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因此,秋燥时节须防伤肺,其方法除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起居、顺应气候外,还可适当食补。
秋季的保健养生原则
调整作息 到了秋季,作息的时间也要顺应季节作出相应的调整,应该早睡早起。早起可以“使肺气清”,早睡既可以“收敛肺气”,又可以“使志安宁”,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致的,秋冬季天地万物开始收敛,人也要“收敛”,即养阴,这里的养阴并不是单纯指养人体属“阴”的津液等,而是养人体收敛的状态。发散和收敛按阴阳来分,发散属阳,收敛属阴。
养阴润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令燥气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艳阳高照,故表现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因此,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
秋凉乍寒还当“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是从夏季转换到冬天的过渡阶段,人体阳气相对旺盛,在这个季节里慢慢地适应寒凉,才能耐受冬天的严寒。因此,不要稍微有点凉风就马上穿上长衫厚衣,应该“春不减衣,秋不加帽”,此时,应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锻炼,尤其是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秋季运动与保健
秋季晨练保健 秋季是晨练的最佳季节,气候不冷不热,气温宜人,使人神清气爽。凌晨6时左右起床,选择清幽之处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可接受大自然给予的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气功要根据季节变化 气功的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特点是共同的。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是气功的特点。进行气功锻炼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秋季提倡多练静功,或早练动功,晚练静功。
步行是最好的运动 行走锻炼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步行锻炼还能明显改善体形。要达到锻炼效果,必须做到每天步行应在3公里30分钟以上,步行速度不能太慢,每小时不能少于4公里。
秋季进补饮食指导
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特别是体虚之人,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莲子等药食品。药食兼优的芡实、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
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 中医认为,辛入肺经,适量的辛味可助肺气。所以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可增强肺气,克制肝气,防止肝气过盛。另一方面,酸味食品能增加肝脏的功能,所以还要“增酸”,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椒等,而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
秋季养阴以滋润为主 “燥”是秋季的主气,在秋季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伤津犯肺的症状。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菠萝、香蕉、银耳等柔润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
秋季应合理进补 秋季体虚,需要进补,很多人就会买大量名贵的食材和药材,做一些十分复杂的补品。其实进补需要讲究科学,需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补法,不宜盲目进补。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气候逐渐转入寒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也是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心态,注重饮食调理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时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秋季的保健养生原则
调整作息 到了秋季,作息的时间也要顺应季节作出相应的调整,应该早睡早起。早起可以“使肺气清”,早睡既可以“收敛肺气”,又可以“使志安宁”,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致的,秋冬季天地万物开始收敛,人也要“收敛”,即养阴,这里的养阴并不是单纯指养人体属“阴”的津液等,而是养人体收敛的状态。发散和收敛按阴阳来分,发散属阳,收敛属阴。
养阴润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令燥气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艳阳高照,故表现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因此,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
秋凉乍寒还当“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是从夏季转换到冬天的过渡阶段,人体阳气相对旺盛,在这个季节里慢慢地适应寒凉,才能耐受冬天的严寒。因此,不要稍微有点凉风就马上穿上长衫厚衣,应该“春不减衣,秋不加帽”,此时,应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锻炼,尤其是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秋季运动与保健
秋季晨练保健 秋季是晨练的最佳季节,气候不冷不热,气温宜人,使人神清气爽。凌晨6时左右起床,选择清幽之处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可接受大自然给予的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气功要根据季节变化 气功的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特点是共同的。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是气功的特点。进行气功锻炼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秋季提倡多练静功,或早练动功,晚练静功。
步行是最好的运动 行走锻炼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步行锻炼还能明显改善体形。要达到锻炼效果,必须做到每天步行应在3公里30分钟以上,步行速度不能太慢,每小时不能少于4公里。
秋季进补饮食指导
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特别是体虚之人,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莲子等药食品。药食兼优的芡实、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
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 中医认为,辛入肺经,适量的辛味可助肺气。所以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可增强肺气,克制肝气,防止肝气过盛。另一方面,酸味食品能增加肝脏的功能,所以还要“增酸”,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椒等,而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
秋季养阴以滋润为主 “燥”是秋季的主气,在秋季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伤津犯肺的症状。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菠萝、香蕉、银耳等柔润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
秋季应合理进补 秋季体虚,需要进补,很多人就会买大量名贵的食材和药材,做一些十分复杂的补品。其实进补需要讲究科学,需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补法,不宜盲目进补。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气候逐渐转入寒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也是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心态,注重饮食调理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时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