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通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使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7 d后AGI改善情况、统计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抽取外周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和内毒素(ET)]以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通路因子[NLRP3、Casepase-1和白细胞介素-1B(IL-1B)]水平.结果 研究组AGI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28 d死亡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清中D-乳酸、ET、NLRP3、Casepase-1和IL-1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中D-乳酸、ET、NLRP3、Casepase-1和IL-1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D-乳酸、ET、NLRP3、Casepase-1和IL-1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的AGI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并降低NLRP3/Casepase-1/IL-1B介导的过度炎症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血清胆碱酯酶(ChE)、血管生成素-1(Ang-1)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接收的1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77例、死亡组41例,统计所有患者确诊48 h内血清ChE、Ang-1和IL-6水平,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各指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单因素分析中死亡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年龄大,SOFA评分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中性粒细胞CD11b、簇分化抗原64(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败血症患儿为新生儿败血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32例,轻症组68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分娩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NF-κB、CD11b、CD64水平对败血症患儿病情程度的
目的 探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FTP)对大肠埃希菌上行性感染盆腔炎后遗症(SPID)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FTP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各12只,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构建SPID模型,造模后,FT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剂量为150 mg/kg/d、300 mg/kg/d和600 mg/k/d的FTP溶液,持续7 d.观察各组子宫肿胀率和子宫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206(miR-206)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收集患者痰液样本,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样本中1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BMCs miR-206表达水