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风貌从整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呈现出不断进步的态势。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以往年代的中学生不可比拟的时代特征,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1. 部分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牢固树立
目前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中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使他们在人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价值目标的确定上存在较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化的价值观对中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虚荣心重、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贪图享受,为达到目的又不愿意自食其力,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出来,比如赌博、偷窃、勒索等。
2. 公共道德意识比较淡薄,道德认知与行为出现脱节
部分中学生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存在者严重的抵触情绪,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出现逃学、逃课现象,甚至还有学生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以自我为中心。有部分学生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和利益,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不强,社会公德意识较为缺乏,看见公物被浪费或损害时,认为“与我无关,可以不管”。少数学生不尊重老师,有的学生在家不尊重父母。在诚信问题上,尽管绝大多数中学生懂得考试不能作弊的道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作弊。
3. 一部分中学生心里比较脆弱,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观念和方式上的矛盾,对学生的认知构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不善交际、性格封闭、忧郁消沉等心里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部分学生缺少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还有个别家庭对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独立自行的心里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培养教育教育不够,使他们感觉不到快乐,心里压力大等,这些现象造成了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
思想品德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的教育中,德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各种教育的基础,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应联系相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教师应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真实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主要是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己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再次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学生年纪较小,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代,因此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引导工作。
3.2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对学生要做到正确启发、积极引导等;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同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并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3.3 教师应当言行一致、观点一致的正面教育。教师要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并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其次,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平时工作生活中,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依性格特征区别对待学生。教育学生要诚实,为人师者言行不一致,甚至要求学生撒谎,长期下去,学生只能成为一个精神残缺的人,而其罪魁祸首,恰恰可能是教书育人的教师。
对孩子教育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方面就能解决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而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为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和社会的栋梁。
收稿日期:2010-03-15
1. 部分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牢固树立
目前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中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使他们在人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价值目标的确定上存在较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化的价值观对中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虚荣心重、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贪图享受,为达到目的又不愿意自食其力,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出来,比如赌博、偷窃、勒索等。
2. 公共道德意识比较淡薄,道德认知与行为出现脱节
部分中学生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存在者严重的抵触情绪,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出现逃学、逃课现象,甚至还有学生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以自我为中心。有部分学生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和利益,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不强,社会公德意识较为缺乏,看见公物被浪费或损害时,认为“与我无关,可以不管”。少数学生不尊重老师,有的学生在家不尊重父母。在诚信问题上,尽管绝大多数中学生懂得考试不能作弊的道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作弊。
3. 一部分中学生心里比较脆弱,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观念和方式上的矛盾,对学生的认知构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不善交际、性格封闭、忧郁消沉等心里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部分学生缺少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还有个别家庭对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独立自行的心里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培养教育教育不够,使他们感觉不到快乐,心里压力大等,这些现象造成了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
思想品德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的教育中,德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各种教育的基础,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应联系相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教师应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真实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主要是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己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再次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学生年纪较小,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代,因此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引导工作。
3.2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对学生要做到正确启发、积极引导等;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同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并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3.3 教师应当言行一致、观点一致的正面教育。教师要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并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其次,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平时工作生活中,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依性格特征区别对待学生。教育学生要诚实,为人师者言行不一致,甚至要求学生撒谎,长期下去,学生只能成为一个精神残缺的人,而其罪魁祸首,恰恰可能是教书育人的教师。
对孩子教育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方面就能解决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而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为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和社会的栋梁。
收稿日期: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