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环境、地方知识与灾难——以1786年四川大渡河地震为例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86年发生在四川泸定大渡河畔的地震震级高,引起的水患波及长江中游,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与地震前汉人带来的新环境观、生计方式、建于河谷的村落、当地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地震中汉人与当地人在伤亡人数和受水灾影响方面有较大差异,显示了汉式建筑技术、当地人的生态观念在应对地震及次生的滑坡、水灾方面,各有优势。而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与当地人的房屋倒塌情况严重,与上层的官员、土司、头人相比,灾难损失也最大。因此,防灾减灾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重视灾难中的社会、文化和人的因素。1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列举误诊疾病种类,探讨误诊规律。结果误诊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目的观察碘伏在预防烧伤创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中重度烧伤烫伤患者,应用碘伏进行包扎和MEBT取得的成效。结果32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无1例感染,均在1
目的探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老年LVH发病率高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具有心电图特异性表现并经11名床确诊的34例哈萨克族老年LVH患者,男26例,女8例,年龄50岁-75岁17例,60岁以
本研究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造成学生伤害的时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行研究,寻找预防高校学生意外伤亡的科学管理方法,不被突发性、不可预测性所蒙蔽,克服安全工作的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