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的确引领某方面的影视科技以几何级数往上飞跃,到了2013年,胶片拍摄已经基本上为数字摄影机所取代,完成其历史使命。在胶片时代,画质的分辨率以胶片的大小区分,严格来说,过去一百年,电影或高端欧美电视剧制作的唯一选择只有一种,35毫米胶片(特殊用途的65mm,Vistavision 等格式可以忽略),1923 年为民用市场开发的16毫米虽然到了六十年代有较多的专业运用,从七十年代到高清出现初期有过光辉岁月,成为低成本制作的救星,也是讲究便捷灵活的纪录片拍摄的绝佳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下亦成为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电视台单机拍摄新闻、电视剧的良伴(因为便捷的、外景拍摄用的摄录机并未成熟),但16mm从来不是电视业界的主流,纯民用的8毫米和超8毫米胶片格式就更不用提了。
可见胶片的分辨率的提升依赖胶片厂家研发新药膜时让颗粒变得更微小、更紧密,镜头厂家提高光学镜头的锐利度,和改善放映机的画面稳定度来达成。模拟时代的标清电视的分辨率也只能按电视制式的垂直线数多少来决定,众所周知,亚洲和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使用的PAL制式的画面由625行横线组成,而北美洲、日本、韩国、台湾和菲律宾等少数地区使用的NTSC制式只有525行横线,水平分辨率却无法比较,但差异也不大,因此PAL制式比NTSC制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时间分辨率却以NTSC或60i高清格式优胜,日后文再议)。
数字化以后好像所有规格有明确的数字表述,很容易比较,然而,事实却非如此。进入了新纪元,我们面对不同数字化的拍摄工具、采集和存储的方案,加上百花齐放的观赏环境与设备,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今年大厂家不断提出各种高分辨率的采集和放映格式,强推4K产品,电影电视学会 (SMPTE) 就以4K影像作为今年年会其中一个研讨主题。
还记得大概十年前,天映娱乐公司曾把香港邵氏公司的片库整个翻新,用Spirit Datacine把胶片转成2K数字文件,把760部邵氏老片进行修复,用高压缩比的松下D5磁带纪录成1920X1080的高清数字视频,工程浩大,一时成为佳话。不久后,市场上透过扫描仪把胶片数字化成为2K文件的工艺成本开始下降,这道工序变得普及,但同时4K的扫描仪也面世,人们曾争论到底胶片里的细节2K的扫描是否可以完全纪录,是否应该扫描成4K文件,以保留底片的“原汁原味”,厂家们列举厂内的实验,力证4K的必要性,反对者引述第三方的实验数据说明观众无法分辨2K和4K的影像画质,加上以前的胶片和光学镜头质量有限,底片本身根本没有纪录足够细节让成本极高的4K扫描显得有意义,最后基于经济原因,4K扫描没有成为主流。
时光飞逝,几年后,摄影机变得全盘数字化,全高清电视机 (1920X1080) 也成为家具电视的标准,在没有高清广播的地区,最起码有蓝光影碟可以承载、播放全高清画质的电影,高清世界完全确立。当大部分厂家还在改良高清产品,期望占领更大的电视、视频市场时,某一厂家能生产出相对廉价的4K摄影机,一时成为行业先锋,于是力推4K摄影的重要性,当时其它厂家还没有研发出4K产品,所以引经据典地证明高清格式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的拍摄工作,更高分辨率的摄影系统并无意义。然而,就在两年前,价钱合理的4K的放映机投产,到了今年(2012),4K摄影机如雨后春笋,满地开花,多品牌、多型号地冲进市场,同时,各大厂家也宣布推出4K的电视机,令到拍摄、后期和回放的硬件系统接近完整,一时间媒体舆论认为4K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观赏格式。
到底4K是个什么概念呢?4K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迷思,数字电影业界最先提出?“K”这个算法,始于用扫描仪把胶片扫描成电脑文件这道工序。2K的意思就是一幅有2048水平像素的画面,垂直线数则按画面的宽高比来决定,例如一部假定宽高比为2.4:1的宽银幕影片,它的整体像素结构应为2048X853(垂直高度上有853行横线),如果节目最终以16:9标准高清宽高比完成的话,其像素应为2048X1150线,4K的水平像素则为4096,总像素也按画面的宽高比如此类推。
然而,以日本NHK电视台技术开发部为首的电视业界打进了超高分辨率的影像世界,大概十年前推出了试验性的四倍高清制式 (Quad HD),为了方便与现行的格式兼容,分辨率简单地提高到所谓全高清格式的四倍(水平及垂直均为1920X1080的两倍,即3840X2160像素),2007年电影电视学会 (SMPTE) 正式把上述分辨率定名为4K UHDTV—Ultra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另外,他们也把今天仍在实验中的7680X4320像素制式定名为8K UHDTV。如前所说,今年4K产品步入成熟阶段并逐步推出市场,消费电子产品协会 (CEA) 也于刚过去的十月把起码达到3240X2160像素的产品加上“超高清”(Ultra High-Definition) 的标签,索尼公司则干脆地把这个制式的产品成为4K UHD。顺带一提,请不要把3840X2160的八百三十万总像素 (8.3K) 与上述的8K UHDTV (33.2K总像素) 混为一谈。
至此,4K电视制式完全定性,但它的分辨率跟电影业界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如果数字电影界按着目前的命名习惯往前走,8K的影像应该有8192水平像素,1920的高清电视跟2K数字影院相差只有128个水平像素,到了8K UHDTV的时代,它跟8K数字影院的规格则会相差512个水平像素了,差异将越来越大,这个格式定义的差异是造成混乱的第一原因。4K的电视机恐怕将会全部建基于3840像素的UHDTV格式,但投影机(放映机)和摄影机(摄像机,如果今天还要这样区分的话)则会双轨进行,有的厂家继续以数字影院产品自居,生产4096像素的摄影机或放映机,其他有悠久电视工业历史的厂家则会以3840作为4K的标准,生产一系列相关产品。
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摄影机厂家,当4K的概念还没有为业界全盘了解之前,他们已经预告了6K和8K等产品,其中有实质优势的科技,也有巧立名目技术幌子,我们作为用家将如何自处呢?到底我们需要几K拍摄?几K完成?这个超高清晰影像对于创作、实际生产和电影美学有什么意义呢?后期制作将面对什么难题呢?如果要4K进入民居的话(像3D电视),我们有4K的节目源吗?用什么播放器呢?这个无止境的分辨率追求到何时为止?我们下期再谈。
可见胶片的分辨率的提升依赖胶片厂家研发新药膜时让颗粒变得更微小、更紧密,镜头厂家提高光学镜头的锐利度,和改善放映机的画面稳定度来达成。模拟时代的标清电视的分辨率也只能按电视制式的垂直线数多少来决定,众所周知,亚洲和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使用的PAL制式的画面由625行横线组成,而北美洲、日本、韩国、台湾和菲律宾等少数地区使用的NTSC制式只有525行横线,水平分辨率却无法比较,但差异也不大,因此PAL制式比NTSC制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时间分辨率却以NTSC或60i高清格式优胜,日后文再议)。
数字化以后好像所有规格有明确的数字表述,很容易比较,然而,事实却非如此。进入了新纪元,我们面对不同数字化的拍摄工具、采集和存储的方案,加上百花齐放的观赏环境与设备,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今年大厂家不断提出各种高分辨率的采集和放映格式,强推4K产品,电影电视学会 (SMPTE) 就以4K影像作为今年年会其中一个研讨主题。
还记得大概十年前,天映娱乐公司曾把香港邵氏公司的片库整个翻新,用Spirit Datacine把胶片转成2K数字文件,把760部邵氏老片进行修复,用高压缩比的松下D5磁带纪录成1920X1080的高清数字视频,工程浩大,一时成为佳话。不久后,市场上透过扫描仪把胶片数字化成为2K文件的工艺成本开始下降,这道工序变得普及,但同时4K的扫描仪也面世,人们曾争论到底胶片里的细节2K的扫描是否可以完全纪录,是否应该扫描成4K文件,以保留底片的“原汁原味”,厂家们列举厂内的实验,力证4K的必要性,反对者引述第三方的实验数据说明观众无法分辨2K和4K的影像画质,加上以前的胶片和光学镜头质量有限,底片本身根本没有纪录足够细节让成本极高的4K扫描显得有意义,最后基于经济原因,4K扫描没有成为主流。
时光飞逝,几年后,摄影机变得全盘数字化,全高清电视机 (1920X1080) 也成为家具电视的标准,在没有高清广播的地区,最起码有蓝光影碟可以承载、播放全高清画质的电影,高清世界完全确立。当大部分厂家还在改良高清产品,期望占领更大的电视、视频市场时,某一厂家能生产出相对廉价的4K摄影机,一时成为行业先锋,于是力推4K摄影的重要性,当时其它厂家还没有研发出4K产品,所以引经据典地证明高清格式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的拍摄工作,更高分辨率的摄影系统并无意义。然而,就在两年前,价钱合理的4K的放映机投产,到了今年(2012),4K摄影机如雨后春笋,满地开花,多品牌、多型号地冲进市场,同时,各大厂家也宣布推出4K的电视机,令到拍摄、后期和回放的硬件系统接近完整,一时间媒体舆论认为4K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观赏格式。
到底4K是个什么概念呢?4K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迷思,数字电影业界最先提出?“K”这个算法,始于用扫描仪把胶片扫描成电脑文件这道工序。2K的意思就是一幅有2048水平像素的画面,垂直线数则按画面的宽高比来决定,例如一部假定宽高比为2.4:1的宽银幕影片,它的整体像素结构应为2048X853(垂直高度上有853行横线),如果节目最终以16:9标准高清宽高比完成的话,其像素应为2048X1150线,4K的水平像素则为4096,总像素也按画面的宽高比如此类推。
然而,以日本NHK电视台技术开发部为首的电视业界打进了超高分辨率的影像世界,大概十年前推出了试验性的四倍高清制式 (Quad HD),为了方便与现行的格式兼容,分辨率简单地提高到所谓全高清格式的四倍(水平及垂直均为1920X1080的两倍,即3840X2160像素),2007年电影电视学会 (SMPTE) 正式把上述分辨率定名为4K UHDTV—Ultra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另外,他们也把今天仍在实验中的7680X4320像素制式定名为8K UHDTV。如前所说,今年4K产品步入成熟阶段并逐步推出市场,消费电子产品协会 (CEA) 也于刚过去的十月把起码达到3240X2160像素的产品加上“超高清”(Ultra High-Definition) 的标签,索尼公司则干脆地把这个制式的产品成为4K UHD。顺带一提,请不要把3840X2160的八百三十万总像素 (8.3K) 与上述的8K UHDTV (33.2K总像素) 混为一谈。
至此,4K电视制式完全定性,但它的分辨率跟电影业界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如果数字电影界按着目前的命名习惯往前走,8K的影像应该有8192水平像素,1920的高清电视跟2K数字影院相差只有128个水平像素,到了8K UHDTV的时代,它跟8K数字影院的规格则会相差512个水平像素了,差异将越来越大,这个格式定义的差异是造成混乱的第一原因。4K的电视机恐怕将会全部建基于3840像素的UHDTV格式,但投影机(放映机)和摄影机(摄像机,如果今天还要这样区分的话)则会双轨进行,有的厂家继续以数字影院产品自居,生产4096像素的摄影机或放映机,其他有悠久电视工业历史的厂家则会以3840作为4K的标准,生产一系列相关产品。
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摄影机厂家,当4K的概念还没有为业界全盘了解之前,他们已经预告了6K和8K等产品,其中有实质优势的科技,也有巧立名目技术幌子,我们作为用家将如何自处呢?到底我们需要几K拍摄?几K完成?这个超高清晰影像对于创作、实际生产和电影美学有什么意义呢?后期制作将面对什么难题呢?如果要4K进入民居的话(像3D电视),我们有4K的节目源吗?用什么播放器呢?这个无止境的分辨率追求到何时为止?我们下期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