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角度知“桃树”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此文可谓精美、精致,文中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棵小桃树的生长过程,用触动心弦的文字寄寓了自己的情思。由于本文属于自读篇目,编排在讲读课文《紫藤萝瀑布》之后,仅有旁批与阅读提示,旨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因此,教学设计的角度很多,既可借鉴《紫藤萝瀑布》的阅读方法,明确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与阅读角度,还可借助旁批与阅读提示进行学习。如阅读提示中提及了“我”对小桃树的称呼,以及“我的小桃树”出现的次数,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而我在阅读文章时,特别关注了文中小桃树不同时段的生长状态,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细品、悟情悟理。
  一、细读细品
  我们常说“披文入情”,要体悟作者的情感必须触摸文字,因为作者的情感是语言文字的组合与表达。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静下心来,细读细品。
  1.慢读课文,找词句。教学时要求学生将文中描写小桃树不同时间段的重点词句勾画出来,体会其生长的不易、艰难与顽强。
  2.结合语境,明处境。学生品读课文,逐一了解不同时段小桃树身上所蕴含的东西,甚至可以借助想象,将之描画出来,直观感受小桃树的形状与颜色等。
  例如,春天早晨的“拱出”表现了它不懈努力,顽强地冲破厚土,具有一股冲破力,尽管弱小、瘦黄,随时都有断掉的危险,但它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一个嫩绿儿,委屈,弯头,紧抱”的情态,让读者不禁为这个小生命提心吊胆。“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依然体现了它的弱小。“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写出了它生长的缓慢、容貌举动的庸俗不大方,根本无法与其他花媲美。
  奶奶去世后,小桃树“竟然还在长着”,一个“竟然”表明它出人意料的活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已经有院墙高了”依然写出了它的顽强。这里我们需要学生明确,这棵小桃树能留下来是奶奶的坚持,家人嫌弃它,想砍掉的时候,奶奶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小桃树开花了,但骨朵儿不繁,太白,太淡,那瓣片单薄,没有肉感,没有粉感,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的脸,又涩涩地笑着。花没有立即谢去,孤孤地开在墙角,无一只蜜蜂恋过,無一只蝴蝶飞过,写出了小桃树花开得尽管不繁不艳,但还是绽放了自己,虽然得不到蜂蝶的赏识,但依然顽强生存着。
  雨中花瓣纷纷零落去,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变得赤裸、黑枯。它顽强地与雨搏斗,特别是“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如此描写会更显其顽强。
  3.前后对比,知成长。纵观小桃树从拱出地面到开花再到直面风雨,真的是一路成长,一路坎坷,一路顽强,一路绽放。在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勾勒小桃树坎坷但依然顽强生长的画面,这能为学生理解“托物言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悟情悟理
  从课文第三段可看出,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梦。因为奶奶说“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我”当时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小桃树的成长历程就是自己的历程,这一点结合贾平凹先生自身的经历就非常明了。虽弱,虽丑,虽得不到他人的赞许,但他依然热爱生活,凭借自身的努力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文中还流露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即忘却了小桃树,忘却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还流露出其对奶奶的怀念之情,奶奶说桃核是梦、是幸福,是奶奶一直在护着小桃树,关注着小桃树的点滴成长。
  通过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既触摸了文字,感知了小桃树的成长,又体会了“托物言志”中“志”的丰富内涵,真真正正地读懂了课文,明白了一个生活哲理,那就是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同时,我们也可引导学生借鉴本文及《紫藤萝瀑布》的写法,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思,如竹子的挺拔、松柏的坚贞、梅花的傲寒、荷花的高洁、落叶的萧瑟等。
  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
期刊
诗词是语文教学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就有诗歌36篇、古诗词48首。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是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以读助教,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诗词大意,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读中知人论世,在读中体会文章的主旨深意。读有很多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自由朗读个体解读,可以齐读集体感悟,可以默读深入思考,可以跳读关注重点句子等。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语
期刊
【课前慎思】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知识点多,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還是发展学生符号意识和代数思想的重要载体。本节课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关键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字母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青蛙儿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比较、交流,发现字母可以表示一类有范围的数,还能表示数量关系。如何使“学习像呼吸一样自
期刊
在中国古代上演了许多奇思妙想、智慧超群的创意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等很多精彩镜头令世人交口称赞。他们的与众不同,正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启迪创造力、教给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是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一堂语文课,用“新”吸引学生的感官,用“新”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法新奇,创意爆棚,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编写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到新高度。《四个太阳》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心愿”的最后一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力求整合单元资源,有效利用课后习题,融读文、识字、写字与运用为一体,落实“三多”,凸显“语用”,践行课程标准。  一、多方法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所选生字散
期刊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
期刊
辞海中“衔接”是指两个事物(或事物的两个部分)前后相接。人的一生中,大多数衔接都是自然而然的,以至于我们浑然不知。可不知何时起,有一种衔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就是幼小衔接。  西安沣东第三幼儿园自2015年建园起,一直将聚焦点放在“差异”“能力”“同步”“联动”上,其间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个人成长潜力的幼小衔接课程。  一、聚焦“差异”的日常活动  幼儿园
期刊
前段时间去了一些学校,对学校工作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中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引起我的思考……  在一次和小学班主任的沟通沙龙上,一位班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她说有一次一位高年级女生把她带到学校五楼的一个拐角,指着下面对她说:“老师,我发现这个地方视频监控不到,如果从这里跳下去,不会有人发现的!”这位老师说她当时十分吃惊,吃惊到不知道如何做出反应,然后就什么也没有说离开了现场。她分享
期刊
2018年我有幸参加了榆林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二批赴山东挂职培训。培训期间,我对潍坊市峡山双语幼儿园和翰声国际幼儿园进行了参观,走访了孩子的一日活动,聆听了两所幼儿园园长对自己办学特色和管理经验的介绍。通过学习,我找到了管理幼儿园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坚定了办好幼儿园的信心。  特色一:“i动点”课程  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确定了“i动点”课程。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要關注每一个孩子,终极追求是理解儿童学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以“把队伍建设融入学校发展,落在成就学生”为整体思路,结合校园文化,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一、文化——引领教师将自我发展融入学校发展  1.准确定位,明晰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