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主线 唤记忆 用概念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是苏州市优质课比赛的课题之一,与以往比赛课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本节课不是新授课,而是面向即将会考的初二学生的一节复习课。笔者坐在学生中间,领略了不同教师对同一节课的不同处理与展示。课后不禁开始思考初中生物复习课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如果自己上这节课,会如何处理?
  1 复习课的定位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如果说新授课教学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采用“自下而上”的程序逐步建构核心概念的话,那么复习课则应该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核心概念“自上而下”地展开,唤醒学生记忆,在寻找到支撑核心概念的一般概念和相关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对原有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深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点的应用范围,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论证核心概念,最后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因此复习课应该是围绕核心概念,采用“自上而下”的程序展开。教师在唤醒学生记忆的基础上,尽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复习课应该定位于促进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 复习课的主线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把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炒冷饭”课。复习课上如果花很多笔墨去唤醒学生的一般概念或者生物学事实,这样的复习视角未免太狭小了。复习课仅仅针对于知识的孤立部分(即E部分)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即E联系)。
  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呢?则抓住复习课的主线是关键。下面就以“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为例,梳理该课的主线。
  生物科学所有知识实质上都是在回答生命世界中的“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以及“怎么样(how)”等问题。这节复习课的主线应该是围绕核心词汇“能量”展开。什么是能量?生物需要能量吗?能量从哪里来?能量到哪里去了?能量是如何释放和利用的?也就是围绕“能量”解决5个W(What、Whether、Where、Why\How)的问题。这5个W就构成了这节课的主线,教师在授课时要牢牢的抓住这根主线开展复习。运用Inspiration 9软件绘制的主线示意图见图1。
  如果说图1是教师脑海中的复习主线的话,那么图2就是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的主线。
  教师沿着图1的思路展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逐步在黑板上展示出以食物链为主线的图2,帮助学生一步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有意义的知识框架。一旦这个知识框架形成以后,学生就可以用它来排布、梳理知识,使得包括重要事实在内的细节知识都在这个框架中有合理的位置,便于记忆和检索,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3 复习课的唤醒
  如果说主线是复习课的灵魂的话,那么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这节课的血肉。对于“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如果单元复习课仍然重复过去新授课的教学环节,难免学生生厌,更达不到知识之间联系的效果,因此复习课更需要教师花心思设计。在主线清晰的情况下,如何唤醒学生记忆,寻找到支撑核心概念的一般概念和相关的生物学事实呢?
  从图2看,本节复习课上重点要突破以下几个重要概念:食物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实际上,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内容要有所侧重。相比较而言,呼吸作用这一重要概念更紧扣课题,因此围绕呼吸作用的复习是重点。而复习呼吸作用重在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唤醒学生对呼吸作用公式的记忆尤为重要。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公式,最后是达不到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的,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唤醒对公式的记忆呢?
  新授课上,教师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采用“自下而上”的程序逐步建构呼吸作用这一核心概念。复习课上是否需要再次实验呢?很多教师课前都纠结这个问题,担心如果开展实验就会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应该如何看待复习课中的实验呢?
  实验作为最为直观、感性的教学手段,显然是唤醒学生记忆,寻找支撑核心概念的生物学事实依据的最佳方式,因此复习课上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实验。在观摩中,有位教师将传感器引入了本次复习课。请一位学生吸气、呼气,通过传感器,在电脑上显示的图表、数据直观的对比出吸气和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这一实验有别于新授课时的澄清石灰水实验。同一个实验变化一下形式,带着新意展示给学生,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能直接而准确的唤醒记忆。不管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策略,模拟、演示、动手、探究等,都应该是帮助学生迅速从他们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快速提取出相关信息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唤醒记忆的作用,为接下来的理解和应用概念做好铺垫。
  4 复习课的应用
  就科学的学习而言,对概念的应用是对学习者高层次的要求,是科学素养的真正体现。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应用概念。在新情境下,学生如果能准确提取相关概念,并能用相关概念来解决问题,说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成功的。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中的概念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创设很多联系生活实际的新情境,让学生在新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
  例如,有一位教师将近期在苏州举行的半程马拉松赛引入到了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激发了。该教师将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马拉松运动中的现象,分列为补给篇、呼吸篇、衣着篇三个篇章,设置实际情景让学生来解决。整堂课看似在讨论马拉松赛中的种种现象,实则在应用呼吸作用概念解释大量事实,让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迁移和应用,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还有教师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比如为什么很多水果在销售前会上蜡?为什么新疆地区的瓜果更甜一些?……
  相对于过去,现在的知识教学更加注重概念教学,强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也应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更高认知层次的概念应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迁移、应用于新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其他文献
1 案例背景  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以主题、实验、任务等形式开展)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程追求的是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可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和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
期刊
摘 要 教学观察发现,很多生物学教师的开学第一课,既没有对课程学习概览的介绍,也没有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明确要求。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思路,阐述生物学教师开学第一课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第一课 生物学教学 认知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每当新学期的第一天,教师发展中心一般会组织检查性的教学视导。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的开学第一课的“
期刊
摘 要 通过构建基于图表开发的TBL模式并将其应用到高阶思维的培养中,该模式包括前任务、任务环、思维聚焦三个主环节。实践发现,该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效果,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取向的图表开发提供参考范式。  关键词 高阶思维 图表开发 TBL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前言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化为6个教学目标,包括记忆
期刊
1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选定渭南高级中学两个班为研究对象,确定15班(66人)为对照班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得出课本结论,写出实验报告;18班(68人)为实验班,通过生物实验探究模式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教学。教学实验中,对照班和实验班的生物学由同一名生物教师任教。  2 实验过程设计  2.1 对
期刊
观察是生物学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比较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但是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对于相同的观察材料,学生获得的学习效果差异显著,表现在观察兴趣、观察态度、对观察结果的描述、观察过程中的质疑情况以及由此反应的思维程度等方面。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究竟何在?笔者通过课堂调研,聚焦了中学生物教师指
期刊
教材分析:“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最后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但与前几节植物的有性生殖以及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还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鸟卵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学生也不常见,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
期刊
摘 要 以“鸟”为例,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紧紧相扣的问题串、完成问题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 合作探究模式 问题式任务驱动法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背景与主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无法由他人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
期刊
1 案例背景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与生活有着本质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该理论认
期刊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现代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均应适合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根据这一标准,我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以一节实验常
期刊
摘 要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专题复习为例,阐述绘图教学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并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 绘图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图形题几乎每年都有涉及,甚至要求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并成为能力测试题的主要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