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不同产地的柑橘内部品质和价格有所不同,但其外观差别较小,外行人较难通过肉眼实现准确鉴别分析.DNA标记法与仪器分析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无法实现快速无损分析,影响了产品的二次销售.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手段,可以用于不同产地农产品的鉴别分析.由于柑橘皮对光谱的干扰较大,导致现阶段柑橘产地无损鉴别研究匮乏.此外柑橘体积较大,因此需要对光谱采样点进行优化.为此,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不同产地柑橘无损鉴别的新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
【机 构】
: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不同产地的柑橘内部品质和价格有所不同,但其外观差别较小,外行人较难通过肉眼实现准确鉴别分析.DNA标记法与仪器分析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无法实现快速无损分析,影响了产品的二次销售.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手段,可以用于不同产地农产品的鉴别分析.由于柑橘皮对光谱的干扰较大,导致现阶段柑橘产地无损鉴别研究匮乏.此外柑橘体积较大,因此需要对光谱采样点进行优化.为此,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不同产地柑橘无损鉴别的新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得到了120个来自云南、湖南、广西武鸣、广西来宾的沃柑漫反射光谱数据.采用单一和组合光谱预处理方式以消除光谱中的多种干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以此作为输入值结合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构建柑橘产地鉴别模型,并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对比.此外,考察了不同光谱采样位置(赤道线4个采集点、果梗部以及果顶部)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优化光谱预处理的方法不能实现不同产地柑橘的准确鉴别分析,最优鉴别率仅为5%;而采用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利用赤道线4个点的平均光谱结合去偏置校正或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可实现不同产地柑橘的100% 鉴别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对6个点的平均光谱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原始光谱便可实现不同产地柑橘的100% 鉴别分析.为此,通过对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光谱采集点的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即可建立准确的柑橘产地鉴别模型,为不同产地柑橘的快速鉴别提供了新途径,为后续各种柑橘类水果的鉴别分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溴丙炔为原料合成了端炔基聚乙二醇(DPPEG);然后以DPPEG、4,4-联苯二苄叠氮(BPDBA)和间二乙炔基苯(m-DEB)为原料,以热聚合的方式合成了聚三唑弹性体(PTAE).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热重分析(TGA)和万能拉伸试验机测定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TAE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拉伸强度可达22.5 MPa,质量损失5%的热分解温度高于335℃.
With the increase of exploration depth, it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find Au deposit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cost, tradi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hus, new methods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系列新型耐高温硅烷-芳炔树脂分子、含芳杂环树脂分子和含氰基树脂分子中主要键的键离解能(BDE)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含不同基团树脂分子的热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含氰基树脂分子比硅烷-芳炔树脂分子和含芳杂环树脂分子的热稳定性更高,向树脂分子中引入氰基更有利于增强树脂的耐高温性能.
以含硅芳炔树脂(PSA)和苯并噁嗪树脂(BOZ)为基体,Ca0.7La0.2TiO3(CLT)陶瓷为填料,通过本体浇铸成功制备了CLT/PSA/BOZ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BOZ后,共混树脂的固化收缩率降低了57%.当填料体积分数为50%、测试频率为10 GHz时,CLT/PSA/BOZ(φBOZ=10%)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至30.01,介电损耗因子降至0.0035,弯曲强度增至63.75 MPa,导热系数增至0.6990 W/(m·K),热膨胀系数降至2.3×10-5℃-1,同时复
化学反应预测及合成路线设计是有机合成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机器学习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方法.针对有机小分子的化学合成,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有机合成(包括化学反应数据的收集、化学反应的预测和合成路线的设计等)领域的进展.对于高度复杂的树脂分子,本文论述了基于机器学习合成路线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据的不完备和偏倚、缺乏规范化的表示、少样本的机器学习方法等.
碳纤维/聚三唑树脂(CF/PTA)复合材料是华东理工大学原创的新型低温固化耐高温复合材料.为改善CF/PTA复合材料的界面黏接性能,针对碳纤维、上浆剂和树脂的化学结构特点,根据界面化学键合原理设计开发了分别含异氰酸酯基、叠氮基和氮丙啶基的3种偶联剂,考察了这3种新型偶联剂在CF/PTA复合材料体系中的作用效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分析等测试证明所研制的偶联剂与复合材料体系中的组分发生了化学键合,在纤维与树脂间形成了有效的化学桥接,明显提高了CF/PTA复合材料的界面黏接强
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发展对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新型聚三唑(PTA)树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已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为了进一步发挥PTA树脂的作用,开展了PTA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TA树脂增韧改性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聚醚改性PTA树脂和纳米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结构改性PTA树脂的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增韧效果,并展望了高韧性PTA树脂的发展前景.
许多太赫兹光谱物质识别方法依靠寻找该物质在太赫兹波段范围内不同光谱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来识别特定物质.吸收峰提取法是常用的光谱特征提取算法,但当光谱无明显特征吸收峰或峰位、峰值相近或难以识别时,难以利用吸收峰特征辨别物质.将机器学习和统计学习技术用于太赫兹光谱的识别中虽减少了吸收峰的干扰,但常常需要人为定义特征而导致分类误差.深度学习法能自动提取特征,但在识别前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操作,并且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容易丢失部分特征从而导致分类误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系数图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太赫兹光谱
膨润土是由比例为2:1的Si—O四面体和Al—O八面体交替组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天然黏土矿物,膨润土的多孔结构、化学组成、可交换离子类型以及较小的晶体尺寸,赋予了膨润土具有化学活性表面积大、阳离子交换容量大以及孔隙率高的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食品、医药和环保等各个领域.在膨润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其所含元素As可能通过迁移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对膨润土进行微波消解,加入高氯酸在电热板上对消解溶液继续进行低温消解,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联用多模式样品引
太赫兹波由于其特有的透视性、安全性及光谱分辨本领高等特点,为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 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THz-TDS)在物质检测、物质结构辨别、物质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药品,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主治功能的物质,一直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药品由于质量问题从而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新闻屡见不鲜,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药品检测方法的呼声越来越多.而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的光谱技术,逐步开始被应用到药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