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用品的发展,对于进货者来说,全国很多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成都、哈尔滨等地方都已经逐渐建立了汽车配件用品集散地和专业的市场,根本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运输费用来到广州进货。同时,方便快捷的网上进货交易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经销商认为,永福路存在的问题在于新产品开发时间太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者缺乏全局观念,不重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如果永福路不改变,将会遭遇被淘汰的危险。
于是行业呼吁永福路,改变现状。永福路不应该再单纯是产品批发中心,而更应该变成以高端市场为主的产品展示中心和品牌营销管理中心。永福路需要的不是如何应对,而是如何改变与创新。永福路,只有寻求产业升级出路、产业价值链提升才能占领行业制高点。除此之外,永福人还要重视本地的展会,因为升级通过展会体现,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两大展会锚开时间方能共赢业内人士则认为展会过于频繁,展会定位不同可互补
据了解,通过展会进行品牌推广、产品发布、形象展示和渠道开拓,并最终做成订单,是汽车用品企业的生存路线。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年初汽车用品展不再同期扎堆举办,但由于两大展览定位各有侧重,加上如果能错开了开展日期,对行业来说利大于弊。但对于一年两届展览的密度,业内人士则认为过于频繁。由于两大展会定位不同可互补,如果两大展会能把开幕时间错开,那么行业专家认为影响不算特别大,反而方便采购商在很短的时间对各个品牌有一个全方位对比。而真正浪费人力的,可能是每年两届的办展频率在时间上不相上下,似乎没有这个必要。事实上,如果两大展会错开举力时间,展会效果并不会因此打折扣。
我们可以看到,年初两大展会举办只相差一天时间,让参展商措手不及,尽管一南一北,各有优势,各有千秋,能给参展商带来一定的价值,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让我们头痛不已。比如,赶完一场赶下一场,咱就甭论效果好与坏,也不论人力、物力……最为主要的是参展商已经对展会有点麻木,甚至不知道如何选择,长此以往,受害者将会是展会主办方。
我们再来说下展会的效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倘若参展商参展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估计会叫苦不迭,以后跟展會说再见。所以我们建议展会主办方如若双方都各守自己的地盘,方能使自己的展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据“企业参展目标”专门调查,其结果表明,其参展目标中提高企业知名度为85%,密切老客户和结识新客户均为70%,通过展览会宣传产品市场占有率63%,推介新产品60%,提升产品知名度58%,交流信息占50%,发现客户需求50%,影响客户决策33%,最后才是签署销售合同仅占29%。
众所周知,一个成熟的参展商是真正懂得欣赏展览会价值的人,对成熟的参展商来讲,他们知道,尽管其参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销售率获得订单扩大市场份额,但是更关心的是企业实力。
展会上,在参展商喜获一笔笔生产订单的同时,展会的另一主角一采购商也是满载而归。每一届展会,如何在众多展位中脱颖而出,怎样能让自己的产品一炮而红,如何能起到最佳的展览效果,这些都是参展商们最为关注和期待的。
那么,对于展会,采购商们到底在关注什么?第一,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至于逛展会最关注的是什么?据调查,采购商最关注的当然是自己目前的需求,每个采购商逛展会的需求目的、出发点都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第二,关注细节变化。不少采购商是主要是想看看自己代理的品牌有何新变化。第三,看新品和同行交流。采购商与参展商可以面对面针对产品外观、质量及功能信息等方面进行沟通,省去不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为采购商提供了一个全面、直观地了解生产厂家的交流平台,使得采与购更安全、理性。除此之外,不仅与厂家之间的交流,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采购商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第四,展会觅到新营销模式。采购商逛展会的目的无非就是找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品,跟厂家和同行进一步交流以及寻觅新信息新趋势。对于国内外的采购商而言,看来“新”还是最打动人心的。在与外商的聊天中发现,除了新品外,国外采购商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客商关注的点主要集中于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相、环保等几个问题上。
汽车后市场令人担忧情理之中
盖世汽车品牌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了其评选的首批“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名单。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份以“中国”冠首的名单中竟然没有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不过,从评选方的解释看,出现这种情况也确在情理之中:根据调研对象的反馈,98%的外资品牌获得了较好的满意度,而相比之下,本土品牌均表现欠佳,因此,首批“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主要以外资为主,本土企业仍需深耕汽车后市场,以品质赢得客户。正是这事在“情理之中”,才更加令人担忧。
我们不妨先看一看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售后使用过程中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如汽车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所需的零配件、用品、材料等相关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其他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售后服务利润一般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真正的汽车大市场是后市场,得后市场者得天下。
然而就目前的现状看,中国汽车后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相当滞后的。比如,按照国际运行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而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除了零部件行业,在包括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养护行业等在内的其他6个主要汽车后市场领域,中国市场的发展也都明显落后。
“滞后”有各种具体表现,其中最典型也最明显的一种表现是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最新一项调查显示,56%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近3年来,由于使用伪劣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车辆占到总事故车辆的13%。而绝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对汽配产品的判断,很容易被蒙蔽,权益得不到保障。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后市场规模的过快增长正是以侵占优质零部件生产厂家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是中国汽车后市场滞后的另一突出表现。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基本上处于“法规真空”状态,在汽车维修、汽车配件、汽车美容、汽车用品等领域,不仅行业性质的指导规范缺失,甚至连质量标准和定价标准这样的基本标准都没有。法规标准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整体发展。
正是由于汽车后市场比较混乱,阻滞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正常成长。目前,我国的整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家,国内零部件生产厂商数万家,其他作坊式的汽车售后服务和相关企业不计其数。但这些在后市场中打拼的企业大都不具规模,专业化能力薄弱,一直停留于“小散乱”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上,根本无法与国际大品牌相抗衡。无缘“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的确没什么好说的。
对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固然要有所担·比,但还应保持乐观心态。毕竞中国汽车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强汽车后市场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市场管理体系,促进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推动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相信,经过结构调整和重新洗牌,中国汽车后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定后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而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也会不断涌现,成长壮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采购商意见建议整理
①不要守株待兔:在展会前要对目标客户广泛联系、热情邀请他们来展位指导,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不能只摆个展台在那里守株待兔。
②不要搞歧视:参展商不要把观展企业和人员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搞歧视。所有前来观展的人员,都是你重要的潜在客户。企业参展的重要目的,就是展示企业形象。如果只看见眼前利益,太势利,对小客户不热情甚至不愿搭理,给观展人员留下不好印象,就会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展位做得再漂亮也白搭。
③不是简单的“赶集”:企业参展,一定要精心选择、精心准备。展会的时机、地点、参观者组织、以往几届展会的发展趋势等等,要认真研究,不能简单地去“赶集”。
④参展目的要明确:这次参展,展什么、推什么?能给客户带去什么新产品和服务?跟去年参展有什么进步,给客户什么心理影响?等等,都应该周密考虑。
⑤别把展会变成吃喝会:每次参观展会,好像都是忙于打招呼、忙于应付厂家招待、忙于吃喝,好像谁都没有心思慢慢看,脚步都很匆忙。国际展会的效果大不相同,参观者都很认真地与展商讨论,那样自然会有很大收获。
⑥展会服务细节很重要:展会服务在很多细节上要注意,比如在展馆内的垃圾清理、交通运输、餐饮等,以及展会期间应该为参展商提供更多的出入证等等。
于是行业呼吁永福路,改变现状。永福路不应该再单纯是产品批发中心,而更应该变成以高端市场为主的产品展示中心和品牌营销管理中心。永福路需要的不是如何应对,而是如何改变与创新。永福路,只有寻求产业升级出路、产业价值链提升才能占领行业制高点。除此之外,永福人还要重视本地的展会,因为升级通过展会体现,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两大展会锚开时间方能共赢业内人士则认为展会过于频繁,展会定位不同可互补
据了解,通过展会进行品牌推广、产品发布、形象展示和渠道开拓,并最终做成订单,是汽车用品企业的生存路线。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年初汽车用品展不再同期扎堆举办,但由于两大展览定位各有侧重,加上如果能错开了开展日期,对行业来说利大于弊。但对于一年两届展览的密度,业内人士则认为过于频繁。由于两大展会定位不同可互补,如果两大展会能把开幕时间错开,那么行业专家认为影响不算特别大,反而方便采购商在很短的时间对各个品牌有一个全方位对比。而真正浪费人力的,可能是每年两届的办展频率在时间上不相上下,似乎没有这个必要。事实上,如果两大展会错开举力时间,展会效果并不会因此打折扣。
我们可以看到,年初两大展会举办只相差一天时间,让参展商措手不及,尽管一南一北,各有优势,各有千秋,能给参展商带来一定的价值,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让我们头痛不已。比如,赶完一场赶下一场,咱就甭论效果好与坏,也不论人力、物力……最为主要的是参展商已经对展会有点麻木,甚至不知道如何选择,长此以往,受害者将会是展会主办方。
我们再来说下展会的效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倘若参展商参展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估计会叫苦不迭,以后跟展會说再见。所以我们建议展会主办方如若双方都各守自己的地盘,方能使自己的展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据“企业参展目标”专门调查,其结果表明,其参展目标中提高企业知名度为85%,密切老客户和结识新客户均为70%,通过展览会宣传产品市场占有率63%,推介新产品60%,提升产品知名度58%,交流信息占50%,发现客户需求50%,影响客户决策33%,最后才是签署销售合同仅占29%。
众所周知,一个成熟的参展商是真正懂得欣赏展览会价值的人,对成熟的参展商来讲,他们知道,尽管其参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销售率获得订单扩大市场份额,但是更关心的是企业实力。
展会上,在参展商喜获一笔笔生产订单的同时,展会的另一主角一采购商也是满载而归。每一届展会,如何在众多展位中脱颖而出,怎样能让自己的产品一炮而红,如何能起到最佳的展览效果,这些都是参展商们最为关注和期待的。
那么,对于展会,采购商们到底在关注什么?第一,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至于逛展会最关注的是什么?据调查,采购商最关注的当然是自己目前的需求,每个采购商逛展会的需求目的、出发点都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第二,关注细节变化。不少采购商是主要是想看看自己代理的品牌有何新变化。第三,看新品和同行交流。采购商与参展商可以面对面针对产品外观、质量及功能信息等方面进行沟通,省去不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为采购商提供了一个全面、直观地了解生产厂家的交流平台,使得采与购更安全、理性。除此之外,不仅与厂家之间的交流,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采购商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第四,展会觅到新营销模式。采购商逛展会的目的无非就是找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品,跟厂家和同行进一步交流以及寻觅新信息新趋势。对于国内外的采购商而言,看来“新”还是最打动人心的。在与外商的聊天中发现,除了新品外,国外采购商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客商关注的点主要集中于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相、环保等几个问题上。
汽车后市场令人担忧情理之中
盖世汽车品牌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了其评选的首批“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名单。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份以“中国”冠首的名单中竟然没有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不过,从评选方的解释看,出现这种情况也确在情理之中:根据调研对象的反馈,98%的外资品牌获得了较好的满意度,而相比之下,本土品牌均表现欠佳,因此,首批“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主要以外资为主,本土企业仍需深耕汽车后市场,以品质赢得客户。正是这事在“情理之中”,才更加令人担忧。
我们不妨先看一看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售后使用过程中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如汽车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所需的零配件、用品、材料等相关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其他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售后服务利润一般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真正的汽车大市场是后市场,得后市场者得天下。
然而就目前的现状看,中国汽车后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相当滞后的。比如,按照国际运行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而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除了零部件行业,在包括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养护行业等在内的其他6个主要汽车后市场领域,中国市场的发展也都明显落后。
“滞后”有各种具体表现,其中最典型也最明显的一种表现是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最新一项调查显示,56%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近3年来,由于使用伪劣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车辆占到总事故车辆的13%。而绝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对汽配产品的判断,很容易被蒙蔽,权益得不到保障。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后市场规模的过快增长正是以侵占优质零部件生产厂家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是中国汽车后市场滞后的另一突出表现。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基本上处于“法规真空”状态,在汽车维修、汽车配件、汽车美容、汽车用品等领域,不仅行业性质的指导规范缺失,甚至连质量标准和定价标准这样的基本标准都没有。法规标准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整体发展。
正是由于汽车后市场比较混乱,阻滞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正常成长。目前,我国的整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家,国内零部件生产厂商数万家,其他作坊式的汽车售后服务和相关企业不计其数。但这些在后市场中打拼的企业大都不具规模,专业化能力薄弱,一直停留于“小散乱”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上,根本无法与国际大品牌相抗衡。无缘“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的确没什么好说的。
对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固然要有所担·比,但还应保持乐观心态。毕竞中国汽车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强汽车后市场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市场管理体系,促进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推动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相信,经过结构调整和重新洗牌,中国汽车后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定后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而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也会不断涌现,成长壮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采购商意见建议整理
①不要守株待兔:在展会前要对目标客户广泛联系、热情邀请他们来展位指导,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不能只摆个展台在那里守株待兔。
②不要搞歧视:参展商不要把观展企业和人员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搞歧视。所有前来观展的人员,都是你重要的潜在客户。企业参展的重要目的,就是展示企业形象。如果只看见眼前利益,太势利,对小客户不热情甚至不愿搭理,给观展人员留下不好印象,就会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展位做得再漂亮也白搭。
③不是简单的“赶集”:企业参展,一定要精心选择、精心准备。展会的时机、地点、参观者组织、以往几届展会的发展趋势等等,要认真研究,不能简单地去“赶集”。
④参展目的要明确:这次参展,展什么、推什么?能给客户带去什么新产品和服务?跟去年参展有什么进步,给客户什么心理影响?等等,都应该周密考虑。
⑤别把展会变成吃喝会:每次参观展会,好像都是忙于打招呼、忙于应付厂家招待、忙于吃喝,好像谁都没有心思慢慢看,脚步都很匆忙。国际展会的效果大不相同,参观者都很认真地与展商讨论,那样自然会有很大收获。
⑥展会服务细节很重要:展会服务在很多细节上要注意,比如在展馆内的垃圾清理、交通运输、餐饮等,以及展会期间应该为参展商提供更多的出入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