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需要适当心理边界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母亲告诉我:“现在熊孩子花样多呢。前两天熊孩子不听话我发飙了,她就在那抹眼泪,说这不是她想要的世界,我也不是她想要的妈妈。这才幼儿园大班呢,说话一套一套的,这样下去到她上初中时,我要么修成云淡风轻,要么气成心肌梗塞了。”
  这位母亲的遭遇,如果换个角度看,其实是母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冲突。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因为刺痛不得不再度分开。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刺猬法则,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在注重亲情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父母很难与子女保持适当距离,自我心理边界常常模糊不清,以致引发冲突。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边界在哪里?

大小不同的两棵树


  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爱孩子,然而就是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孩子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妈妈充满母爱的刀雕刻着。孩子在被照顾、被学习、被管理、被规划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体会到爱,反而有强烈的束缚感和压力感,甚至产生怨恨情绪。究其原因,正是父母模糊了和孩子之间的边界,成为了一个“合体”。
  父母与孩子,犹如长在地上的两棵树,彼此是独立的,谁也代替不了谁。
  婴儿时期,孩子与母亲处于共生状态,此时的婴儿和母亲没有心理边界,不分你我,一切都依赖母亲去完成。渐渐长大后,孩子开始觉察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这个认识便是分离的开始,也是建立心理边界的开始。
  孩子的成长,本质上是实现自我的过程。亲子关系中,父母要从刺猬法则中学会与孩子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过于涉足他们的自我空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应该慢慢调整与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最佳距离,让孩子一步步独立地走向社会,实现完美蜕变。

根须相连的两棵树


  刺猬法则不仅告诉我们挨得太紧会扎着,还告诉我们离得太远又会冻着。若是把父母与孩子的彼此独立看成彼此孤立,很容易造成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不管不顾,给孩子带来另一种伤害。
  近不是太远又不行,这种心理距离如何拿捏?有研究提出了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完全依赖。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在一定距离内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教育儿童知道何时寻求父母的指导。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众多的重要决定,不完全依赖父母,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较于影子式陪伴,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懂界限、知进退、不急躁、肯放手的父母。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句名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与父母,虽然是一小一大两棵獨立的树,然而,教育终究是要给对方施加影响的,只是影响的方式不是牵扯、控制,而是潜移默化的示范和不失时机的勉励,这正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摇动”。
  如何摇动?方式只有一个——与孩子共成长。
  多数是大树摇动小树。父母应有的姿态是以身作则,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强自立,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不足,与孩子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和生活距离,让孩子有长大了的感觉。
  也有小树摇动大树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需要孩子?他们让我们花钱、花时间,而且还很麻烦……那是因为,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改变我们,千万别以为是送给我们改变的。父母只要保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就会以公平的心态面对,孩子自然也会很放松地与你相处。而且,在与孩子平等面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好多想法与做法其实并不比孩子高明,真的需要向孩子学习。
  好孩子不是被管教出来的,而是被尊重出来的;不是被保护出来的,而是在挫折中慢慢变成熟的;不是被规划出来的,而是自我成长起来的。
  编辑 王淑娟
其他文献
坏心情来得莫名其妙。  明媚的早晨,小兔子醒了过来。他的心情很差,他抱怨道:“小鸟吵死了,还有这阳光这么刺眼!”  他的好朋友小松鼠和小老鼠陪在他身邊。  小松鼠问:“到底为什么不开心啊,你说出来。”小兔子说:“不知道,早上醒来就不开心!”  小老鼠说:“看我可以杂技表演,把树莓顶在鼻子上。”小兔子懒得看。      小松鼠来了个后空翻,说小兔子你也来试试看吧。小兔子更加懊恼:“我这么大脚丫,一辈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韩愈在《师说》里对老师的阐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师提出了新的价值遵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我看来,老师之所以为学生敬仰,关键是他能做到知行合一、师生合一。  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直到我升入山东莒县一中,遇到高中的语文老师张守连,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老师。还记得年近古稀、满头白发的张老师,第一堂课就跟我们讲起了高中时代的
期刊
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平时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下课见不到她打闹,上课看不到她发言,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她像个安静的小兔,时常静静地守在教室的一角。  一天中午,我突然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窗外,一朵一朵白鸽似的广玉兰花栖在树枝上,我以为是广玉兰的花香,再一低头,不对,那花香分明就在我的身边。蓦然回首,一朵白蝶似的小花躺在她的课桌上——是我最喜欢的栀子花。此时,她正在草稿纸上信笔涂鸦,一道数学题,被她肢解
期刊
香蕉先生  你一定是月亮的使者  每咬你一口  就像是  讀月亮姐姐的信  (指导教师:俞鸿瑛)
期刊
作为一名妈妈和一个爱书人,我一直自以为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来到英国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小打小闹。1  英国的图书馆特别多,每个小镇都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只有300平方公里左右的约克市,有近20个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面积都不大,但毫无例外都有相对独立的儿童阅览区。卡通的地毯、低矮的书架、儿童无障碍的摆设,孩子可以在此读书,攀爬,玩耍;儿童图书资源也非常丰富,不同年龄的儿童都能找到
期刊
瑞典研究人员在一期儿科杂志上报告说,家庭压力大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的风险。  为了研究家庭压力与肥胖的关系,瑞典某大学研究人员以7443个家庭为研究对象,从这些家庭的孩子出生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一直到他们长到5岁至6岁。  研究人员对比分析了这些家庭的压力水平,以及造成家庭压力的各种因素,如家庭中突然有人因事故或疾病死亡、父母离婚、失业、遭受暴力袭击、父母关系紧张以及孩子成长中遇到问题等。研究
期刊
孩子18岁了。生日那天,我告诉他:“18岁意味着成年,很多活动场合可能需要穿正装,我送你一条领带。这是一张贺卡,上面写了三点:一希望你有孝心;二希望你有责任心;三希望你有感恩心。”  孩子端起果汁,敬我一杯:“妈,十八年前的今天你辛苦了!你说的我记住了,后边看我的行动吧。”面对眼前这个沉稳的小伙子,我不由地回首走过的十八年,心里像是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有。  孩子上小學前,活泼可爱,忽闪着一双
期刊
路边风景正美,恰好,你驻足停留,心底涌动出一份莫名的喜悦。1  常在周末的午后陪孩子在小区里溜达,闲看风景,闲话趣闻,优哉游哉。  很长时间以来,我注意到一户人家,他家院落里种植的除了花草盆栽,还有两株稻禾。去年夏天,他家院落里也种植有两株稻禾,当是有心为之了。  居家的是一对和蔼的老夫妻。老两口的身影常常忙碌在院落里,老翁总戴着一副白中泛黄的粗棉纱手套,或是在倒腾盆土,或是在修剪枯枝,或是在薅锄
期刊
早在开学之前,我就听说美国的小学教育是因材施教,上课采用阅读分级的方法,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使用统一教材,而是老师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  开学之后,女儿畅畅带回来的阅读材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她告诉我,他们一桌四个孩子,每个人的书都不一样。她是最初级的1evel A,一页一幅画,配一个简单句。后来升到了1evel B,她就很高兴,开心地跟我说,这回得到的书终于有一点点像故事书了。而这个
期刊
一只心有旁骛的羊,从民国老课本走出,成为当代的“网红羊”。你瞧,“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而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羊啊!它不吃草,而是看着花,它是一只注重精神趣味、富于灵性的羊。  然而,我们乐于欣赏一只心有旁骛的羊,却未必能够包容一个心有旁骛的孩子。  同事花花有个乖巧伶俐的女儿,上小学。每天清晨,小姑娘就被早早带到妈妈的学校,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