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道德习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加强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者素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等几个方面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环境 网络道德修养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当前网络普及的情况下,上网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休闲娱乐外,网络也成为他们搜集信息、了解社会的一个渠道,并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物质和精神的冲突,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偏差,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受到了考量。近年来,一些高校中出现了学术腐败、考试作弊、诚信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他们的道德素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特别是有效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正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
二、新形势下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新形势下对传统道德内容的追求和补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
(一)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平等性、公正性、开放性的特点。一方面,网络的广泛应用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即使在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任何人都可以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通过学校、社會、家庭的网络连接,提供道德教育信息和学习素材,并通过开设平台提供交流、解惑、引导服务,为道德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网络道德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道德教育的课时。
(二)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形成习惯性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除了文字表述外,动漫、文艺表演、公益广告、道德模范事迹宣传等道德教育视听材料也可以供同学们自由观赏,生动的教学实例寓教于乐,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另外,网络道德教育对时间、地点的约束较少,网络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上网,这符合生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使教育的自觉性、经常性成为可能。同时,网络道德教育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摆脱了传统教育以书本为唯一教学依据的局面,每天大量的信息更新为道德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改变学习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课件的开发力度。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对德育信息的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丰富授课内容;积极推广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生动性;设计相应的课程,鼓励教师按照“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开发德育课件,课件内容应积极向上,能够从道德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的性质和作用,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同时,建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信息资料库,及时更新内容、规范要求,明确网络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强化教育效果。
(二)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建设队伍会使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对网络和道德教育都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具备较高的网络道德修养。学校应做好教育者本身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举办师德论坛、优秀教师表彰会、组织教育者定期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监控。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网络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健全道德监督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加大对网络的技术支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做好学校网络监管工作,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监控、筛选,净化上网环境,清理有害信息的传播和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保证网络道德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结合相关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宣传图片展示、校园广播宣传、组织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树立健康的网络观,文明上网、守法上网、正确上网。
(四)加强人文关怀和情感沟通
网络环境下,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与教师的情感沟通比较困难,学生很难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无法亲身感受老师言行对自己人格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网络交流能力的强弱(大部分取决于写作能力的强弱),与真实的教学接触相比,缺少了一些人情味,大大消弱了教师在教育示范方面的作用。因此,网络道德教育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需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生活、实践获得道德体验,在道德行为中体验幸福,逐步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也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的道德奖惩只是为了促进道德的遵守,道德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自身。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道德学习的紧迫性,要有对道德学习的渴望,遵守道德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个人素质的展示。
参考文献
[1] 杨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M].
[2] 石存信,董小龙.思想道德修养新编[M].
[3] 张炳生,陈善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师读本[M].
[4]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环境 网络道德修养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当前网络普及的情况下,上网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休闲娱乐外,网络也成为他们搜集信息、了解社会的一个渠道,并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物质和精神的冲突,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偏差,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受到了考量。近年来,一些高校中出现了学术腐败、考试作弊、诚信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他们的道德素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特别是有效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正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
二、新形势下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新形势下对传统道德内容的追求和补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
(一)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平等性、公正性、开放性的特点。一方面,网络的广泛应用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即使在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任何人都可以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通过学校、社會、家庭的网络连接,提供道德教育信息和学习素材,并通过开设平台提供交流、解惑、引导服务,为道德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网络道德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道德教育的课时。
(二)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形成习惯性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除了文字表述外,动漫、文艺表演、公益广告、道德模范事迹宣传等道德教育视听材料也可以供同学们自由观赏,生动的教学实例寓教于乐,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另外,网络道德教育对时间、地点的约束较少,网络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上网,这符合生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使教育的自觉性、经常性成为可能。同时,网络道德教育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摆脱了传统教育以书本为唯一教学依据的局面,每天大量的信息更新为道德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改变学习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课件的开发力度。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对德育信息的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丰富授课内容;积极推广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生动性;设计相应的课程,鼓励教师按照“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开发德育课件,课件内容应积极向上,能够从道德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的性质和作用,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同时,建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信息资料库,及时更新内容、规范要求,明确网络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强化教育效果。
(二)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建设队伍会使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对网络和道德教育都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具备较高的网络道德修养。学校应做好教育者本身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举办师德论坛、优秀教师表彰会、组织教育者定期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监控。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网络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健全道德监督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加大对网络的技术支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做好学校网络监管工作,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监控、筛选,净化上网环境,清理有害信息的传播和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保证网络道德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结合相关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宣传图片展示、校园广播宣传、组织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树立健康的网络观,文明上网、守法上网、正确上网。
(四)加强人文关怀和情感沟通
网络环境下,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与教师的情感沟通比较困难,学生很难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无法亲身感受老师言行对自己人格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网络交流能力的强弱(大部分取决于写作能力的强弱),与真实的教学接触相比,缺少了一些人情味,大大消弱了教师在教育示范方面的作用。因此,网络道德教育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需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生活、实践获得道德体验,在道德行为中体验幸福,逐步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也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的道德奖惩只是为了促进道德的遵守,道德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自身。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道德学习的紧迫性,要有对道德学习的渴望,遵守道德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个人素质的展示。
参考文献
[1] 杨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M].
[2] 石存信,董小龙.思想道德修养新编[M].
[3] 张炳生,陈善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师读本[M].
[4]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