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探讨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冲击下,给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普通高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使其面临的更大挑战。文章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详细阐述,进而探讨了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应如何应对。
  关键词:通识教育 高等院校音乐选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冲击下,给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普通高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大挑战。曾经“我们把大专院校教育之功能界定为配合国家建设、应付社会市场需要,因而所培养的人才亦仅为具备社会及政策现实需要的技术人员。这种职业的、技术的、实用的导向,使得我们的大专院校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要务。”这样,普通高校更注重专业技术教育,从而在其内部将专业划分更为精细,培养出更专的人才,使得走入社会后形成“隔行如隔山”的局面。然而,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等对这些“专才”的全面轰炸,已经使其进入窒息的状态,事实证明这种狭义的“专才”根本无法适应21世纪人类文明的进步。为此,很多教育专家提出了“通识教育”,这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
  
  二、通识教育理念
  
  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全民素质教育。1998年,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已经迈入21世纪的我们清醒的看出社会冲击对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于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国内有识之士的专家学者们,结合国内外教育的发展形势,结合社会需求的发展规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通识教育”理念。而且,这一名词很快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接受和倡导,它的提出为推动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那么,何谓通识教育呢?关于这一概念虽然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海内外几位专家对这一理念的解释:
  1982年哈佛文理学院院长Rosovsky提出“核心课程”的通识教育,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素养: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必须对自然、社会、人文有批判性的了解;不应忽视其他地区和另一时代的文化,并应藉此建构未来的文化;要能了解和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介于广泛的知识能力和专业阶层之间的程度。由此观之,“通识教育”强调培育学生成为真才实学、兼通科学与人文,能深刻认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能力。
  台湾高雄海洋技术学院教授黄奏胜在一篇题为《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指出:“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或专科学校开设核心课程(Core Currieu—lure),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Mode Of Under-standing)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由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同识见(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则学生的心灵将会更开放、思维更为广阔,以便在知识爆发的时代,更具有适应能力,在变迁剧烈的社会,更具包容才能,从而个人的整个人生更为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袁承志在题为《论通识教育理念下中国高等美术学》中提到: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通才教育的目的是改变过去专业过细,过分强调专业而培养“212匠式人才”的教育观念与实践,转而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
  综上不难看出,各专家对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但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笔者综合各位专家的叙述,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概述为:通识教育,是以“人本”为指导思想,以全面知识体系为教育基础,培养具备完整人格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全型人才”。这种教育是注重知识广博的教育,注重能力综合的教育,注重人格全面的教育,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适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
  
  三、新理念下的教学探讨
  
  新的形势创造新的理念,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实践。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普通高校的课程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筆者认为,作为一直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的音乐选修课势必有改革的必要性。
  (一)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现状
  多年以来,音乐选修课在众多门类的选修课中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它较之其它类课程更为轻松,更能激起大学生的兴趣。然而,其效果却令很多学生大失所望。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很多都集中在《音乐欣赏》《中外名作赏析》等欣赏类的课程。课程设置的单一化大大局限了学生对这一领域全面深人的了解。但这并不是其主要因素,造成现状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管当前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旨在培养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和审美意识。但是目前,这类课的教学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条式的、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感性认识都没有从培养人才的真正意义出发,而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冲击下,此类课程的内容对于压力过重的学生们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虽然此类课程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并未发挥其功效。
  (二)新理念下的教学思考
  一直以来,音乐选修课都作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它能够体现专业素质以外的其他素质中重要的一方面。同样,它也是通识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充分理解了通识教育理念后,其教学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识教育强调学识的传授与人格的熏陶并重”。所以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不仅是吹拉弹唱等技术技能的教育,也不仅是对音乐知识的基本掌握的教育,而是以音乐的学习为载体,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对音乐家的了解,对音乐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体验人生、感受生活、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底蕴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加强。
  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如何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使之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问题。而且,这种思考对于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通识教育理念将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1 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通识教育也是“心灵教育”。因为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心态、思想、境界、各种观念的价值取向都存在着差异性。而大学恰是青年人思想成长过程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正走向成熟的青年,教学内容与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无论是鉴赏类的,音乐史类的,还是表演技能类的音乐选修课,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为基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审美意识、精神境界和开阔视野、完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标。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一个有意义的音乐事件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境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其他相关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样才能与通识教育理念相符。
  2 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内容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则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教师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每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风格。通识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提倡成为“完整的人”。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尊重学生的精神为前提,不仅重视知识的整体性还要突出学习的情境,用以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同时,结合音乐选修课的自身特点,可以采用“内外课堂”的教学方法,即教室教学和教室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可采用“三个一”的教学模式,即“一次讲座”、“一次观摩”、“一次实践”。也就是,在整体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安排一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讲座,讲座的内容要建立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能够为培养“全型人才”起到实际作用;组织一次演出观摩,演出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但演出水平要相对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实践课,形式可以随课程内容拟定,可以是学生自编自演,可以是学生上台演讲,也可以是学生课堂沙龙等等。这种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思想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培养,同时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也会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3 对教师的思考
  教师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全能型”人才必须要有通识素养的教师。作为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师,要想实现通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就应该具备对所教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且能旁征博引,能够将一般理论性的知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能够将知识的整合与人格的陶冶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所以,作为通识教育教师也要不断地进修与学习,不停地丰富自己与完善自己,努力向博雅型教师迈进。
  
  四、结语
  
  通识教育理念为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样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高等教育中与培养“全型人才”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音乐选修课也应适时把握通识教育理念,结合实际问题,从各个方面做好培养通识教育人才的工作,这也是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我们时刻所要做的基本工作。
  
  参考文献
  [1][3][5]黄奏胜,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OL].[2008-11-20]http://www.1ibedu.cn/newsdw/tshyln.html.
  [2]吴国平,全球化时代大学的共识——两岸三地学者畅谈通识教育[OL],[2008-11-20].http://www.libedu.cn/newsdw/2-5/qqhsdx.html
  [4]袁承志,论通识教育理念下中国高等美术学[OL].[2008-11-20].http://www.libedu.cn/newsdw/2-2/tslnxzfms.html.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庞龙斌)
其他文献
选取健康的泌乳母牛24头,按照年龄、胎次、泌乳月、产奶量相同或相近原则,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单因子交叉试验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奶牛饲喂益生菌能提高产奶量
利用Visual C++6.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和MATLAB语言强大的数值计算和绘图功能,编写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文中阐述了软件开发的总体架构、模块划分、图形生成和数据库
为了研究羔羊消化器官的发育性变化,以0~56日龄甘肃高山细毛羊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测定了放牧条件下0、3、7、14、21、28、42、56日龄羔羊瘤胃、网胃、瓣胃、
文章从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与办公管理创新,并指出只有管理观念的创新,才能带动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
期刊
紧密结合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途径相似、机制相通,从公民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更扎实、内容更丰富、途径更有吸引
研究低聚糖硫酸酯和右旋糖酐硫酸酯两种多糖对奶牛乳房灌注的刺激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将0.025g/mL的两种多糖溶液分别给奶牛乳房灌注10-50mL,连续3d,每天观察奶牛体温、食欲
牛羊全混合日粮对平衡饲料营养,改善饲草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具有显著作用.研究通过奶牛饲喂对比试验,探讨以混合青贮料(苜蓿+全株玉米秸秆)为基础的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生产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按照年龄、胎次、体重、产犊时间接近的的原则,选择健康的围产前期中国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电离辐射的重要靶细胞。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辐射损伤机制,对增强CNS对辐射耐受性、防护和治疗CNS的辐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