灌肠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最好由于慢性盆腔炎有“热、湿、淤”等特点[7]而所选用的进行灌肠的中药如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和重楼等都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的作用。因此和西药联用之后在药效药理方面相互协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8]。但是由于这次研究对所有的患者都只治疗了3个疗程只能观察到短期的疗效所以口服西药配合西药灌肠的长期疗效和口服西药配合中药的疗效比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李荷莲,丰有吉.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244.
[2] 陆芸,孙津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233(12),733-734.
[3] 周世梅,郭燕燕.实用妇产科学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6.
[4] 黎梅,丁丽仙.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36-241.
[5]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248.
[6] 陈丽华.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50例[J].陕西中药,200728(3),287-288.
[7]中华人名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52.
[8] 瓮占平,潘晓玉,王波.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或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611(37),354.
关键词: 口服西药;中药灌肠;西药灌肠;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生的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常因为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移所致。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腹坠痛或腰骶部酸痛、白带多、月经多、不孕等[1-2]。慢性盆腔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诱发急性发作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增加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3]。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疗效不佳且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单用中药进行治疗疗效虽好但是所需时间较长不易坚持。为了探寻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本院采取了口服西药配合西药灌肠或中药进行灌肠的治疗方案对196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的196例患者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6.32±4.68)岁平均病程(18.43±2.19)个月。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疼痛、下腹部坠胀以及腰骶部酸痛并伴有月经不调或不孕症进行妇产科检查时在下腹部有可触及的囊性肿物或轻度增厚物并有压痛感或触痛感进行特殊检查时输卵管完全或部分堵塞且输卵管积水。本次研究所选取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了诊断并符合《中国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96例患者分为口服西药组(A组)60例口服西药加中药灌肠组(B组)72例口服西药加西药灌肠组(C组)64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口服西药组(A组) 口服西药(氧氟沙星)每次400mg每天2次同时服用400mg甲硝唑每天3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2.2 口服西药加中药灌肠组(B组) 口服西药的方法和剂量同A组加用本院配置的中药汤剂(莪术15g、三菱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重楼12g、鸡血藤15g、泽兰12g、鸡内金12g、荔枝核12g、败酱草15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加入250mL水中浸泡30min之后用大火煮开然后用温火煎煮至100mL)进行灌肠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2.3 口服西药加西药灌肠组(C组) 口服西药的方法和剂量同A组同时加用1500单位玻璃酸酶、160mg庆大霉素、80mL甲硝唑进行灌肠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 判断疗效的标准
治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消失且辅助检查时显示正常好转,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有明显改善进行辅助检查时盆腔的包块有明显缩小或附件的增粗程度有明显减轻且盆腔积液消失或减少无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无改善且辅助检查也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 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6%、68%、64%B、C两组的疗效明显比A组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口服西药治疗时主要服用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均较好而甲硝唑可以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抑制作用[4]两种药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有杀伤作用但总有效率较低。口服西药和西药灌肠联用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灌肠使用的西药中庆大霉素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玻璃酸酶可以促进吸收炎性积液[5-6]和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效果。口服西药和中药灌肠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最好由于慢性盆腔炎有“热、湿、淤”等特点[7]而所选用的进行灌肠的中药如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和重楼等都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的作用。因此和西药联用之后在药效药理方面相互协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8]。但是由于这次研究对所有的患者都只治疗了3个疗程只能观察到短期的疗效所以口服西药配合西药灌肠的长期疗效和口服西药配合中药的疗效比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李荷莲,丰有吉.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244.
[2] 陆芸,孙津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233(12),733-734.
[3] 周世梅,郭燕燕.实用妇产科学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6.
[4] 黎梅,丁丽仙.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36-241.
[5]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248.
[6] 陈丽华.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50例[J].陕西中药,200728(3),287-288.
[7]中华人名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52.
[8] 瓮占平,潘晓玉,王波.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或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611(3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