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扎哈是唯一一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女建筑师,其建筑设计风格夸张而前卫,得到建筑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风格
扎哈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其从小便孕育了西方先进、开放的文化和思想,大学时期到伦敦去学习建筑学,在求学期间逐渐受到前卫艺术的熏陶,逐渐从社会问题和城市角度去理解建筑设计方法,因而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带给社会群体全新的空间体验。
1 视觉心理与建筑体验概述
1.1 视觉心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感官来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大脑思考来分析因果关系,具有多元化的情感体验,通过喜怒哀乐等方式来表现出来。视觉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感觉形式,能够被意识所利用,是一种生理过程,能够产生相应的视觉心理。
1.2 视觉体验
视觉体验建立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对视觉信息进行获取和认知,通过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来对经验的图示进行有效的解释,也就是说,离散的图像到客观性状的图像就是视觉体验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组织的方式创造出解释图示的能力,对视觉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精神内部的创造性活动。
1.3 建筑体验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建筑进行体验,并不能够单纯从外部特征去明确和界定,应当用内心去体验。就展示建筑而言,它不仅仅是陈列物品,更是一种阐述和传播某种理念的媒介,具有独特的空间属性和艺术概念,只有亲自去体验方能够感受到展示建筑的结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扎哈哈迪德创作两大阶段以及其代表作分析
2.1 几何形态期
在某一段时期,扎哈通过将抽象绘画风格的有效应用,开创了全新的建筑创作形式和创作语言。这一时期扎哈的建筑形式更多的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通过对三角形、长弧形等极具方向感的几何形体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了建筑形式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叠加、冲突以及错位等建筑方式的科学化利用,促进了动态形体的创造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设计行业的进步。从总体情况来看,扎哈的几何形态期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作品:
2.1.1 维特拉消防站。该作品是扎哈早期建筑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能量较大的楔形建筑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大景观外部一端的端景设计,有效的实现了消防站与周边环境的有机协调融合,具有强烈的形体美感和艺术凝聚力。建筑墙呈现明显的锐三角形,具有连续且张开的特点,建筑设计风格灵动,在满足消防站特殊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画面感,是几何形态期典型作品。
2.1.2 威尔市的园艺展廊。该园艺展廊也是扎哈在几何形态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建筑咖啡厅和展示大厅道路具备良好的延伸性,此种设计方式便于室外阳关和光线射入室内,满足建筑结构的实际需求。对相对次要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对咖啡厅和表演空间等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对地下室进行有效的设计,确保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展厅的合理设计,有助于促进建筑对太阳能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国际上节能环保的总体需求。
2.1.3 有轨电车中终端站以及停车场的设计,也是扎哈在几何形态期的一项重要代表作品。扎哈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对流动等手法进行有效的应用,立足于总体构思和规划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空间的有机转换,促进有轨电车终端站及停车场的设计的独特性,通过交通方式的转换来实现空间及物质的转化。总体来看,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2.2 塑性形态期
2003年,扎哈在维也纳举办了个人展览及美术馆方案之后,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逐渐转变,趋向于流动性和非线性的设计方向,建筑总体形态流动性较强,空间连续且开放,在构成要素方面,由不规则的连续曲面取代了以往的尖锐几何形态。塑性形态区的代表作主要有:
卡利亚里当代艺术博物馆。该建筑主体沿海布置,与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在实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扎哈将艺术博物馆、大礼堂以及图书馆等实现有机的融合,统一放置于流线型的连续曲面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平滑和连续的自由曲面的有效应用,有效的消除了传统建筑结构与维护等相关概念,形象的塑造出了灵动的有机体形态,推动了建筑设计风格的自由化和现代化。
3 视觉整体性及其建筑设计手法
3.1 视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是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过程。知觉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建筑中视觉整体性通常是在形态与空间中体现出来。空间构成是展示设计的立体视觉语言,“建筑空间”是组织利用“展示空间”的综合艺术品。以视觉传达为基础、以建筑空间为主体,在形体、空间、色彩和光线中寻找视觉艺术与建筑审美模式。
3.2 时间与空间的复杂性和“思维连续”的内部空间
建筑本身虽不需对时间可逆性做判断,但建筑需面对共时性和历史性。现代建筑将时间引入空间,出现时空连续的四维空间观,把人对建筑感知和体验看成参数,人从静止视点所获感知是共时,从连续的运动视点所获体验是历史性的。建筑中历史性和共时性动态统一,前者是无数共时性片段总和,而新的共时性又成为历史性发展的前提和必然。
超越以复杂建筑形象表达建筑复杂性的表面做法,采取直接而深刻的复杂表现方式,在建筑中表现不同空间对象因同时并置、时空连续转换、高速运动带来的不安全感等历史性与共时性共存,让建筑成为承载与反映充满变化、复杂多样和不确定性的媒介。
3.3 文脉隐喻性
哈迪德反对机械的表面模仿,认为借用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历史语汇是消极的向后看,文脉是面向未来、动态的变化过程而非文化和历史的静态。哈迪德对建筑与环境特有的历史文化抽象概括,改写城市文脉,创出“熟悉而又陌生”的新事物。对于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键是通过旧与新动态性的转换实现文脉从历史到未来的发展。
4 地表重塑
重新寻找和塑造基地特征,展现基地的自然、社会和地理,从中找寻新的景观形式。其重塑建筑基地是为了实现基地和建筑的公共化,让建筑融入城市生活。每个设计都更注重把基地和建筑处理的更有公共性和城市性,把基地地面处理成立体、多层次,为社会提供更场所;让建筑室内阳光明媚,并通过复杂的室内空间回应周围环境;前卫激进建筑形体,增加了环境的吸引力,让建筑和活动成为城市的兴奋点。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前卫而狂野,但是其中却不乏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创作方式。我们对扎哈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的展现出现代生活在建筑上的需求,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方式进行展现,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成君.试论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J].中国厨卫:建筑与电气,2015.
[2]袁选柱.试论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孙伟娜.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解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风格
扎哈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其从小便孕育了西方先进、开放的文化和思想,大学时期到伦敦去学习建筑学,在求学期间逐渐受到前卫艺术的熏陶,逐渐从社会问题和城市角度去理解建筑设计方法,因而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带给社会群体全新的空间体验。
1 视觉心理与建筑体验概述
1.1 视觉心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感官来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大脑思考来分析因果关系,具有多元化的情感体验,通过喜怒哀乐等方式来表现出来。视觉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感觉形式,能够被意识所利用,是一种生理过程,能够产生相应的视觉心理。
1.2 视觉体验
视觉体验建立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对视觉信息进行获取和认知,通过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来对经验的图示进行有效的解释,也就是说,离散的图像到客观性状的图像就是视觉体验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组织的方式创造出解释图示的能力,对视觉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精神内部的创造性活动。
1.3 建筑体验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建筑进行体验,并不能够单纯从外部特征去明确和界定,应当用内心去体验。就展示建筑而言,它不仅仅是陈列物品,更是一种阐述和传播某种理念的媒介,具有独特的空间属性和艺术概念,只有亲自去体验方能够感受到展示建筑的结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扎哈哈迪德创作两大阶段以及其代表作分析
2.1 几何形态期
在某一段时期,扎哈通过将抽象绘画风格的有效应用,开创了全新的建筑创作形式和创作语言。这一时期扎哈的建筑形式更多的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通过对三角形、长弧形等极具方向感的几何形体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了建筑形式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叠加、冲突以及错位等建筑方式的科学化利用,促进了动态形体的创造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设计行业的进步。从总体情况来看,扎哈的几何形态期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作品:
2.1.1 维特拉消防站。该作品是扎哈早期建筑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能量较大的楔形建筑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大景观外部一端的端景设计,有效的实现了消防站与周边环境的有机协调融合,具有强烈的形体美感和艺术凝聚力。建筑墙呈现明显的锐三角形,具有连续且张开的特点,建筑设计风格灵动,在满足消防站特殊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画面感,是几何形态期典型作品。
2.1.2 威尔市的园艺展廊。该园艺展廊也是扎哈在几何形态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建筑咖啡厅和展示大厅道路具备良好的延伸性,此种设计方式便于室外阳关和光线射入室内,满足建筑结构的实际需求。对相对次要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对咖啡厅和表演空间等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对地下室进行有效的设计,确保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展厅的合理设计,有助于促进建筑对太阳能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国际上节能环保的总体需求。
2.1.3 有轨电车中终端站以及停车场的设计,也是扎哈在几何形态期的一项重要代表作品。扎哈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对流动等手法进行有效的应用,立足于总体构思和规划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空间的有机转换,促进有轨电车终端站及停车场的设计的独特性,通过交通方式的转换来实现空间及物质的转化。总体来看,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2.2 塑性形态期
2003年,扎哈在维也纳举办了个人展览及美术馆方案之后,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逐渐转变,趋向于流动性和非线性的设计方向,建筑总体形态流动性较强,空间连续且开放,在构成要素方面,由不规则的连续曲面取代了以往的尖锐几何形态。塑性形态区的代表作主要有:
卡利亚里当代艺术博物馆。该建筑主体沿海布置,与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在实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扎哈将艺术博物馆、大礼堂以及图书馆等实现有机的融合,统一放置于流线型的连续曲面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平滑和连续的自由曲面的有效应用,有效的消除了传统建筑结构与维护等相关概念,形象的塑造出了灵动的有机体形态,推动了建筑设计风格的自由化和现代化。
3 视觉整体性及其建筑设计手法
3.1 视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是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过程。知觉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建筑中视觉整体性通常是在形态与空间中体现出来。空间构成是展示设计的立体视觉语言,“建筑空间”是组织利用“展示空间”的综合艺术品。以视觉传达为基础、以建筑空间为主体,在形体、空间、色彩和光线中寻找视觉艺术与建筑审美模式。
3.2 时间与空间的复杂性和“思维连续”的内部空间
建筑本身虽不需对时间可逆性做判断,但建筑需面对共时性和历史性。现代建筑将时间引入空间,出现时空连续的四维空间观,把人对建筑感知和体验看成参数,人从静止视点所获感知是共时,从连续的运动视点所获体验是历史性的。建筑中历史性和共时性动态统一,前者是无数共时性片段总和,而新的共时性又成为历史性发展的前提和必然。
超越以复杂建筑形象表达建筑复杂性的表面做法,采取直接而深刻的复杂表现方式,在建筑中表现不同空间对象因同时并置、时空连续转换、高速运动带来的不安全感等历史性与共时性共存,让建筑成为承载与反映充满变化、复杂多样和不确定性的媒介。
3.3 文脉隐喻性
哈迪德反对机械的表面模仿,认为借用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历史语汇是消极的向后看,文脉是面向未来、动态的变化过程而非文化和历史的静态。哈迪德对建筑与环境特有的历史文化抽象概括,改写城市文脉,创出“熟悉而又陌生”的新事物。对于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键是通过旧与新动态性的转换实现文脉从历史到未来的发展。
4 地表重塑
重新寻找和塑造基地特征,展现基地的自然、社会和地理,从中找寻新的景观形式。其重塑建筑基地是为了实现基地和建筑的公共化,让建筑融入城市生活。每个设计都更注重把基地和建筑处理的更有公共性和城市性,把基地地面处理成立体、多层次,为社会提供更场所;让建筑室内阳光明媚,并通过复杂的室内空间回应周围环境;前卫激进建筑形体,增加了环境的吸引力,让建筑和活动成为城市的兴奋点。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前卫而狂野,但是其中却不乏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创作方式。我们对扎哈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的展现出现代生活在建筑上的需求,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方式进行展现,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成君.试论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J].中国厨卫:建筑与电气,2015.
[2]袁选柱.试论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孙伟娜.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解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