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加速,金融风险随之升高。我们是否应该选择放弃相应的WTO承诺?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元年。锻造更健康的金融系统,是温家宝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其他经济转型期的国家相似,金融领域几乎积淀了中国改革的全部成本。国有银行庞大的不良资产,使金融成为一个最易断裂的链条。
伴随着新政府和金融大员的上任,一场金融领域的新变革隆隆启动。致力于金融难题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成立银监会、加速利率市场化、深化对外开放等,已经或即将出台。
3月,《今日东方》采访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约翰·瓦莱(JohnWharley)教授和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先生。两位学者指出了规避金融风险的另一条途径。
潜在巨大风险
《今日东方》:十六大后,“中央金融安全领导小组”成为中央成立的第一个新机构,金融改革被列为政府2003年重点推动的四大改革之一。在过去20年中,全球发生了5次由新生市场经济国家引发的大的金融危机,根据入世承诺,中国金融开放的速度也将随之不断加快,我们是否有理由担忧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会因为开放的速度过快而提高?我们怎样评估当前的金融领域存在的可能风险?
约翰·瓦莱:中国最初做出开放承诺是因为中国希望融入世界,希望以外力促使国内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加入WTO,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承诺是世界各国历史上所没有的。也许中国谈判代表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做出的开放承诺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这些承诺到2005年全部兑现,其风险是巨大的,这样的后果甚至将中断中国的发展奇迹。
因为中国做出承诺的特殊背景,没有人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连美国都没意识到。所以人们怀疑中国能否履行承诺。但是美国很好的利用和把握了这一点。在我们看到的录像带里,美国谈判代表骄傲地说,“在最后一刻,我们没有做出任何让步,而中国做出了大量的让步”。
在几年前,当有人告诉阿根廷有一天阿根廷将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但是,这一切发生了。阿根廷金融危机除了政府高额债务和赤字、金融腐败和监管不力以外,经济和金融业过度依赖外资、资金外逃是最重要的原因。而金融危机前的阿根廷也是南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正是如此,人们怀疑中国兑现WTO承诺的诚意。美国甚至扬言如果中国不履行相关承诺,将做出报复。
《今日东方》:什么会成为引发潜在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或者说,当前金融改革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约翰·瓦莱:国内银行的支付危机将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到2005年就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那时将发生以下严重后果:1、国内银行业人才流失。为了吸引人才和有利竞争,外资银行待遇将明显高出国内银行待遇,这势必导致国内优秀银行业人才大规模流失到外资银行,这将是对内资银行的致命打击;2、由于优秀客户转移,国内银行业务效益下降,将导致国内银行业失业率上升;3、外资银行将掌握国内工业企业经营机密,对一国经济情报的掌握,将对该国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外资银行的开放必将伴随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是一个必然条件,因为中国将不得不迫于外贸、投资以及各方面压力而最终随银行业的开放而开放,尽管这不是WTO承诺的范围——这时,将像阿根廷曾经发生的那样,国内一旦发生债务危机或其他社会危机,存款必将发生大规模转移进一步导致信心危机,挤提存款,由此引发国内银行业的支付危机,进而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将中断中国20年的高速发展奇迹。
夏斌:不良资产问题是中国当前金融产业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增长,会进一步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从现在到2006年外资银行入境与我国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四大国有独资银行靠自身努力,恐怕在短时期内难以消化长期形成的不良资产这一历史包袱。
《今日东方》: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各界对于中国银行业能不能抵御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来的冲击是很担心的。但从这一年多的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依旧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他们手里握有不良资产的情况也是不断下降的,经营业绩也在不断地提高,是否金融危机的说法有些太悲观?
夏斌: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汇率的波动浮动也比较狭窄,存贷款利率也只是进行市场化的试点,还没有全面推开,所以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到来。
放弃承诺还是稳步开放
《今日东方》:中国可以采取什么较好的方法以避免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约翰·瓦莱:中国完全可以选择放弃履行承诺。
我认为,中国没有必要认真履行这些承诺而使经济高速发展中断。世界各国都不愿看到很糟糕的结局。中国可以选择放弃履行承诺,但是不必要说出来,完全可以等到2004年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在某些领域违约之后,再部分放弃履行承诺。因为美国也无法完全放弃履行承诺。
在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争端中,除了人们熟知的钢铁贸易纠纷,包括木材、水泥、农产品等,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许国国家都和美国产生了贸易摩擦。仅农产品一项,美国就与世界上34个国家存在贸易纠纷。2004年,美国将和墨西哥爆发农产品贸易摩擦,因为美国国会为了保障美国农业的利益,将坚持对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纠纷已经由来已久,其矛盾焦点集中在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巨额补贴。2002年5月份,美国新农业法出台。根据该法,今后7年内,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将达1900亿美元,比旧法规定的补贴增加了80%。据统计,墨西哥自从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来农牧业遭受了严重打击,其农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该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增加了8%。
与此同时,美国农产品由于享有政府的农业补贴在价格上占有优势,从而侵占了墨西哥大量市场。与此同时,8年以来,墨西哥农牧业进口总额从当初的29亿美元上升到42亿美元,增加了近44%。而美国国会让将坚持对农产品进行出口补贴,这是违背北美自由区协定的。
尽管中国选择不履行有关承诺违背WTO原则将冒道德风险和可能遭遇报复措施,但是,维护一国经济发展是一国最大的利益。而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履行WTO承诺,而美国更是如此。中国可以选择不履行承诺,但是,没有必要说出来。在这之前,美国已经在违背有关承诺了。
夏斌: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银行支付危机主要是对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目前国有商银背负不良贷款1.8万亿元,如靠四大银行自身消化,还需较长一段时间,而完全靠政府一次性买单,彻底剥离,国家财力有限,很不现实。至于四大银行整体包装上市,也很难,其前提仍是要完全处理好不良资产。如果分拆上市,则经营几年后,接收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肯定会有损失,谁来买单?而且把一个银行分拆好资产银行和坏资产公司,前提是好资产银行的资产减资本收益后,必须几乎等于或总不能小于原银行的居民、法人存款,也就是说,总不能把居民、法人存款划到由坏资产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负债中。所以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地提整体上市或分拆上市。
解决四大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目前尚无成形的研究结果。我主张对于不良信贷要分类处置。一个银行一个银行进行具体地研究、算账。根据算帐的结果再定方案。较好的出路很可能是四大银行分类处置。这里不排除通过上市、政府拿一点点钱、引进新投资者等多种途径来解决。
《今日东方》:有观点认为我国银行巨大坏账的根源在于利率管制,随着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上任,利率市场化提速的呼声见高,您认为温州等地的利率市场化试点目前是否合适向全国推进?换言之,您认为当前金融改革的着眼点是什么?
夏斌:即使温州试点成功,也不意味温州经验短时期内可以在全国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大中城市推开。要清醒看到利率改革试点的特殊性,温州试点即使成功,在当前并不具备全国性意义。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标志是存款利率全部市场化。就此而言,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条件。
在城市,存在研究空间的,至多是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要在金融工具各个方面全部实现市场化,尚需相当长一段时间,起码还要5年以上时间。
至于温州模式,我认为在距离大、中城市交通不便,“地下金融”活跃的农村可以推广,适当放开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打击民间高利贷,组织资金有力支持“三农”。但如果简单推而广之,直接在城市,或者在城乡结合部不恰当地放开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将对直接冲击金融秩序,最终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曾在1989年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十年总结》一文中提出:“改革者的口号应该是:当前能干什么而不是应该干什么。当然,要明确能干什么离不开应该干什么的大前提。现在我还坚持这一观点。当前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对金融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提出的迫切要求,决定了这一阶段金融改革的内容,超前和滞后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脱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要求,理想地、简单地去按照市场经济“彼岸”设计改革的思路,结果往往是失败的,这已经被20多年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所证明。而抓准金融产业制约经济改革与发展所暴露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参照“彼岸金融”模式,从金融制度层面逐一解决,恰恰是当前最切实际的改革思路。
背景材料(拟做成图表)
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国有商业银行依旧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了443亿元。工行的不良资产率25.52%,比年初下降了4.26个百分点。
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境内外合并实现拨备前利润112亿元,比上年翻了两番多。账面盈利29亿元,不良资产率也下降了4.7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2002年实际实现经营利润472亿元,在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后,实现账面利润111亿元,不良资产率按照五级分类下降到22.37%,同比下降5个多百分点。
中国建设银行2002年境内外业务共盈利344亿元,不良资产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达到了15.28%。
(备注:商业银行拨备前利润是指实际创造的利润,等于营业净收入减去净支出,拨备前利润在减去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核销不良资产等所有营业费用以后的净利润称为帐账面利润。)
约翰·瓦莱(Johnwharley)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俄罗斯科学院士,多年来在发展问题和国际贸易方面有独到研究,担任WTO组织、国际货币基金顾问,美国经济统计局研究员
夏斌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原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元年。锻造更健康的金融系统,是温家宝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其他经济转型期的国家相似,金融领域几乎积淀了中国改革的全部成本。国有银行庞大的不良资产,使金融成为一个最易断裂的链条。
伴随着新政府和金融大员的上任,一场金融领域的新变革隆隆启动。致力于金融难题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成立银监会、加速利率市场化、深化对外开放等,已经或即将出台。
3月,《今日东方》采访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约翰·瓦莱(JohnWharley)教授和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先生。两位学者指出了规避金融风险的另一条途径。
潜在巨大风险
《今日东方》:十六大后,“中央金融安全领导小组”成为中央成立的第一个新机构,金融改革被列为政府2003年重点推动的四大改革之一。在过去20年中,全球发生了5次由新生市场经济国家引发的大的金融危机,根据入世承诺,中国金融开放的速度也将随之不断加快,我们是否有理由担忧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会因为开放的速度过快而提高?我们怎样评估当前的金融领域存在的可能风险?
约翰·瓦莱:中国最初做出开放承诺是因为中国希望融入世界,希望以外力促使国内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加入WTO,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承诺是世界各国历史上所没有的。也许中国谈判代表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做出的开放承诺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这些承诺到2005年全部兑现,其风险是巨大的,这样的后果甚至将中断中国的发展奇迹。
因为中国做出承诺的特殊背景,没有人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连美国都没意识到。所以人们怀疑中国能否履行承诺。但是美国很好的利用和把握了这一点。在我们看到的录像带里,美国谈判代表骄傲地说,“在最后一刻,我们没有做出任何让步,而中国做出了大量的让步”。
在几年前,当有人告诉阿根廷有一天阿根廷将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但是,这一切发生了。阿根廷金融危机除了政府高额债务和赤字、金融腐败和监管不力以外,经济和金融业过度依赖外资、资金外逃是最重要的原因。而金融危机前的阿根廷也是南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正是如此,人们怀疑中国兑现WTO承诺的诚意。美国甚至扬言如果中国不履行相关承诺,将做出报复。
《今日东方》:什么会成为引发潜在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或者说,当前金融改革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约翰·瓦莱:国内银行的支付危机将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到2005年就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那时将发生以下严重后果:1、国内银行业人才流失。为了吸引人才和有利竞争,外资银行待遇将明显高出国内银行待遇,这势必导致国内优秀银行业人才大规模流失到外资银行,这将是对内资银行的致命打击;2、由于优秀客户转移,国内银行业务效益下降,将导致国内银行业失业率上升;3、外资银行将掌握国内工业企业经营机密,对一国经济情报的掌握,将对该国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外资银行的开放必将伴随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是一个必然条件,因为中国将不得不迫于外贸、投资以及各方面压力而最终随银行业的开放而开放,尽管这不是WTO承诺的范围——这时,将像阿根廷曾经发生的那样,国内一旦发生债务危机或其他社会危机,存款必将发生大规模转移进一步导致信心危机,挤提存款,由此引发国内银行业的支付危机,进而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将中断中国20年的高速发展奇迹。
夏斌:不良资产问题是中国当前金融产业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增长,会进一步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从现在到2006年外资银行入境与我国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四大国有独资银行靠自身努力,恐怕在短时期内难以消化长期形成的不良资产这一历史包袱。
《今日东方》: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各界对于中国银行业能不能抵御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来的冲击是很担心的。但从这一年多的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依旧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他们手里握有不良资产的情况也是不断下降的,经营业绩也在不断地提高,是否金融危机的说法有些太悲观?
夏斌: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汇率的波动浮动也比较狭窄,存贷款利率也只是进行市场化的试点,还没有全面推开,所以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到来。
放弃承诺还是稳步开放
《今日东方》:中国可以采取什么较好的方法以避免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约翰·瓦莱:中国完全可以选择放弃履行承诺。
我认为,中国没有必要认真履行这些承诺而使经济高速发展中断。世界各国都不愿看到很糟糕的结局。中国可以选择放弃履行承诺,但是不必要说出来,完全可以等到2004年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在某些领域违约之后,再部分放弃履行承诺。因为美国也无法完全放弃履行承诺。
在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争端中,除了人们熟知的钢铁贸易纠纷,包括木材、水泥、农产品等,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许国国家都和美国产生了贸易摩擦。仅农产品一项,美国就与世界上34个国家存在贸易纠纷。2004年,美国将和墨西哥爆发农产品贸易摩擦,因为美国国会为了保障美国农业的利益,将坚持对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纠纷已经由来已久,其矛盾焦点集中在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巨额补贴。2002年5月份,美国新农业法出台。根据该法,今后7年内,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将达1900亿美元,比旧法规定的补贴增加了80%。据统计,墨西哥自从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来农牧业遭受了严重打击,其农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该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增加了8%。
与此同时,美国农产品由于享有政府的农业补贴在价格上占有优势,从而侵占了墨西哥大量市场。与此同时,8年以来,墨西哥农牧业进口总额从当初的29亿美元上升到42亿美元,增加了近44%。而美国国会让将坚持对农产品进行出口补贴,这是违背北美自由区协定的。
尽管中国选择不履行有关承诺违背WTO原则将冒道德风险和可能遭遇报复措施,但是,维护一国经济发展是一国最大的利益。而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履行WTO承诺,而美国更是如此。中国可以选择不履行承诺,但是,没有必要说出来。在这之前,美国已经在违背有关承诺了。
夏斌: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银行支付危机主要是对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目前国有商银背负不良贷款1.8万亿元,如靠四大银行自身消化,还需较长一段时间,而完全靠政府一次性买单,彻底剥离,国家财力有限,很不现实。至于四大银行整体包装上市,也很难,其前提仍是要完全处理好不良资产。如果分拆上市,则经营几年后,接收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肯定会有损失,谁来买单?而且把一个银行分拆好资产银行和坏资产公司,前提是好资产银行的资产减资本收益后,必须几乎等于或总不能小于原银行的居民、法人存款,也就是说,总不能把居民、法人存款划到由坏资产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负债中。所以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地提整体上市或分拆上市。
解决四大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目前尚无成形的研究结果。我主张对于不良信贷要分类处置。一个银行一个银行进行具体地研究、算账。根据算帐的结果再定方案。较好的出路很可能是四大银行分类处置。这里不排除通过上市、政府拿一点点钱、引进新投资者等多种途径来解决。
《今日东方》:有观点认为我国银行巨大坏账的根源在于利率管制,随着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上任,利率市场化提速的呼声见高,您认为温州等地的利率市场化试点目前是否合适向全国推进?换言之,您认为当前金融改革的着眼点是什么?
夏斌:即使温州试点成功,也不意味温州经验短时期内可以在全国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大中城市推开。要清醒看到利率改革试点的特殊性,温州试点即使成功,在当前并不具备全国性意义。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标志是存款利率全部市场化。就此而言,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条件。
在城市,存在研究空间的,至多是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要在金融工具各个方面全部实现市场化,尚需相当长一段时间,起码还要5年以上时间。
至于温州模式,我认为在距离大、中城市交通不便,“地下金融”活跃的农村可以推广,适当放开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打击民间高利贷,组织资金有力支持“三农”。但如果简单推而广之,直接在城市,或者在城乡结合部不恰当地放开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将对直接冲击金融秩序,最终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曾在1989年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十年总结》一文中提出:“改革者的口号应该是:当前能干什么而不是应该干什么。当然,要明确能干什么离不开应该干什么的大前提。现在我还坚持这一观点。当前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对金融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提出的迫切要求,决定了这一阶段金融改革的内容,超前和滞后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脱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要求,理想地、简单地去按照市场经济“彼岸”设计改革的思路,结果往往是失败的,这已经被20多年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所证明。而抓准金融产业制约经济改革与发展所暴露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参照“彼岸金融”模式,从金融制度层面逐一解决,恰恰是当前最切实际的改革思路。
背景材料(拟做成图表)
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国有商业银行依旧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了443亿元。工行的不良资产率25.52%,比年初下降了4.26个百分点。
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境内外合并实现拨备前利润112亿元,比上年翻了两番多。账面盈利29亿元,不良资产率也下降了4.7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2002年实际实现经营利润472亿元,在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后,实现账面利润111亿元,不良资产率按照五级分类下降到22.37%,同比下降5个多百分点。
中国建设银行2002年境内外业务共盈利344亿元,不良资产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达到了15.28%。
(备注:商业银行拨备前利润是指实际创造的利润,等于营业净收入减去净支出,拨备前利润在减去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核销不良资产等所有营业费用以后的净利润称为帐账面利润。)
约翰·瓦莱(Johnwharley)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俄罗斯科学院士,多年来在发展问题和国际贸易方面有独到研究,担任WTO组织、国际货币基金顾问,美国经济统计局研究员
夏斌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原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